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 中图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 中图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 中图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 中图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生物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 中图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中生物 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 中图版必修31(2012北京海淀区高二检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bc d解析:选b。长白山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比较复杂(或营养结构比较复杂)、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正确;长白山生态系统已经处于森林阶段,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错误;生产者所含的能量最多,并不意味着其个体数量就最多,错误。2下面哪一种方法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解析:选b。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a、d项中的做法会降低抵抗力稳定性;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只能维持原稳定性;故答案为b。3某同学依据下列四项设计生态缸,其中不合理的是()a缸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b缸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c缸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物质的联系d应定时向缸内通气,以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解析:选d。生态缸应用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所以要不断地供应能量,而像氧气这样的物质是不必补充的,同时要保证缸内的成分齐全,配置合理。4(2012唐山一中高二质检)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解析:选c。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5如图是阿拉斯加苔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分析:(1)由于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_联系,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2)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很低,原因是_,所以_能力小。若_受到根本性被破坏,则此生态系统将会崩溃。(3)在此食物网中,爱斯基摩人所占的营养级为_,与狼的关系是_。(4)如果是轻度污染,则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这是因为_。正因为这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态系统,它的_和_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_平衡。解析:(1)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体之间是通过信息相互交流的。(2)北极的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若生产者受到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3)食物网中爱斯基摩人以驯鹿和狼为食,分别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同时狼也以驯鹿为食,所以它与爱斯基摩人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答案:(1)信息(2)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地衣(3)第三、第四营养级捕食和竞争(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动态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营养结构越复杂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a bc d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2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解析:选c。3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有复杂的营养结构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选d。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关键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使自身保持动态平衡。4(2011高考海南卷)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解析:选d。种植单一树种会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小,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到破坏,故d正确;单一树种使害虫种类减少,以害虫为食的鸟类减少,b错误;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必然会使农林害虫数量减少,c错误;竞争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不属于种内关系,a错误。5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解析:选d。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即成分、营养结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等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6(2012西大附中高二检测)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a抵抗力 b恢复力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性解析:选b。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7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c d解析:选b。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8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多选)()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答案:ac9高山松林与玉米田相比()a较为稳定,不需要附加能量即可保持平衡b较为稳定,但需要较多附加能量的投入方可保持平衡c较不稳定,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不需要附加能量就可保持平衡d较不稳定,需要附加能量才能保持平衡解析:选a。在一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通过化能自养型生物所固定的能量很少。所以生态平衡的维持是不需要附加输入能量的。但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群落是根据人的需要拼凑在一起的,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维持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平衡时,除了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之外,还必须不断地输入额外的能量,如锄草、施肥、灌溉等,如果失去了这部分额外的能量输入,人工建立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农田生态系统会被杂草生态系统所代替。所以自然生态系统要比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高。10(2012太原五中高二检测)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的原因是()a人为的作用非常突出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的作用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且环境条件较好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差;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差,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决定了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而且需要人类不断地进行播种、施肥、灌溉、锄草、防治病虫害的劳动。产品需要作为商品运输到生态系统以外。11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解析:选c。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减少杂草对阳光的争夺,使水稻可以得到更多的光照,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1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传递效率,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因此c选项错误。此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主要成分仍然是生产者,b选项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稳定性越高,所以d选项正确。13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的_稳定性较强而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都是有限的。(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解析:红树林生长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会使土壤中无机盐浓度上升,而农作物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答案:(1)抵抗力恢复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2)自我调节能力(3)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14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1)甲昆虫是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能力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解析:通过观察图解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数量减少甲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生物量下降,总结出食物链关系为:森林甲乙,这是解题关键。正确分析图中生物量的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是解题的切入点。答案:(1)植肉捕食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逐渐恢复恢复力15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原因是_。(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_。(3)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可刺激牧草分蘖,促进牧草生长。该草原的最适放牧量应为乙图中_点所对应的放牧量。(4)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