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案例精华.doc_第1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精华.doc_第2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精华.doc_第3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精华.doc_第4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精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1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的主要考虑事项和条件?依托条件:建设用地、交通及基础设施保障。地质条件:基岩和站址地质构造的稳定性。环境条件:观测环视条件。其他:考虑周边已有大地控制点、水准点、重力点等情况。2试列出具有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基准站的地点?断层破碎带内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点。易于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如采矿区、油气开采区、地下水、漏斗沉降区等)。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距铁路200 m,距公路50 m以内或其他受剧烈振动的地点。站址附近已经或即将规划为其他建设项目,因建设影响基准站正常观测的地点。无线电台、通信基站附近、雷击区及多路径效应严重的地点,距高压线100 m以内及其他强磁场影响地点,位于地面微波通信通道上的地点。3勘选完成后应提交如下资料?地质勘察证明。点之记。勘选站址照片。土地使用的相关文件。站址实地测试结果。勘选技术报告。勘选中收集的其他资料(含地质、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1.3GNSS大地控制网1GPS同步环个数为(n一1)(m一1)的最小整数,其中,n为设计观测点数,m为同步仪器总数;观测总天数=每点观测所需天数同步环个数。2简述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以实现和维持我国三维、动态地心坐标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和现势性。基准站地心坐标分量年平均中误差应不大于土05 mm,相对精度不低于110-8,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水平方向应不大于2 mm,垂直方向应不大于3 mm。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和国家一等水准网的结点处。地方的基准站:地方或部门建立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符合国家统一建站技术标准和一等大地控制网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经认证后,可纳入一等大地控制网。不复测。3简述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目的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技术要求: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5 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土10 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ll0-7,点间平均距离不应超过50 km。在均匀布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2年。3简述b级、c级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gps b级网: 星截止高度角为l0度;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颗; 观测时段数3;时段长度23 h; 采用间隔为30 s。gps c级网观测要求:1.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度; 2.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颗;3.有效观测:卫星总数6颗; 4.观测时段数2;5.时段长度4 h; 6.采样间隔为1030 s。1.4 高程控制网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风力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天气因素、仪器及尺承沉降影响;观测误差:由于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因素引起的误差;客观因素的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 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为了减弱这些误差的影响,作业中应注意: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观测2)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3)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4)每测段设站数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5)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6)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7)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8)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通过改正数的办法予以减弱。2什么是大地高、正高、正常高?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什么关系?大地高=法线-参考椭球面;正高=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正常高=铅垂线-似大地水准面;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1.5 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华1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原则?应均匀分布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应具有代表性,点位分布应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的地形类别区域,点位在不同地形类别均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丘陵和山地等地形变化剧烈地区应加大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密度。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区域间距计算: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式(1-5-2)的计算结果。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 gb/t 23709-2009)中4.5规定精度的大地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D=7.19ms/c入22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的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 收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3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点位应分布均匀,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及有效区域边缘地区均应布设。