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微影技术.doc_第1页
ch6微影技术.doc_第2页
ch6微影技术.doc_第3页
ch6微影技术.doc_第4页
ch6微影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 248與193奈米波長深紫外光微影之優缺點為何? 氟化氪(KrF) 248奈米準分子雷射深紫外光(Deep UV, DUV)微影此為未來3-5年之主力機種,解像度可達0.25 0.18微米,適合製備256 Megabit DRAM A 5-2-1。 相關重要事項 1. 雷射:一般氣體準分子雷射,其半高波寬約為900皮米(pm, Picometer)。自由奔馳雷射(Free Running Laser),其半高波寬約為300皮米。如經波帶窄化為光譜窄化雷射(Spectrally Narrowed Laser),半高波寬可達約3皮米,但價格極昂。 2. 透鏡:優良之透鏡需考慮其折射率(n)、色散(Dispersion, dn/dl )、溫度色散(dn/dt)、像差(Aberration)、散射(scatter)、吸收(absorption)、雙折射(birefringence)等困擾。另外,雷射脈衝激發臭氧生成,將劣化透鏡功能。透鏡常用材料如下: a. 熔融氧化矽(fused silica):易導致透鏡組縮密(Compaction)與吸熱不均產生色心(Color Center)二問題,因而導致像差、光偏振化、光程差改變、折射率改變等困擾。 b. 氟化鈣(CaF2):長晶難、不易研磨、製備透鏡與分光器困難、極昂貴、且熱膨脹係數較大。透鏡組之溫度色散與光程差變異較小。產生色心在約360奈米波長,對微影無影響。透鏡組壽命較長,整體性能較熔融氧化矽優良。為目前適用於193與157奈米波長之最佳材料。未來亦可能應用於248奈米。 c. 氟化鎂(MgF2):為雙折射材料,此致命缺點不易克服。 d. 氟化鋰(LiF):吸濕性太強,材質軟,不適合製備透鏡。3. 成像系統。 a. 反射式(Reflective, Catoptric):光源波寬可較大,但解像度受限。 b. 折射式(Refractive, Dioptric):光源波寬限2 3皮米。僅能使用價格極昂貴之光譜窄化雷射。透鏡組需20組以上。 c. 反射折射混合式(Catadioptric):光源波寬可達4奈米。可用汞或汞-氙弧燈、自由奔馳雷射。透鏡組僅需約12組,成本大為降低。此混合式較進步,可能為未來成像系統之主流。4. 步進機與掃描機 生產線用248奈米機台,其數值孔徑約0.40 0.63,相擾度約0.3 0.8,固定或分段調整。機台有步進重複機(Step-and-Repeat),或簡稱步進機(Stepper)與步進掃描機(Step-and-Scan),或簡稱掃描機(Scanner)二種。兩者差異與優、缺點簡要說明如下: a. 步進機 優點:光強度較強,照射景域一次完成照射,所需照射時間較短;僅晶圓平台移動,易控制準確度,對準較易。 缺點:需較大透鏡;光強度較強,透鏡易受傷害;對不平晶圓無法分割照射景域,聚焦深度受限;光徑在縮小投影透鏡系統位置固定,無平均像差等之效應。 b. 掃描機 優點:透鏡可較小,成本低,易製造,像差少;可分割照射景域,對不平晶圓之聚焦深度長;掃描照射面積可甚大,適合大晶圓;光徑移動,可平均投影透鏡系統之扭曲、曲率及像差等。對晶圓平坦性、聚焦誤差之寬容度皆較大。可改善晶圓上相對於線條垂直(應力弱)與平行(應力強)方向拉伸應力不同造成投影縮小倍率之差異(約10 ppm)。 缺點:光強度較弱,照射主要由狹縫寬度與掃描速度決定,照射時間較長;以狹縫景域(Slit Field)掃描,須越過晶方(Chip)一狹縫寬度距離,才可完成晶方面積之掃描,即有過掃描(Overscan)行為,浪費照射時間;圖罩x-y平台與晶圓x-y-Z平台須同步移動,對準較難。(因投影與圖罩圖案左右倒置,故晶圓平台須與圖罩平台反向同步移動。如加裝反射鏡,可改為同向同步移動。) c. 未來趨勢 縮小4或5倍之步進機將圖罩之圖案縮小後,在晶圓(Wafer)上形成1個照射景域(Exposure Field),或稱照射射域(Exposure Shot)、影像景域(Image Field),以涵蓋至少1個或2個以上晶方(Chip)之面積。