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五章 章末能力测试题(教师版)一、单项选择题(44分,每小题4分)1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解析】选b。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各要素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就是其中之一。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23题。2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3.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解析】图示景观为荒漠景观,主要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2.c3.a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答案】a【解析】按照垂直自然带谱,针阔混交林带上面应为针叶林带,再向上是高山灌木林带,高寒荒漠带上面为冰川带,故选a。5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向阳坡迎风坡a b c d【答案】d【解析】由图中山地海拔和山的南北两坡自然带的差别,可知该山为喜马拉雅山。南坡为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而且南坡相对高度较大,故其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同一座山南北坡纬度差异不大。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6题。6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a b c d【答案】a【解析】气温分布应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曲线符合这种分布特征;降水分布规律是赤道和温带地区较多,副热带地区较少,曲线符合;副热带地区是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山地雪线高度相应提高,曲线符合这种分布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7-9题。7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8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a1000米以下 b1000米至1500米 c3500米以下 d2000米至2500米9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答案】7.b 8d 9a【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山地东段降水最少,西段降水多,且山腰海拔2000米处降水多,则该山最可能是天山山脉。第8题,该山地中段2000米至2500米处降水最多,森林带最可能分布在这个高度。第9题,该山降水受西风带的影响,天山西侧水汽比东侧多,故a项正确。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011题。10. 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1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答案】10.c 11.b【解析】本题组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能力,以及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是值得关注的经典复习题。图中显示同一自然带在山脉的北坡分布位置较高,说明北坡热量条件好于南坡,则可能位于南半球;山脉自然带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地位于温带地区。该山地顶部为高山草甸草原带,没有出现冰雪带,说明顶部气温高于0;依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以及山麓年平均气温为12,可推知该山地海拔不超过2000米。二、综合题 (5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新华社西宁2011年8月7日电黄河源头再现“千湖之县”的美景青海省玛多县生态变化见闻。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过度放牧和滥采滥挖,玛多县饱尝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所带来的“恶果”:草场退化、湖泊干涸、鼠害猖獗严重威胁着当地藏族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部分牧民由于丧失了基本生产资料成为“生态难民”。历史上,玛多县拥有4 077个大小湖泊,有“千湖之县”的美誉,其中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更是黄河源头地区最大的一对“姊妹湖”。(1)度放牧和滥采滥挖,导致草场退化、湖泊干涸、鼠害猖獗严重,这一现象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d地理要素的稳定性(2)结合材料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a蒸发增加 b鼠类增加 c河流干涸 d草场沙化e滥捕野生动物(3)你认为黄河源头再现“千湖之县”的美景,国家做了那些方面的工作?(6分)【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增加,进而导致冰川融化,土壤水分条件恶化,滥捕野生动物导致老鼠天敌减少,老鼠天敌减少导致鼠类增加,最终导致草场沙化,河流干涸。为解决黄河源头的生态问题,国家采取禁牧封育、退牧还草、移民搬迁、湿地保护、人工增雨、工程灭鼠等措施。【答案】(1)a (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aebcd(3)禁牧封育;退牧还草;移民搬迁;湿地保护;人工增雨;工程灭鼠等。13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读图可知,在西海岸主要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甲乙丙则主要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丁地纽约华盛顿,则主要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垂直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反映垂直分异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第五章 章末能力测试题(二)一、选择题右图是“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据此完成1-2题。1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2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解析】出发地里斯本为常绿硬叶林,盖勒敏等地区为荒漠景观,达喀尔则为草原景观。盖勒敏沿岸为加那利寒流,受寒流影响,该地降水稀少,常有大雾。【答案】1.c 2.a读下表,回答34题。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转化来源湿地类型 旱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河渠4897023518海涂431552027017627水库坑塘25657332115694926水田76793105300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4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答案】3b4.c【解析】第3题,各类湿地的面积变化幅度可以通过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然后根据结果可得变化幅度的大小顺序。第4题,据上题结果可知湿地总面积上升,水鸟栖息地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环境改善。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56题。5“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6“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答案】5a6.d【解析】“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粒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而出现的。“黑风暴”的出现,说明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受到了影响,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美国的“黑风暴”启示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伐、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退耕还林还牧。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7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气污染严重洪涝灾害增多a b c d【答案】7d【解析】该地区属于丘陵地区,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河道变窄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下游洪涝灾害增多。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8-9题。8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湿度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c沿y方向湿度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9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a b c d【答案】8b9.a【解析】第8题,如图可知,x方向为南北方向,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y方向为垂直方向,随海拔升高热量减少,湿度变化无明显规律。第9题,照片景观为热带雨林的典型植被。读下图,回答10-11题。10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1与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地震将频繁发生 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 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答案】10.a 11.c【解析】10.根据图中有针叶林、苔原植被,可判断a图所示地区不在南半球,南半球没有这两种植被,而非洲大陆的赤道以北地区由于纬度较低也没有这两种植被。a图中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1.从a到b的变化说明自然带北移,是因全球气温升高引起的,与此相关的是华北地区蒸发量增大,旱情加重,阿尔卑斯山雪线升高,黄河三角洲逐渐被海水淹没,而地震的发生与此没有直接关系。二、综合题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幅区域图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比较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江汉平原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问题、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3)试解释黄河在图乙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图乙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下降【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稻铁路沿线固沙植被的研究(只要符合当地情况即可)(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即可)(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4)从上至下依次为a、b、c。【解析】第(1)题,甲为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为宁夏平原,温带大陆气候,气候干旱,为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第(2)题,湖泊在调节小气候、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突出作用,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凌汛出现的条件:具有结冰期;从低纬流向高纬。第(4)题,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即可。其关系是: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干旱加剧湿度下降降水减少荒漠化加剧。13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南或北)坡,d表示_(南或北)坡。(6分)(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8分)(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康复运动治疗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 辅警道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农业银行2025海北藏族自治州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牡丹江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池州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医疗植入物技术
- 辅导员培训提升理论知识课件
- 2025行业投资机会评估报告
- 交通银行2025玉溪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2022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妇产科学(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无人机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电梯维修改造施工方案大修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柴油发电机系统维修保养记录表
- 《MEDDIC销售培训》课件
- 计算机网络-第5版-严伟-潘爱民-课后答案
- 某银行装修工程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专题26 尺规作图(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