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300 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200个;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10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50个;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30 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20个。检验点与用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高程异常控制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似大地水准面格网间距。检验点应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在利用旧点作为检验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以及是否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观测,符合要求方可利用。gps数据处理按照: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的要求执行。水准数据处理: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的要求执行。利用检验点的大地坐标和拟合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各检验点的高程异常。精度评定: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的各检验点高程异常与其实测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精度。1.6坐标转换1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计算流程?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4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 5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6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7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计算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1.7 大地测量数据库1大地测量数据内容?包括空间定位数据、高程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和深度基准数据及其元数据。每类数据主要包括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资料。空间定位数据:其观测数据主要包括仪器检验资料、外业观测数据。其成果数据主要包括三维坐标成果、gps点之记(属性)、gps测量基线成果、天线高信息、参考框架转换参数、gps网概要信息。其文档资料主要是指在各阶段形成的各种技术文档资料。高程测量数据: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原始观测数据、观测手簿、外业计算资料和仪器检验资料等。其成果主要包括水准点成果、水准点之记、水准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重力测量数据:测量观测数据可分为绝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和相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其成果数据主要包括绝对重力点成果、相对重力点成果、重力点之记等。深度基准数据: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的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元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主要包括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2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数据组织?观测数据可根据数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组织方式;一般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元进行存储。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元存储;以点为基础,按照网、线建立控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类成果的不同内容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如控制点成果与点之记之间应通过点的唯一标识建立逻辑关系。文档资料按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本单元存储。应通过控制网、控制点等作为关键字建立观测数据、成果数据、文档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地测量、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同一控制点具有多期成果时,应建立多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3试述大地测量数据建库技术路线? 2.3 海图制作1简述水下地形测量工程项目基本实施过程?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动吃水的测定等;测量过程:包括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数据处理:包括多波速数据处理、水深改正、质量控制、归位计算等过程;质量评估:利用主检比对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获得图形绘制要求的坐标系系统和垂直基准下的成果,用于水下地形图绘制;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2海图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海图的制作流程?(1)总体设计是确定海图的基本规格、内容及表示方法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海图图幅设计: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对海图的分幅,以及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海图一般根据制图区域情况采取自由分幅,陆域面积不宜大于图幅总面积的1/3;海图一般设计为全张图,图幅尺寸一般为980 mm680 mm左右,特殊情况下图幅尺寸可略扩大,但最大不得超过1020 mm700 mm;对开图一般图幅尺寸为680 mm460 mm,图幅的标题配置在图廓外时,纵图廓应比标准长度小25 mm。图面配置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和位置、各种图表、说明文字以及方位圈配置的位置等。确定海图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海图比例尺、投影、坐标系统及深度、高程基准。