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02四、疑问句 2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 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3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唯弈秋之为听 (弈秋) 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唯马首是瞻 (冯婉贞)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 (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4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三、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1)格式:动十以十宾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3)格式:形十于十宾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四、定语后置【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5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千里马”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例如:(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例如:(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读cun),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例如: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许,许之,答应我)二、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高考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1)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2)删。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3)换。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译出这种造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例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屈原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句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的都要顺过来。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句兵挫地削、为天下笑都是被动句。全句可译为:(楚怀王)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的。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三、重点突破翻译文言文语句,牢记翻译的原则、方法是基础,翻译时结合具体语境更为重要。翻译文言文常见的错误有:(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偏有的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如: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在、句中就犯了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中交阯郡是地点名词不用翻译;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且翻译的也不准确。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有的同学,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如: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两句的译文犯了翻译不彻底的毛病,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 ;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当替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如: 三句的译文都犯了盲目的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句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句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 (四)、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应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而不应脱离语境,以免误译词语。如: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 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 在句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当时是侯赢在暗中观察信陵君因此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中,谢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境,误译成了道谢、感谢,结合语境可知这是刘母谢绝媒人的话,因此谢应译为推辞、谢绝。 (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在古汉语中,由于语法的需要,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罗嗦赘余。如: 婴之亡,岂不宜哉? 在本句中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可译为婴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省卫生健康人才中心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福建省晋江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权属子公司招聘3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4月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区属公办高中面向全国遴选校长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厦门市音乐学校招聘专业技术岗位教师1人(2025年4月)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春季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人才引进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广东珠海市金湾区招聘公办中小学编制内教师1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北京昌平区统计局面向社会招聘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专班助统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湖南怀化市红花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南阳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招聘教师5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中国电子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JT-T-795-2011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GB/T 43731-2024生物样本库中生物样本处理方法的确认和验证通用要求
- 食品行业的食品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 物业客户投诉处理及技巧培训课件
-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841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 岩棉复合板外墙保温的施工工艺
- JJF 1334-2012混凝土裂缝宽度及深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4025-2010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 大学学生转学(转入)申请表
- 角膜 角膜炎课件
- DL∕T 5440-2020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