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doc_第1页
《论语》十则.doc_第2页
《论语》十则.doc_第3页
《论语》十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2. 培养学生把所学运用于实践的意识。【教学方法】诵读法 品读法 讨论法【导入】:有人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让我们再次打开论语十则。从论语中找寻答案。请大家齐读论语。【教学过程】一、品读鉴赏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主要典籍,孔子的智慧几乎就蕴含在论语的字里行间。需要我们细细品读,比如我就细细品读了课本的第十则。 沉迷女色、争强好斗、贪得无厌可能会是人一生中易犯的错误,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而无法自拔。几千年前孔子就劝勉人们要戒除这些,从这一则论语里我们可见一个清心寡欲的孔子。读完之后我还写了一条劝诫语:欲望是泥潭,在它面前,切记停住你的脚步!你能不能通过论语十则品读出孔子的智慧呢?今天我们一起品读论语。1、分组品读,注重交流与合作。2、“品”之前读一读。3、品读应从文本出发,最好联系生活实际。4、品读完之后,每组选一个同学为代表,将你们品读结果告诉大家。最后必须有一句结论,可以是人生箴言也可以是劝诫之语,语言力求简洁。5、注意时间和效率(5-8分钟)学生发言:(10-12分钟)第一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这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应该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该过多地追求自己的饮食与住所,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事业、工作和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可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是在为物质而活着。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师点评:确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向孔子看齐。生活的安逸可能会让我们有一种依赖性,使自己变得很懒惰,这样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第二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这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要及早立志,勤学不辍。记得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也是在12岁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为之不断努力的。我想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讲孔子晚年勤奋读书的。我们也劝大家要“早立志,立长志”。我们的结论是借用名言: “终身学习,便成天才”师点评:孔子本身就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这一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孔子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我们学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他敢于在两个小孩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其实我们学习最终是为了学到真知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强不知以为知”。(另一个同学补充)我们也听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我们的结论是: “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师点评:对待知识必须是诚实的。在学问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南郭先生”是学不会吹竽的。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逸,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这一则论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谈志向时没有以自己为中心,而是想着让老年人安逸;让朋友相互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说的也就是这种境界吧。我们的结论是: “爱你周围所有的人吧!” 第五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一则论语我们读出的是孔子的乐学精神。记得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博学如孔子他们正是因为乐读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而我们可能没有把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而才会“厌读书”。所以我们写的是劝诫语:“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爱书,书也会爱你的。”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这一则论语里孔子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了一个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另一个同学补充)我们还觉得,“乐山乐水”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生活态度。智者乐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滋润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我们觉得孔子就是一个智者和仁者。我们的结论是:“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载万物。”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一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要安贫乐道。他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冷水,却乐在其中。论语里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是真正的贤者。而且孔子还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这会让人联想到当今社会,许多人因为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而让自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可另一个同学补充)我们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晋代诗人陶渊明也是这么认为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我们写的是劝诫语:“自由快乐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师点评:我们经常揶揄自己“穷开心”,看来,穷没关系,只要开心就行。 第八则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这一则论语孔子告诫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他认为君子能够乐天知命,坦荡自得,所以是快乐的。小人却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所以经常忧愁哀伤。因为他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我们的结论是: “你有坦荡的胸怀,你就会有快乐的生活。”师点评:如果你不想过忧愁哀伤的生活,就胸怀坦荡吧。 大家都谈得非常好,从这些简短的章节中读出了孔子很多思想很多精神:好学乐学,安贫乐道,博爱仁慈,坦荡胸怀等等。此时的孔子,不是高高在上的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位慈爱博学的长者,读论语,与先哲对话,用他积极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言行,方能成为有德之人。二、深入探讨 深入探讨孔子的仁孔子不仅仅自己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把这所有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仁”。(学生诵读第九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师:“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那么我们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孔子的仁?(引导提示)出示孔子对“仁”的阐述:1、论语 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敬爱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师问:从这两则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提倡的“仁”的实质是什么?是 “爱人”,也就是关爱他人,而且是“泛爱众”,就是说要广泛地去爱众人。这个“泛”,就是由己及人。后来孟子把它总结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拓展延伸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除了“仁”,儒家思想还有哪些融入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不只适用于古代社会,很多积极的思想在现代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践行者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用自己的言行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氛围。想一想,现代生活中有哪些人用行动诠释了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而为人传诵?他给予你怎样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时期,虽然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生活得到极大提高,但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金钱至上、信任缺乏、精神空虚、职责不分等一系列社会现象,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从现实状况寻找原因,还需要充分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来匡正人心的迷失、精神的迷乱、信仰的缺失。在社会中不乏我们需要学习的例子,例如为了完成妈妈朝圣的心愿,推着妈妈去旅行的樊蒙,例如不小心碰坏后视镜,留下道歉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