海图一般除比例尺不同以外,其他数学基础都有明确的规定;航海图一般采用墨卡托投影,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括海图内容的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设计和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2) 海图的制作流程:目前制作海图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其制作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编辑准备阶段、数据输入阶段、数据处理阶段和图形输出阶段。编辑准备阶段:即海图总体设计,确定海图的基本规格、内容及表示方法。数据输入阶段:将编图使所用的图形资料、数字资料、文字资料输入计算机的过程。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取得新编海图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预处理,包括投影、制图坐标系与比例尺的变换,高程基准面和深度基准面的改算,以及不同数据资料的格式转换;二是获取新编海图的数据处理,包括新编海图数学基础的建立、对编图数据的制图综合、图形处理与符号化以及拓扑关系的处理等。图形输出阶段: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海图;喷绘彩色海图;通过激光照排机,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菲林片;通过数字式直接制版机,制成直接上机印刷的印刷版;通过数字式直接印刷机可直接输出彩色海图。3.2 工程控制测量计算能力要求:1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 2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m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全中误差 3.3 工程地形图测绘1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 地形要素包括地物、地貌、图示符号。地物:地面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及植被等就称为地物;表示这些地物的符号就是地物符号。地物符号又根据其表示地物的形状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分为比例符号: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田地等,凡能按比例尺把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称为比例符号;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非比例符号: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征性符号表示,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半比例符号: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河流、道路、通信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栅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地物注记: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地貌:地表的高低起伏状态称为地貌,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特性有: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因此平距与坡度成反比;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以局部中断。2图根点的测量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通常用图根导线或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图根导线的作业流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野外踏勘、布点;导线测量;平差计算。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作业流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求定测区转换参数;野外踏勘、布点;架设基准站;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3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检查包括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验收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10)。4地块面积计算a1=(x2+x1)*(y2-y1)/23.4 施工测量1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 用激光投点仪在0000层(或相应的转层)控制点上,进行整平、对中。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刻有“+字线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安放在待投点层上相应的传递孔上,将激光投点仪在玻璃上的投点做上投点标记。为了消除仪器的轴系误差,则可以在00、900、1800,2700四个方位投点,取其中点作为最终结果。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若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与相应控制点间的距离之差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完成投点;否则重投。2作为第三方检测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应投入哪些设备?投入的设备用于完成些工作?投入的设备包括双频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如tcrpl201、tca2003等)、数字水准仪、激光投点仪等。双频gps接收机用于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测量机器人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工作。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激光投点仪用于控制点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3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 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间必须通视,若其放样精度不均匀,精度随视距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rtk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在高精度的放样时,如毫米级精度,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室内等gps信号弱或没有gps信号的环境,也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具有良好的gps信号且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如5 cm精度),利用gps rtk具有很好的优势。3.5 竣工测量1测量人员进行竣工测量时,应准备哪些主要仪器和资料?仪器包括gps、全站仪,资料包括测区及周围平面和水准控制点成果资料、测区已有的1: 500地形图、建筑红线定位图等。