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内容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对农业布局的决定作用。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其形成因素。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通过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现状,总结东北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学会科学地看待农业发展的前景。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从而学会应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实现不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教学策略手段讲述法、例举法、探究法、对比法、合作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第四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上课时内容并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气候、地貌、土壤、植被以及工业基础、市场、交通、人口等,现在我们来分析东北区域内部自然条件有何差异呢?对农业生产的布局有何影响?多媒体播放图4.4和图4.5学生思考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东、中、西部各大概是多少mm?2.东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南、中、北部各大概是多少度?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指导学生读图并讨论、回答老师归纳1.东北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大于700mm,中部是400700mm,西部小于400mm。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因为距海愈远降水愈少,这就是经度地带性分异。2.年平均气温从南往北递减,南部是68中部是26,北部小于2。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这就是纬度地带性分异。多媒体播放图4.5,并结合图表4.3思考学生思考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归纳1.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2.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过渡、承转从刚才的学习可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板书)二、农业布局特点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内容p69第一、二、三自然段,完成下表: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请两名同学代表小组在黑板上做,看谁做得最好,其余同学同桌讨论完成)老师点评学生完成的结果(用多媒体显示各农业区域的景观图,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老师总结归纳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递减,春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往北递增,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的兴安落叶松是寒温带针叶林区的代表树种,它是最喜光又最耐寒的树种。东北地区西部有着良好的牧业条件,并由此成为我国重要的放牧畜牧业区。学生活动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业林 业畜牧业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下表:(下表为已完成表格,电脑显示该表)(由另两组各派一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同学同桌讨论完成)2.根据水稻生长的特点和地区分布以及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归纳水稻喜温、喜湿、喜肥,受水分条件限制。东北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是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即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指图,力求让学生有地理空间概念)。由于东北地区无霜期较短,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分布,但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水稻的种植范围。(在此,渗透德育教育)为此,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又要依据科技,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举例说明)3.(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2)结合已学习过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提议。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归纳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饲料丰富。东北地区的玉米、糠麸、秸秆、豆饼等农副产品以及饲草,来源广。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饲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比较稳定。在饲养的同时积攒了大量优质的有机粪肥。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变粗放自给自足经营为集约化和商品经营。加强“草水林机”的人工草场建设,并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改良、培育优良品种。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目前我国有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想一想,为什么东北平原尤其是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那么,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哪些特点?(板书)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请阅读课本p70第二段并思考回答东北地区热量不足导致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与南方相比相去甚远,但为什么说“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归纳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不足是热量不足。但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商品率高,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高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板书)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学生思考欣赏图片和分析相关数据,思考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1.一望无垠的沃野里,大型宽幅的收割机在收获成熟的果实,头顶盘旋着农用的飞机。(包括有我国东北、美国、澳大利亚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图片,意在显示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机械,耕地平坦开阔)2.黑龙江垦区共建立了100多个大型农场,农场规模达上万公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万多台,联合收割机7000多台。粮食商品率达80%,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00万吨。(板书)2.地区专业化生产(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东北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和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学生思考什么叫地区专业化生产?为什么要实行地区专业化生产?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哪些?比较分析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讨论两地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的差别。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或集中产区,这就是地区专业化生产,也叫分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商品化的前提。其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展现主要农作物分布区,指图由学生回答,强调记忆这些农作物分布区必须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理解记忆,不可死记。尽量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学生活动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即充分读透表中给出的信息,因为有些信息隐藏得很巧妙,再结合已学知识综合起来解题。)(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2)东北商品粮基地将在我国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3)与长三角相比,粮食单产仍较低,这可能由哪些原因造成?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归纳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15题。1下列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可大面积种植水稻b该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修筑梯田c该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d该地区只能发展林牧业解析由图中纬度及海拔判断应是我国东北地区,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及比例尺判断该地区地形平坦,应为平原地区。东北平原坡度小,耕地集中连片,人少地多,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答案c2该地区河流4、5月也会出现汛期的原因是()a雨带推移到此地b气温升高、积雪融化c春天,冬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d冰川在春天开始融化解析4、5月份随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春汛。答案b3该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颇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d一般是家庭经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东北平原和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异同点。其中不同点之一是:东北地区是国营大农场,而美国为家庭经营,即所有制关系的差异。答案d4下列有关该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较分散b荒地多,但肥力不高,不适合开发为耕地c有大面积肥沃的“水稻土”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解析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5,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较高,是我国肥力最高的土壤之一。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适宜机械化耕作。答案d5下列关于该区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b该区的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c制约该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贫瘠,水资源不足d近几年,该区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变化是农田向东推进,西部草原面积不断缩小解析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是沪宁杭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年,东北平原的农业布局有所变化,其中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制约东北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还不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等。答案a(2009年全国卷一文综)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68题。表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比重(%)28.9025.3010.403.105.700.016.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解析上图是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读图可知,水田和草地合起来阳坡所占面积比例大于阴坡,而耕地多分布于平地和缓坡地形区;另从各植被类型的分布看,阳坡面积大于阴坡,说明阳坡坡度小。答案a7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治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解析回归主干知识,水源地应保持水源充足和水质良好,故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同时保护水源地不能单单考虑某种植被,而应从整个流域出发,综合治理保护。答案b8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解析南水北调不经过青藏高原和江南丘陵,排除b、d。长江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千米,即使是三峡谷地河段也远远大于94700km2,这样可以排除a。另从耕地的类型来看,三峡谷地的水田比重应大于旱地,但表反映旱地比重大于水田,据此也可排除a。答案c(2009年四川文综)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解析据题干知图示区域为亚热带低山丘陵区,适合茶树生长;又丁处为海拔300米的缓坡,种植茶树可保持水土,且有经济效益,故d项说法正确。答案d10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与河流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解析由于图示南部湖区与北部广大低山区热力性质的不同,白天,风从湖区吹向陆地,常吹偏南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湖区,常吹偏北风,故c项正确。这种海陆热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