64 Megabit DRAM之晶方面積為10毫米? 20毫米,為涵蓋2個晶方,以方便檢測與互相比對,最小照射景域需22毫米? 22毫米。使用6吋(152毫米)圖罩,縮小4倍(4? ),照射景域約為25毫米? 33毫米,在此條件下,步進機之透鏡景域(Lens Field)直徑需41毫米,故需較大透鏡,成本高,不易製造,且像差較大。掃描機之透鏡景域僅需26毫米,透鏡可較小,成本低,易製造,且像差少。 未來製備256 Megabit DRAM (晶方12毫米? 24毫米),1 Gigabit (15 ? 30),4 Gigabit (18 ? 36),需要可配合之更大照射景域。步進機需要更大之透鏡,有其成本、製造、像差等困擾,不易克服。此時,掃描機僅需較小透鏡之優點將能凸顯,再加上述其他優點,較適合未來量產微影機台需求。半導體業界普遍認為,使用強反射弱折射混合式之掃描機應為未來微影機台主流,以適應未來在大晶圓上製備大晶方之需求。 氟化氬(ArF) 193奈米準分子雷射深紫外光(Deep UV, DUV)微影一般共識屬於下一代光學微影主力機種,解像度可涵蓋0.18 0.13微米5-2-2(1)。量產機台需求規格參看上表。相關重要事項如下: 1. 雷射 a. ArF氣體準分子雷射:自由奔馳雷射其半高波寬約為300皮米,光譜窄化雷射其半高波寬約為7.2皮米,價格極昂。發光效率僅約KrF之半。193奈米能量高,易傷害透鏡,故功率不宜高。 b. 固態雷射(Solid-State Laser):目前重複率可高達10 kHz;半高波寬0.1皮米。優點為較氣體準分子雷射可靠、耐用、價廉、且維護成本低。固態雷射尚未臻成熟。2. 透鏡材料 a. 熔融氧化矽;能隙與193奈米(6.43 eV)相近,易吸收能量而受熱,重要性將漸不如氟化鈣。 b. 氟化鈣:如前述整體性能較熔融氧化矽優良。將成為主要材料。3. 成像系統 a. 反射式:解像度受限,已不受重視。 b. 折射式:193奈米能量高,易傷害透鏡。以氟化鈣製備折射式透鏡組不易。如以融熔氧化矽構成眾多透鏡組,因易吸收193奈米能量,光強度較在248奈米降低甚多。 c. 反射折射混合式:熔融氧化矽可製備此式所需之大型分光器(Beamsplitter),但有嚴重縮密與色心問題。氟化鈣則不易製備大型分光器。此式綜合優點較多,預測為未來成像系統之主流。4. 步進機與掃描機商業化機台即將推出。平均輸出功率較低,故產率較248奈米低。光子能量高,透鏡組易受傷,導致機台壽命短。輸出功率、波寬、對準、穩定性、總聚焦深度等皆有待改進。日本尼康(Nikon)先導掃描機之照射景域為25毫米? 33毫米,縮小4倍(4? ),對準之準確度可達45奈米,適合使用6吋圖罩。採用反射折射混合式之掃描機,具有綜合優點較多,應為未來193奈米微影機台設計之主流。第六章3.說明電子束單位投影如何操作?Ans: 電子束投影式步進機,近年來發展甚快,縮小倍率已可達25倍,。投影式步進機較傳統電子束多加裝了一片鏤空圖規(Open-Stencil, Cell Mask, Shaping Mask),此圖規上包含所需之各式圖案之組成單元。單元投影成像包含了變形束之使用。說明如下。 1. 變形束:舊型純粹變形束機台設計通常不具縮小投影功能。在第一片方形孔徑之下,使用第二片方形孔徑,此二片皆固定不移動。藉調整電子束偏折方向與移動晶圓平台,完成照射。新型變形束機台,二片方形孔徑皆可移動,且有縮小投影功能。 2. 單元投影:在第一片方形孔徑之下,第二片使用圖規。除調整電子束偏折方向與移動晶圓平台外,上下兩片亦可適當移位互動。複雜圖案以圖規上單元進行照射,週邊簡單圖案以變形束方式照射。互相搭配,完成照射。對於相同圖案而言,單元投影照射次數較僅使用變形束可少1 2個數量級,或更少,速度大為提升。單元投影成像包含變形束之使用,此點要特別注意。單元投影雖需較大聚焦面積,如5微米5微米,但優點甚多,應為未來主流。6-4. X-光微影半陰影效應產生之原因為何? 非同步輻射X-光,或稱點光源,因其準直性不佳,會在圖罩上圖案邊緣擴散(Diffusion),在阻劑表面產生模糊陰影。此模糊陰影,由單側邊緣產生,不同於習見之全陰影,故稱半陰影效應(Penumbra Effect)。如晶圓因應力、受熱等而變型,圖罩至阻劑表面之間隙(Gap)較設計間隙為大,半陰影效應將更嚴重。半陰影效應常以二參數表示。一為半陰影模糊(Penumbral Blur) ,二為側向偏移(Lateral Shift, Run-Out) (參看下圖)。