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名校测试(教师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名校测试(教师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名校测试(教师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名校测试(教师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名校测试(教师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名校测试(教师版)1 1948年4月3日,杜鲁门批准设立了经济合作总署来负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它的使命之一是推动国际贸易,特别是为美国提供足够的市场容量。另外一个使命则是对苏联势力在欧洲不断扩张的影响进行遏制。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将西欧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继续扩大了美国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和西欧之间的经济联系abc d2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试题出处】2012-2013海淀区模拟【解析】材料中杜鲁门所说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b、c、d三项结论不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试题出处】2012-2013重庆巴蜀中学模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从“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等信息可以看出,题干材料指的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a、b、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答案】c【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4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试题出处】2012-2013银川一中模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与多极化格局关系的准确理解。“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d【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51949年,“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6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试题出处】2012-2013临沂一中模拟【解析】“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正式宣布与苏联对抗的开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说明反法西斯同盟正式解体。【答案】a【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72010年4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一行90余人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下列历史事件与波兰直接有关的是()马歇尔计划东欧剧变北约组织成立华约组织建立a bc d【试题出处】2012-2013唐山一中模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结论的能力。在两极格局下,波兰属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故两项结论与之直接相关,两项结论不符合题意。【答案】c【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8“欧洲的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约 d成立经互会9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 d伊拉克战争【试题出处】2012-2013厦门一中模拟【解析】从题干中得知这场战争与美苏的两极对抗有关,而且是联合国成立后第一次授权的军事行动,所以这场战争应该最接近联合国成立的时间(1946年)。由此判断应该是朝鲜战争(19501953年)。柏林危机(1958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伊拉克战争(1991年),时间较晚,而且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联合国并没有授权进行军事联合行动。【答案】a【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0在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之际,2010年7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与先期抵达的国防部长盖茨一起慰问“前线”官兵,并听取有关朝鲜动向的汇报。20世纪引发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朝鲜半岛南北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b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c日本投降后苏美两国军队入驻朝鲜d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规定11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峰会(如下图)在华盛顿召开,本次峰会被称为“第二次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的目的是商讨如何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当初“第一次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对抗社会主义苏联 b确立美国经济霸主地位c规划战后经济重建 d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试题出处】2012-2013郑州一中模拟【解析】在战后一系列的重建活动中,布雷顿森林会议主要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属于规划战后经济秩序。【答案】d【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2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霸权中心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a德国 b日本c美国 d苏联【试题出处】2012-2013锦州一中模拟【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夺取了世界金融霸权。故选c项。【答案】c【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32007年,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竞选世界银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新行长。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 ()a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b二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c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d世界银行根据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多少142008年9月,面对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某国际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要想恢复金融市场的稳定,就必须动用公共资金。它们将协助美国国会实现刚刚制定的救市方案。 同时,该组织已经拟定了紧急计划,帮助各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国际组织应是()a国际红十字会 b世界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试题出处】2012-2013青岛一中模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之一是: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答案】c【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52002年7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兼执行董事会主席霍斯特克勒在华盛顿与东帝汶总理阿尔卡蒂里亲切握手,欢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第184个成员。东帝汶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接有利于 ()a获得长期贷款 b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c增进与美国的关系 d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试题出处】2012-2013承德一中模拟【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答案】b【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35美元等价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这实际上意味着()a实行了固定汇率制b美元的地位高于其他国家货币c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d美元与黄金价值相等172008年11月13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表示:“这是一个有关判断力的问题,(国际金融形势已经改变)对于1945年适用的政策不一定适用于今天。”他所说的“政策”是指()a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国际关系新体制b北大西洋公约确立的集体防卫准则c国际金融会议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的贸易规则【试题出处】2012-2013衡水二中模拟【解析】根据“金融峰会”与题干材料所给的时间“1945年”,可知c项正确。【答案】c【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8右图中福勒的名言反映的是()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19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试题出处】2012-2013广州一中模拟【解析】只要抓住“美元兑换黄金”、“1971年”等信息,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从题干中的“不接受”、“任意处置”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而a、d表述错误,c项中欧元出现在2002年。【答案】b【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0由于西欧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坚持,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保留了关于特惠制和关税同盟条约,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必要措施。因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美国()a完全没有达到目的b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c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但未能主宰世界市场d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未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试题出处】2012-2013岳阳一中模拟【解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其控制世界市场的目的并未完全实现。【答案】c【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材料2: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材料3: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1)根据材料1,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8分)(2)你同意材料2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6分)(3)据材料3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4)结合上述材料,二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丘吉尔1946年3月5日富尔顿演说材料2: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材料3: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让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加强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请回答:(1)材料1中所说“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从材料1中看,丘吉尔对这次战争前英、法、美推行的政策持何种态度?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4分)(2)材料2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指什么?比较材料1和材料2,杜鲁门和丘吉尔的演说在观点上有什么相同点?(6分)(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8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政治措施杜鲁门主义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对峙的军事组织对峙的经济措施(4)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世界格局正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试题出处】2012-2013临汾一中模拟【解析】回答第(1)问时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为1946年可知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得出其态度和理由;第(2)问结合材料出自杜鲁门的演说分析出这两种生活方式分别是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与丘吉尔的演说从遏制苏联的角度进行比较;第(3)问和第(4)问是对课本知识的回顾,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丘吉尔持否定态度,理由是他认为二战本来是“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的战争。(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同点:都认为社会主义的威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己的国家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政治措施杜鲁门主义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对峙的军事组织北约(帝国主义)华约(社会主义)对峙的经济措施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4)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对立,两极格局正在形成。【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增加情况材料二2007年5月21日新华网专稿:因“女友门”丑闻闹得沸沸扬扬而被迫辞职的世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17日发表声明宣布,他将于6月30日正式辞去行长职务。沃尔福威茨就此成了第一位因丑闻辞职的世行行长。有评论说,由于伊拉克麻烦不断,支持率日渐下滑,加上卸任在即说话缺少分量,布什总统已无法阻止沃尔福威茨的被迫辞职他是第一个被迫辞职的世界银行行长。几周来,沃尔福威茨因为“女友门”事件而备受各界的反对和指责。让一些美国官员和专家感到震惊的是,这一事件竟迫使美国不得不放弃在世界银行问题上的优越感,以及长期以来“钦点”行长的惯例。另一些人则说,只有在行长的选择以及银行借贷政策上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让世界银行重新赢得信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弋夫说:“美国在不经商量的情况下自己挑选世界银行行长的惯例早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不满。”请回答:(1)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特点。(8分)(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何变化?(12分)【试题出处】2012-2013南京师大附中一中模拟【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成员国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各国份额的不同概括出影响范围及控制权等方面的信息。第(2)问从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到被迫辞职这一变化要想到美国地位的变化。【答案】(1)特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不断增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该组织中占有最大份额,取得了对该机构绝对的控制权。(2)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初形成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由美国人担任关 键职务,体现了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