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试题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试题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试题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试题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试题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二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试题 苏教版必修31下列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的是()骨髓扁桃体淋巴细胞抗体红细胞巨噬细胞抗原abc d解析:选c。人体第三道防线也就是特异性免疫,其结构基础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题干中骨髓、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抗体属于免疫分子。抗原是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2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多选)()a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b体液中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d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解析:选bc。体液免疫反应中,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抑制病菌繁殖或宿主细胞的黏附,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a项为非特异性免疫,d项为细胞免疫。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a(效应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细胞因子消灭b(效应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解析:选d。由于病菌侵入到细胞内部,抗体无法发挥免疫效应,这时需效应t细胞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这样病菌就失去了寄生的基础而被暴露出来,然后再通过抗体的作用将病菌消灭掉。4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iv是一种rna病毒,在人体中潜伏期比较长b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c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d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入t细胞解析:选b。公认的hiv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坐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5下列生物或结构中,即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a bc d解析:选d。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都可以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与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6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表示第一次感染,表示第二次感染)()(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灭活抗原 b抗体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识别抗原。(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_不同。(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_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是_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_细胞。(6)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a乙肝 b流感c艾滋病 d红斑狼疮解析:(1)第一次感染病原体后,产生相应的抗体需要时间长,产生的抗体数量少,第二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迅速产生更多的抗体。(2)采取免疫接种(向人体注射灭活抗原),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当人体受到相同抗原感染时,能使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3)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依靠的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4)抗体的结构不同是由氨基酸的序列不同造成的。(5)、(6)见答案。答案:(1)c(2)a(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4)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5)巨噬细胞效应t效应bk(6)自身免疫d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解析:选d。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称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黏膜构成的第一道防线及体液中的吞噬细胞与杀菌物质构成的第二道防线。而在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称特异性免疫反应,如淋巴细胞等进行的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2下列关于人体对禽流感的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禽流感病毒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禽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d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功能解析:选bd。抗体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对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只有通过细胞免疫使之释放到体液中,抗体才能发挥作用。3当人体内识别、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功能过低时,可能导致()a药物及食物的过敏 b类风湿性关节炎c肝炎 d恶性肿瘤解析:选d。人体内识别、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过低,会导致癌细胞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导致恶性肿瘤。药物及食物的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免疫功能过高导致的,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4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解析:选a。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两类免疫过程中大都有t淋巴细胞参与,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先天性无胸腺的裸鼠会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织也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人类癌细胞也可以在其体内增殖。5(2012河南信阳高二检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艾滋病可通过握手传染c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艾滋病患者的根本病因是病原菌感染,可通过母婴传播解析:选c。艾滋病是由hiv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而导致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引发的。6下图表示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时,感染和免疫发生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下列对免疫产生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多选)()a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在使疾病痊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初次感染病毒后,机体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疾病痊愈c二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记忆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结果d二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的结果解析:选bd。从图中各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初次感染病毒后,机体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产生免疫反应的,但体液免疫(通过抗体的曲线变化分析)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7(2012盐城高二统考)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细胞首先会作出反应的是()aa bbcc dd解析:选d。据图可知,由c细胞分泌抗体可知c细胞为浆(效应b)细胞。而浆(效应b)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的,则可确定细胞b为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分化形成浆(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d为记忆细胞,a细胞在整个免疫过程中起呈递抗原的作用,因此细胞a为t淋巴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首先作出反应的是记忆细胞。8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解析:选c。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属于自身免疫病。9儿童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有的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却获得了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a非特异性自然免疫 b非特异性人工免疫c特异性自然免疫 d特异性人工免疫解析:选c。特异性免疫是指人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感染或预防接种等,受到有关病原体的刺激而产生的防御功能。人患过传染病以后获得的免疫叫自然免疫。人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并非天生就有,是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而获得的,因此是特异性自然免疫。10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 bc d解析:选c。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在hiv侵入人体后的潜伏期内,由于免疫系统的作用,暂时不会发病,但这时hiv的繁殖速度已非常快;根据资料分析,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的仅仅是hiv感染者中的一小部分。11(2012徐州高二统考)下表为我国初生幼儿计划免疫的部分列表,可以发现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正确的是()a.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c疫苗在人体中诱发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d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选a。注射疫苗的目的是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人的个体差异,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二是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三是加强和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1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k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解析:选d。细胞免疫过程的效应阶段,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沉淀或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消灭,所以本题中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13(2012宿迁高二统考)下列简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1)上图中表示_。(2)过程表示巨噬细胞对抗原进行_并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过程表示_。(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能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_。(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入侵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_(填图中数字)。解析: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效应b细胞,即过程,因此表示记忆细胞。过程表示巨噬细胞对抗原进行识别、摄取和处理并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在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若同种病毒再次侵入机体,其二次免疫过程主要为。答案:(1)记忆细胞(2)识别、摄取和处理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3)吞噬细胞(4)14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图1实验一流程示意图 图2实验一结果图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说明血清中的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是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3实验二结果图(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解析:(1)b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故b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2)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由图2中注射血清的、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活细菌数量增加较快)这一信息可推知:相应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注射a组小鼠t细胞的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增加,说明相应t细胞对细菌x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即细菌x为胞内寄生菌。(3)图2显示,在感染一天后注射t细胞或血清,即感染时间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由图3中三曲线对比可知:活化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细菌x。(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活化巨噬细胞的物质,需以某种物质(存在于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为实验变量,以体内无活化t细胞的b组鼠的巨噬细胞为材料,以对细菌x的杀伤力为观察指标设计对照实验。答案:(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3)细菌x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15(创新探究题)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