2竣工地形图与一般的地形图所表示的内容有什么不同?1竣工地形图除了地理要素外,还要标注建筑物各条边的尺寸,建筑外围与邻近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2竣工建筑物与用地红线、道路规划红线、电力规划线等规划控制线的尺寸。3小区内部主要道路及车库入口宽度尺寸,竣工建筑楼号(名),建筑物一层地坪高程,车库地坪高程、地面高程(其位置、数量等信息应与建筑总平面图一致)等。4应标明所有地物的性质、用途,如小区道路、小区主次入口、小区绿化、车库入口、车间、宿舍、办公楼配电房、物业管理、活动中心、幼儿园、公厕、通透式围墙等,当不同层有不同用途时,应加注记说明。5同时,将规划路、界址点(线)展绘于图上,并标注建筑物与其相距尺寸,标注位置应与总平面图一致,井进行来源说明名称也应与总平面图上注记一致。3.6 变形监测1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设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与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有哪几种方法?作图分析: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统计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种,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建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3变形监测应提交的资料?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仪器的检校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4垂直变形监测基准点的布设?二等精度高程基准点设置4个,位置设在基坑四周,距离基坑上边缘100m以外,可以设在稳定的建筑物墙面、地面以上0.3-0.5m处(墙上水准点),或者设在适合接收卫星信号的路边地面上,埋设足够深度的砼标桩,以便兼作位移基准点使用。高程基准点位置选择要考虑基础稳定、便于使用、不易被破坏等因素5。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1变形量成果图、表应按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垂直、水平、倾斜等)分别提供。2图表应包括:观测点位置布设图、形变曲线图、变形量计算表、变形量统计表等。3变形量计算表应包括观测日期与时间、初始观测值、上次观测值、本次观测值、本周期变形量、本周期平均变形量、本周期最大变形量,总变形量、平均总变形量、最大总变形量,意见与建议、观测对象相关记录等。4变形量统计表应包括各次观测的日期、各周期的变形量、平均变形量、最大变形量,总的变形量、平均总变形量、最大总变形量,意见与建议、观测对象相关记录等。5统计图是根据统计表中相关记录绘制的,包括时间-载荷-沉降曲线图、等沉降曲线图,水平位移曲线图等。6计算、统计、绘图等人员的签名、日期。3.7 地下管线探测1地下管线探测的方法? 一种是井中调查与开挖样洞或简易触探相结合的方法另一种是仪器探测与井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地质雷达可用于探测金属或非金属管道,电磁波法在探测非金属管道和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方面占据重要地位2地下管线探测的流程? 踏勘。方法技术的选择。管线定位。点位测量。资料整理及编制成果图件。3地下管线成果整理与提交?技术设计书,附仪器一致性实验报告、仪器检校资料。外业原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他记录和图件。控制点成果表、管线点成果表、管线图、断面图数据光盘。成果验收报告及精度统计表。技术总结报告。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3.8 精密工程1若测站到cp点的最短距离为25 m,测量标志中心偏差所引起的测角误差为多少?所引起的测角误差2为使相邻测段连接处利用cp控制点进行铺轨测量,保证轨道能平顺连接,应在相邻两测段连接处有46对cp控制点作为公共点进行观测”。 3进行cp平面控制网的观测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设备?如何进行cp平面控制网观测?cp平面控制网观测采用带自动照准功能的高精度全站仪(如徕卡tca 2003、tca1201等)。在自由测站点上按方向法对cp点上的棱镜进行方向、边长观测。除分段两端测站外,一般观测测站前后各3对cp点(共12个cp点)。当附近有高级控制点时,需在高级控制点上架设三脚架和安置棱镜,对其进行方向、边长观测,这时就有13个观测方向。cp平面控制网水平方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依次观测各方向,一般观测24个测回。测站上观测限差为:方向观测法半测回归零差不大于6,一测回内2c较差不大于9,同一方向值两测回较差不大于6;距离和方向同测,半测回、测回间距离较差不大于2 mm。4.2 房产测绘1房产测绘工程的具体工作? 对竣工测量成果进行检核;房产信息数据采集(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5.2 地籍1变更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如何进行界址测量?变更地籍测绘一般采用解析法。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变更地籍测绘,在增设新界址点前,应利用原有宗地草图测绘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如移动、丢失,需要恢复界标,然后取得有关指界人同意后埋设新界标。对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测绘,若利用原测绘数据资料,应对原资料进行检查。界址点的检查方法: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两种:变更地籍调查时,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新增界址点编号在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在分割双方及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也可现场先设置界标,然后解析测量界标的坐标2变更地籍测绘成果资料?宗地面积变更。地籍图及宗地图变更。界址点坐标册变更。 面积汇总表及统计表变更3变更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制定土地权属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变更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地籍测绘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编制、宗地面积量算、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共7项工作。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项主要工作内容。基本地籍圈测绘:包括基本地籍图测绘和基本地籍图的编制两项主要工作内容。界址点测量:包括界址点位置的确认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两项主要工作内容。宗地图编制: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1:1000、1:2000等。宗地图的制图标准依据相关的地籍图图式。宗地面积量算:一般是以外业实地测量的界址点坐标为依据,采用规范(或技术设计)要求的计算方法,界址线边长的计算结果以米为单位,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检查、基本地籍图检查、界址点检查、宗地图检查以及面积计算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技术设计书。地籍平面控制成果(包括原始手薄、计算书、各级控制点成果表等)。基本地藉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包括宗地面积计算书)。