如為同步輻射X-光,因其準直性良好,在平坦晶圓上,幾無半陰影效應。但在不平之變型晶圓上,仍有輕微半陰影效應。6-5. 說明傳統干涉微影之原理。A:傳統干涉微影原理為利用左右對稱之光束線互相干涉時,產生週期性之明暗條紋,照射於晶圓上阻劑,可製備大面積,週期性細線圖案。本法不需圖罩,但不易製備非週期性圖案。理論最大解像度約為光源波長之四分之一,如365奈米I-線可達90奈米解像度;193奈米ArF可達50奈米解像度。且理論聚焦深度為無限長。 光通過空間濾波器(Spatial Filter)時,可產生球形波或平面波。如果空間濾波器的針孔直徑等於或小於透鏡的光點繞射極限尺寸,就可形成球形波。若再加上另外的透鏡,置於空間濾波器的焦距上,就可產生平面波。以球形波光束線照射產生圖案,製程上較容易,但對週期性光柵式圖案的垂直性不利。平面波解像度較佳。原理與解像度如圖。 6-6. 透射式X-光圖罩品質基本要求為何?Ans : a. 鼓膜要透過x-光,吸收要小。 b. 吸收材要吸收、遮住x-光,吸收要大。 c. 鼓膜要有高張力,以維持平整。 d. 鼓膜熱傳導係數要大,熱膨脹係數要小,以維持圖罩上圖案尺寸穩定。 e. 圖罩上所產生的光電子不能和晶圓有交互作用。 f. 圖罩抗x-光的輻射傷害性質強。g. 鼓膜材料對可見光透射率要高,如此光學對準才容易達成。 h. 鼓膜機械強度要大,即楊氏係數要高,以支撐吸收材。 i. 圖罩上的缺陷少,易修補。 j. 圖罩具有長時間的穩定性,堅固耐用。 6-7.說明雷文生相移圖罩之原理。答:相移圖罩的原理,主要利用照射光束透過圖罩之相移層後,與未經相移層光束比較,兩光束之電場振幅向量間產生一之相對相位差,形成破壞性干涉,使電場振幅和向量E歸為0。因歸一化後,光強度I = E2,故I = 0。I = 0可使二相鄰空間影像解開(Resolved),達到改進解像度與增加聚焦深度的目的。以雷文生(Levenson)型,或稱間隔(Alternate)型為例,說明相移圖罩改進解像度原理,如圖6-3-3所示。6-8 相移圖罩相移層需要厚度d 如何求出?相移層厚度d 由下式求出: (m = 1, 3, 5, .) m為奇數之整數;l照射波長;q相移層產生之相移角度;n相移層折射率。 相移層一般條件為 m =1, q = p (180 ),此時,上式簡化為 d =。 其他q ,如60、90、120等亦見使用報導,可供0與180兩相移界面間緩衝之用。 6-9. 說明六型相移圖罩各自之特色。相移圖罩可分為六型,如圖6-9-1、6-9-2所示。圖6-9-1以雷文生型,或稱間隔型為例,說明相移圖罩原理圖6-9-2傳統圖罩與六型相移圖罩之電場振幅、中央主光強度及側葉光強度示意圖相移圖罩按其改進解像度之效果,有所謂強型與弱型之分。概述此六型特性如下:1. 雷文生(Levenson)型,或稱間隔(Alternate)型雷文生型(強型),因相移層非連續,對線條呈間隔排列,故又稱間隔型。對解像度及製程寬容度改善效果甚大,但在製作上較為困難,且較適用於成對之圖案,不適用於某些邊角圖案,孤立圖案。 2. 唯相移層(Shifter Only)型,或稱無鉻膜(Chromeless)型僅有相移層。圖罩上唯相移層線幅寬度約在1.5 0.5 l /NA時,產生倍頻(Double Frequency)現象,可倍增圖罩線條數於晶圓。適用細線化製程,製備光柵等。如圖6-9-3。圖6-9-3唯相移層型相移圖罩產生倍頻現象示意圖。(a)電場振幅強度E ;(b)光強度I3. 緣邊(Rim)型緣邊型(強型)較適用於接觸窗(contact hole)。可分為基材式與懸臂式。實際應用多為基材式,即以石英為圖罩基材,利用蝕刻後與未蝕刻處石英之厚度差造成180相移,作為相移層。此式又稱蝕刻石英式。懸臂式易損壞,已逐漸淘汰。4.輔助縫(Assist Slot)型,或稱外架(Outrigger)型輔助縫甚細,製備困難,不易實用化,重要性已逐漸降低。 5. 減光 (Attenuate) 型,半透 (Halftone) 型減光型(弱型)可分為下列三式: a. 旋佈玻璃 (Spin-On-Glass, SOG)式以甚薄之鉻膜為減光用之吸收材(Absorber),SOG為相移層(Shifter)。此式較傳統鉻膜圖罩之厚度高甚多,光散射強,功能不佳。因嵌附式研發之進展,此式已逐漸不受重視。 b. 蝕刻石英 (Et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