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2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a b c d3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4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老子5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8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0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了( ) a孔子的“为政以德”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和” d黄宗羲的“工商皆木”11.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12.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13.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4.“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bcd15.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16.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7.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纸币的流通 火器的使用 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bcd1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19. 对图1解读正确的是( ) 图1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20.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发展农业的需求 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科举取士的促进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分)(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2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22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材料四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6分)(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4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6分)试室号: 座位号: 高二年级文综历史试卷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 uuuuuuuuuuuuuuu装uuuuuuuuuuuuuuu订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二、主观题:(本大题2小题,共40分)(注意:不要超出框答题,否则无效)21、(本题20分)(1) (2) (3) (4) (5) 22、(本题20分) (1) (2) (3) (4) 高二历史答案: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bbcbcaacdc11121314151617181920dbcccbaaba21. 答案:(1)因素:民心。(2分) 主张:仁政。(2分)22. 【答案】(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3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