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5.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流程?资料准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资料准备环节,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基础性技术工作,准备资料如: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该地区市、区(县)建成区土地权属调查成果。该地区乡、镇和村级土地权属调查资料。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该地区以前所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资料。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等。正射影像数据(dom)制作:该环节是为土地利用现调查的工作底图。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的基本工作底图一般以dom为主。相关比例尺的要求: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可采用1:5万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接合部,可根据需要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城镇土地调查宜采用1;500比例尺。内业解译判读:内业解译判读是指根据dom影像纹理、空间和色彩特征对影像上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信息进行判读、判译和判绘,最终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内业原图。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外业实地核实测量包括;图斑范围的核实确认、新增及变化地物的补测和判绘、地类核实确认和数据整理共4项主要工作。内业编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内业编辑主要包括: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和图幅整饰共4项工作。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的面积计算主要是完成各种图斑与图斑地类面积的计算工作。数据成果检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数据成果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与完整性检查、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共5个方面。成果整理与提交: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工作结束后,一般须提交的主要成果如下。技术设计书。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元数据文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验报告。6.2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1测定界桩点平面坐标的测量方法有哪些?界桩点的平面坐标,宜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测量、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光电测距支导线、测边测角交会等方法进行测定。当点位中误差小于或等于1m时,采用gps定位测量。2界线测绘成果包括界桩登记表、界桩成果表、边界点成果表、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边界协议书附图。3边界协议书附图是以地图形式反映边界线走向和具体位置,并经由界线双方政府负责人签字认可的重要界线测绘成果;4界桩登记表的内容包括:边界线编号、界桩编号、界桩类型、界桩材质、界桩所在地(两处或三处)、界桩与方位物的相互位置关系、界桩的直角坐标、界桩的地理坐标和高程、界桩位置略图、备注及双方(或三方)负责人签名等。5界桩点的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超过相应图上士0.1mm,1/10基本等高距(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0.5倍中误差)。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精度 图上0.2mm 补调 0.5mm6边界点测量要求平面和高程精度以2倍中误差作为限差,在地形图上能准确可靠地判断其点位未设界桩的边界点,可以在该地形图上量取其坐标与高程。点位量测精度应满足不大于所用最大比例尺地形图图上0.20mm,高程精度应小于图13基本等高距。界桩完整编号共8位,其中边界线的编号4位界桩序号3位类型码1位 8界线测绘目的:分析确认行政区域界线的位置和走向等信息,勘定一条公平合理的行政区域边界,为各级政府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界线测绘内容:界线测绘准备、界桩埋设和测定、边界点测定、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调绘、边界协议书附图制作与印刷、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的编写。7.2 航空摄影1.航摄仪在哪些情况下必须进行检定,检定哪些项目?前次检定时间超过2年;快门曝光次数超过20 000次;经过大修或主要部件更换以后;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产生剧烈震动以后。航摄仪检定项目:检定主距;径向畸变差;最佳对称主点坐标;自准直主点坐标;ccd面阵坏点。2航摄成果检查主要包括:像片重叠度、像片倾斜角、像片旋偏角、航线弯曲度、航高差、航摄范围覆盖、航线偏差、航摄摄洞、影像质量等3航空摄影成果整理与提交硬盘存储高分辨率(12bit)真彩色影像数据1套。硬盘存储低分辨率(12bit)真彩色影像数据1套。真彩色像控片1份。像片缩略(索引)图及数据文件各1份。航摄相机检定表文本及数据文件各1份。成果资料登记表文本及数据文件各1份。航摄技术设计书文本及数据文件各1份。航摄技术报告书文本及数据文件各1份。 4航空摄影项目包括? 1航摄空域申请2编写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 3 航摄仪选用4机型选择 5航摄仪检定 6 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 7 航摄数学基础 8 摄区划分 9航摄质量控制与保障10 影像处理 11影像质量控制与保障 12 成果整理与提交5航摄分区的划分?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四分之一相对航高;在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型前提下,分区应尽量划大;当地面高差突变或有特殊要求时,分区界线可以破图廓划分。相对航高=航摄仪焦距摄影比例尺分母基线长度=影像宽度(1航向重叠度)摄影比例尺分母航线间隔=影像高度(1旁向重叠度)摄影比例尺分母 分区航线条数=分区宽度航线间隔 每航线影像数=每航线长度基线长度总模型数=总航片数-航线数最高点航向重叠度=航向重叠度+(1航向重叠度)(基准面一最高点)相对航高最高点旁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1旁向重叠度)(基准面一最高点)相对航高8.2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1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何制定? 资料准备匹配加密点交互量测控制点、检查点等像点坐标平差计算区域同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2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提交的成果主要有哪些? 