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2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2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2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2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4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12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四 (1-2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25题共7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 修筑长城 b、 地方设县 c、 使用圆形方孔钱 d、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世袭3、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皇权至高无上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a、防止大臣专权 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5、“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的思想6、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置之,曰:“安事劳民。”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 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 唐太宗心存百姓,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 b c d7、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重用人才善于纳谏完善科举制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a、 b、 c、 d、8、“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和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有利于社会稳定9、 君主善于纳谏、臣下敢于劝谏突出体现在下列哪一对君臣a.秦始皇与赵高 b.唐太宗与魏征 c.唐太宗与房玄龄 d.唐太宗与杜如晦10、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起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11、康熙剪除鳌拜的主要原因是a鳌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 b鏊拜制造冤狱,处死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c康熙大权独揽,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d鳌拜专权与皇权专制发生矛盾12、康熙帝在17世纪中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郑氏家族割据台湾 噶尔丹大举内犯 大小和卓发动叛乱 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 a b c d13、下列有关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c、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4、下列说法不符合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是a、削除割据,巩固统一国家 b、迫使尚可喜归降 c、平定吴三桂叛乱 d、首先击败耿精忠15、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平定三藩 抗击沙俄 三征噶尔丹 统一台湾a、 b、 c、 d、16、下列不属于康熙帝作为的是a、创科举 b、平叛乱 c、定边疆 d、御外敌17、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a、康熙王朝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郑经被逼自杀,清廷统一台湾b、鹿鼎记中,康熙帝在其母后的帮助下,铲除鳌拜集团,但他最终免鳌拜一死c、少年康熙中,康熙帝即位的时候,由于年幼,由摄政王多尔衮协助朝政。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昭莫多,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18、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19、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任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查阅 a、论语 b、尚书 c、春秋 d、道德经2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b、维护奴隶制度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 d、 主张“百家争鸣”22、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 因材施教23、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 24、“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柏拉图是人。所以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这种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法最初是谁提出的 a、 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孔子25、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卤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反映了他的 a、法治思想 b、“中庸之道”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唯心主义的理念论二、材料解析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13分)(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请回答: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 观点。(6分)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4分)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3分)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足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足维护其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 尼各马科伦理学材料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其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含社会实际。 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