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卒行其法”。这说明(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变法并没有取得成功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 b. c. d.2.(2012梅州高二检测)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3.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4.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富国的目标c.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d.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5.“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骠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 d.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6.(2012黄冈高二检测)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7.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公元前771年,秦国成为诸侯国秦国形成尚武精神打败魏国,迫使其求和a. b. c. d.8.(2012益阳高二检测)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顺应历史潮流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 b.c. d.9.下列对商鞅变法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c.连坐法的实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0.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 )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产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 b. c. d.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3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的共同之处。(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3)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材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充分说明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商鞅变法触动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忌恨,为了安全起见,商鞅出行时重兵保护,体现了商鞅变法的艰难和商鞅变法的决心勇气。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从材料可知,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个人处境,而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看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前三项都是正确的。虽然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由于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影响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所以,d项符合题意。【规律方法】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一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二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三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b、c两项都是商鞅变法的直接作用,并非最主要的作用;d项错误,作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商鞅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打击了旧贵族势力。5.【解析】选d。秦国本是弱国,经商鞅变法后,加强军事方面的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是时代的产物,根据时代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形成了相关的政治制度,所以它反过来也极大地促进时代的发展进步,这进一步验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故选a。b、c、d三项都正确,但不全面,都内含于a项。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秦国成为“虎狼之国”,威胁六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而在变法之前,故选b。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是主要原因,是措施的可行性因素,是理论基础。故选a。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b、c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d项是变法产生的积极影响。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这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法家鼓吹严刑峻法,其偏颇导致秦朝的短命而亡,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的叙述不正确。11.【解析】本题是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及特点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基本思路是先提取出各自内容,然后对比异同,得出共同点。第(2)题可从两者采取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第(3)题考查两次改革的影响,注意结合背景、内容回答。答案:(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对工商业的态度等。(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和提取能力,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第(1)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一是毛泽东尚在就学时写的作文。阅读材料可概括出措施有: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即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第(2)题关键是找准关键词。从材料“弃道而用权,废德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