观测与平差计算成果数据文件:主要包含起算数据文件(控制点大地坐标文件、航摄仪检定参数文件等)、像点观测坐标文件、整体平差后的像点大地坐标文件、区域内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文件。精度评定文件:即整体平差报告文件。辅助成果:视具体用户的要求而定,一般包含测区区域网分区图、区域网略图(航片的排列顺序、控制点分布信息等)、技术总结报告。8.31 立体测图立体测图中“像对定向”主要包括哪几项步骤? 像片的内定向、相对定向及绝对定向2分析立体测图精度的影响因素?空中三角测量结果算出的外方位元素直接作为立体测图的定向基准,其精度会直接影响前方空会的精度。同名像点的切准精度:即用测标切准所测地形、地物时,左右视察的误差会影响最终的成图精8.4 数字地面高程模型1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主要内容: 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 定向建模、采集特征点线、构建tin、内插dem、dem编辑、接边、镶嵌、裁剪、质量检查、成果提交。2dem制作要提交哪些成果?:需要提交的成果有: dem数据文件、原始采集的特征点与特征线、元数据文件 dem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 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技术总结报告。8.5 数字正射影像1正射纠正常采用何种方法? 正射纠正常采用的方法有正解法(直接法)或反解法(间接法);一般采用反解法(间接法)进行纠正。2利用航空影像制作dom要注意哪些环节? 利用航空影像制作dom要注意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定向建模、dem获取、影像纠正、色彩调整、影像镶嵌、裁切、质量检查及成果提交等技术环节。3dom制作要提交哪些成果?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8.6卫星遥感影像的正射图1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制作dom要注意哪些环节? 主要环节包括资料的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定向建模、影像纠正、色彩调整、影像融合、影像镶嵌、裁切、质量检查及成果提交等技术环节。2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dom生产要提交哪些成果? 需要提交的成果主要包括 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 、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 、质量检查记录和 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9.2 普通地图1普通地图制图工艺流程中国全图采用基于dtp的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全数字制图技术编辑制作,它以数字原图为主要信息源,将地图设计、数据处理、地图编辑、印前准备融为一体。采用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扫描仪、绘图仪等;软件系统的工作环境为windows2000或windows xp,字库采用汉仪字库,数据处理和地图编辑过程中主要使用下列软件。arc1nfo:用于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的数据格式转换、投影变换以及1:25万dem的投影变换。mapgis:用于对最新省界的1:100万数据进行格式转换。at1as3d:用于彩色地貌晕渲的生成。photoshop:用于地貌晕渲的拼接和色彩调整。coreldraw:用于矢量要素的数字化、符号化及图幅分幅和拼接2.简述数据处理技术流程数据源内容的选取: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是根据地理要素的分类分层存储的,数据分为12类要素,每一类要素根据几何特征含有1个或2个数据层,共有15个数据层。各层包括14类属性表,共有29类属性表,其中6层有注记。中国全图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进行地图要素编辑和符号化处理。投影变换: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矢量数据采用地理坐标记录空间数据,因此在格式转换的同时,需对其进行投影转换,把地理坐标转换成挂图所需要的平面坐标。中国全图投影变换是利用arcinfo软件环境下完成的,利用arcinfo软件中的地图投影变换功能,只需知道中国全图的投影方式及投影参数,就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各种不同投影间的变换。数据格式转换: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矢量数据是以arcinfo library格式存储,而中国全图是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进行编辑和符号化的。因此需要将数据源的数据格式转换成coreldraw软件所能接受的格式,这里是以dxf文件格式作为中间数据格式进行转换的。3 简述地图数据制作过程。按照项目要求对地图数据进行处理与编辑,包括地图要素符号化、地图注记配置、数字环境下地图制图综合、彩色地貌晕澶制作、图幅拼接、印前处理等,最后得到中国全图的地图数据。4简述中国全图分图幅拼接形式。中国全图考虑到图幅比例尺、中国大陆版图的形状及南海诸岛作为插图的排版形式,各分幅拼接采用全开横放拼接形式,即左右为该图的长边,上下为该图的宽边。各分图幅拼接规定为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受压幅绘出10mm的重叠要素。9.3 专题地图编制1简述产量图编图工艺流程。用基于dtp的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全数字制图技术,将地图设计、编辑、编绘、数据处理融为一体进行编制. 以湖北省1:100万数据库资料作为编制该图地理底图的数据资料,经对该数据资料的地图投影变换、格式转换、比例尺变换、地图制图综合、地图符号化和地图注记的配置等过程后,使其成为产量图的基础地理底图。对专题统计数据按要求进行处理,设计编制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表达效果、各类统计图表、文字说明、图片、图例等,并进行专题图面整饰。专题图层和地理底图图层数据融合和匹配:得到产量图数据。经数据整理、打印、覆膜、装帧等,得到最终产量图.9.4 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1电子地图有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分析和制作这些数据?电子地图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分析案头现有资料,将与电子地图内容相关的资料分门别类。收集包括同家基本比例尺1:500、1:2000、1:5000、1:1万等系列地形图和4开、对开、全开等各种开本专题图及最新的航片影像资料、图件和数据,确保资料齐全且现势性强,以作为编制基础地理底图的基本资料,其他比例尺图作为补充资料。收集最近出版的武汉年鉴和武汉指南,从中选择一些权威性的统计资料和文字说明,作为编制专题内容的补充资料。从各大书店购买有关景点介绍、历史典故等书籍和图片,作为编制专题内容的补充资料。向与专题内容相关的有关部门,如市旅游局、市规划局、市水务局、市统计局、市公交监察办公室、东湖旅游区管理局等寻求支持,索求权威性现势资料,如文字和图片资料等。外业采集,收集电子地图所要表达的点位信息即热点,包括热点在地图上的位置、照片、单位简介等。电子地图数据的制作;包括地图数据的格式转换、部分补充扫描栅格地图的误差纠正与拼接、矢量地图的拼接与要素叠加、矢量化地图的整饰与符号化,以及审校。电子地图多媒体数据的制作:多媒体数据(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预处理,包括视频及音频的剪辑、图片的扫描、设计素材的收集。平面图形模板设计与制作,设计制作一系列风格相近的图像模板。根据电子地图软件的要求设计制作电子地图基本页面。