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含第三册)优化训练 第20章第一节智能优化训练.doc_第1页
高二物理(含第三册)优化训练 第20章第一节智能优化训练.doc_第2页
高二物理(含第三册)优化训练 第20章第一节智能优化训练.doc_第3页
高二物理(含第三册)优化训练 第20章第一节智能优化训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二物理(含第三册)优化训练:第2122章章末综合检测学生用书 p1251能产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是()a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的两束光b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束光c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发出的光d同一光源的两个发光部分发出的光解析:选b.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束光会发生干涉,b对,a错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发出的光和同一光源的两部分发出的光振动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不会发生干涉2(2011年高考北京卷)如图2019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图2019a增大s1与s2的间距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将绿光换为红光d将绿光换为紫光解析:选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x,要想增大条纹间距可以减小两缝间距d,或者增大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l,或者换用波长更长的光做实验由此可知,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3以下属于薄膜干涉现象的是()a雨后美丽的彩虹b阳光下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c阳光下水面上油膜的彩色条纹d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得到的彩色条纹答案:bc4(2011年鞍山一中高二检测)如图20110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及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上膜观察到干涉图象应是下图中的()图20110图20111答案:d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为51014hz,从双缝射出的到达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15000 ,那么该点将出现什么样的条纹?解析:入射光的波长 m6107 m.光通过的路程差d15000 15107 m.相当于波长的个数n2.5个路程差是5个半波长,所以该点出现暗条纹答案:暗条纹1光的干涉现象证明了光()a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具有波动性c可以发生反射 d具有粒子性答案:b2下面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a bc d解析:选b.光导纤维利用光的全反射来传播信号,白光通过三棱镜是光的色散,平面平整度的检查和水面上的彩色油膜是光的干涉现象,故选项b正确3(2011年北京四中高二检测)如图20112甲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乙图为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在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丙图为换用另一颜色的单色光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0112a丙图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丙图可能为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丙图可能为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丙图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解析:选a.由x可知,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所以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a正确4如图20113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图20113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解析:选d.本实验中单缝s的作用是形成频率一定的线光源,双缝s1、s2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稍微移动s后,没有改变传到双缝的光的频率,由s1、s2射出的仍是相干光,由单缝s发出的光到达屏上p点下方某点的路程差仍为零,故中央亮纹下移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s10.75 m,光屏上q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s21.5 m,如果用频率为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则()ap点出现亮条纹,q点出现暗条纹bq点出现亮条纹,p点出现暗条纹c两点均出现亮条纹d两点均出现暗条纹解析:选b.由波长与波速的关系式可知黄c/f0.5 m.而p点的路程差s11.5黄,即半波长的奇数倍,所以p点出现暗条纹而q点的路程差s23黄,即波长的整数倍,所以q点出现亮条纹6如图20114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0114a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的光叠加b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面反射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的光叠加c干涉条纹间距不等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d干涉条纹间距不等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答案:ac7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20115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甲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图20115a变疏b变密c不变 d消失解析:选a.抽去一张纸片后,劈形空气薄膜的劈势减缓,相同水平距离上,劈势厚度变化减小,以致干涉时路程差变化减小,条纹变宽,数量变少(变疏),故a正确图201168(2011年湖南长沙调研)在研究材料a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20116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透明的平行板b,b与a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中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a缓慢加热,在b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回到最亮,则()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b出现最亮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相抵消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解析:选d.出现最亮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相加强,设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h,由题知2h,故h/2.9(2011年吉林模拟)光热转换是将太阳能转换成其他物质的内能的过程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它的主要器件是真空玻璃管,这些玻璃管可将太阳能转换成水的内能真空玻璃管表面采用镀膜技术增强透光能力,使尽可能多的太阳能转换为内能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依据是()图20117a光的折射 b光的粒子性c光的干涉 d光的直线传播解析:选c.由题意采用镀膜增加透光能力知,这种镀膜技术是依据物理中增透膜即薄膜干涉原理,故c对10已知某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对蓝光的折射率小,则两种光()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解析:选c.某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对蓝光的折射率小,即n蓝n红,由n可知,v蓝v红,a错;由n知,入射角相同时,蓝光的折射角小,b错;由sin c,知c蓝c红,c对;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d错11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平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图20118(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20118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图上画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x的表达式解析:(1)光路如图所示(2)由图知d2a由x得x.答案:见解析12(2010年高考江苏卷)(1)如图20119甲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 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 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选填“亮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7 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_(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图20119(2)如图乙所示,一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