电子地图专题信息数据的制作:包括专题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归类,在电子地图软件制作环境中采集专题点、线、面等目标信息,专题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审校。电子地图系统集成:在电子地图软件中建立图组、图幅、插图等。在电子地图软件中建立电子地图页面之间的联系。将页面中的空间目标与数据库进行关联。在电子地图软件中进行内容完整性的测试。对系统在多种操作系统环境中进行功能测试。电子地图cd-rom产品发布:主要包括电子地图的出版申请、母盘的制作和制作出版光盘等。9.5 地图集编制1简述图集编图工艺流程。图集的设计、编制与出版采用基于dtp的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全数字制图技术,将地图设计、编辑、编制、数据处理、印前处理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屏幕上可以任意移动地图各项内容的位置和色彩搭配,为图集版式与色彩设计的大胆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便利条件.通过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图幅版式与色彩搭配的效果,使图集的版面设计、地图要素设色及地图集电子版制作等变得更加方便,从而大大缩短了成图周期,并极大地提高了成图质量。2地理底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 图集的地理底图是转绘专题内容的定位依据,并提供说明专题要素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图集根据表示内容的需要,在底图内容的选取、比例尺系列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的考虑,将图集地理底图设计为城区底图、全市底图、规划底图、全国底图和世界底图共5大类18种。在编制地理底图时,选择了现势性好、权威性强的底图资料进行设计编制;同时为了保证各比例尺地理底图之间内容、符号、线划和注记的统一协调,采取同类底图都由同一基础图派生,并随比例尺的缩小,内容依次删减,制图综合指标依次增大,底图符号、注记及线划随之变小、变细的编制方法。3简述图集专题图组地图设计与编制方法? 1统计地图的设计与编制2)分布图的设计与编制3)动线图的设计与编制4)等值线图的设计与编制5)类型图的设计与编制4简述图集制印的主要过程? 地图制印过程包括:印前数据处理、地图印刷和地图印后加工。印前数据处理:对图集的地图数据进行印前数据格式的转换,符号压印的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分色加网,出血线、成品线、套合线和印刷装订的控制要素的添加,光栅化处理(rip),喷绘样等工作。地图印刷:主要包括图集印刷内容的制版、打样、印刷与分检等。地图印后加工:主要包括图集内容的覆膜、拼贴、裁切、装订和包装等。5简述图集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图编绘质量要求:数学基础(精度)、地理要系(精度)及主题要素、地图数据结构和整饰符合规定的要求。印刷成品质量要求:印刷品外观、印刷品墨色网点及各色套印误差符合规定要求。装帧成品质量要求:页码顺序正确,封面与书芯粘贴及成品图集裁切符合要求,成品图集外观整洁,书背文字居中,烫印字迹和图案清晰、牢固有光泽。6图集成果整理与汇交? 填写图集归档申请表,提交图集项日技术设计书、项目工作总结的电子版文档和正本原件的纸质文档。提交成果归档目录及正本原件(8开本口印刷形式的图集、图集印前处理的地图数据和项目检验报告)10.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1.简述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现状?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技术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文件数据管理模式,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较为流行的解决方法,它是将复杂的数据类型作为对象放入关系数据库中,并提供索引机制和简单的操作,即在空间数据源之上增加一层软件(空间数据引擎)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2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与设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一般应包括数据入库检查、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分析、制图、分发服务、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等。视数据库不同及应用需求不同,管理系统功能可做适当增删调整。3描述dlg数据建库的技术流程?数据建库实施流程一般包括入库前的数据整理、数据预入库、数据处理与修改、元数据整理、数据正式入库及数据库功能开发几个步骤。数据整理:由数据生产单位提交的1:5万矢量数据是6高斯分带投影数据,入库时需要将数据投影转换到地理坐标;另外,生产数据中部分层中属性项的名称为中文,为了统一。入库前需要将中文名称更改为英文名称。数据预入库:按照数据库整体结构的设计,按百万图幅范围将生产数据按照数据的存储要求入库到相应的数据层,这期间数据不做任何处理;产生的临时数据库供下一步的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与修改:由于在产生临时数据库时矢量数据是按照图幅为单元存放的,在临时数据库中虽然同一类要素存放在同一个数据集中,但是在图幅接边处可能会存在要素目标的断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线要素要将要素在图幅分割处进行连接使其连续;对于面要素要将由于图幅分割而生成的多个目标进行合并生成一个目标。另外,对于公路网、铁路网、行政区划等,要将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整合生成。元数据整理:dlg数据的元数据是按图幅为单位以文件方式进行组织的,该流程需要将元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将文本格式转换为关系表形式,以利于元数据的入库。数据正式入库:把经过处理、符合数据库设计要求的数据进行正式入库,形成正式的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功能开发:根据数据库功能设计,开发出一套方便对dlg数据库进行管理的功能模块。10.3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1土地专题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这些数据如何获取? 地籍数据:一般由电子地籍图转化而来。规划数据:通过对规划图纸扫描矢量化获得。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通过扫描矢量化或影像解译获得.房地产数据:通过扫描矢量化或实地调查获得。行政区划数据:通过地籍图或扫描矢量化获得。2.土地信息专题数据库设计要遵照哪些原则? 要符合数据库的设计标准,用词准确、逻辑严谨,做到逻辑性强,用词禁忌模棱两可,防止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标准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应与现有的国家土地信息标准、土地信息行业标准等保持一致,应与有关行业法规与文件相协调,避免矛盾,同时,不同部分之间应相互协调一致,专业名词和术语应保持唯一。应遵循现有的国家测绘行业相关空间信息标准。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易于被其他标准所引用。应考虑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为将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和发展余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而进行充实和修订。3.简述建立共享数据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