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一、(2012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阿:古地名。辟:开垦。鄄(jun):古地名。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饰诈:掩饰,欺诈。1.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邹忌讽谏艺术的理解能力。邹忌本意虽想谈治国大事,但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从家中小事谈起,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从而让齐王悟出治国的道理。2.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齐威王虚心纳谏;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解析】语段(一)中可以找出前两条,正是邹忌的善谏和齐威王的虚心纳谏才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语段(二)则体现了后两条,齐威王明察事理,不一味偏听,并对“饰诈”者进行了严惩。解答时,概括要全面,要扣点答题。二、(2012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释】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上:指唐太宗。擢:提升。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布:昭示。1. 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唐太宗认为应该杀死。戴冑的理由是判案应该依据法律,这样才能保全大的信用。【解析】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找到能表达戴胄与唐太宗态度的语句,提炼归纳即可。如“上欲杀之”,戴冑说“据法应流”,从这两句可见其意见不同。从“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中,可归纳出戴胄做法的理由,总结要简洁明了。2. 结合文义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意同即可)【解析】解答本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要读懂文章,尤其是记叙人物的内容;二要注意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解答人物形象的题,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的评价、侧面烘托等。三、(2013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节选自韩非子)【注释】越:越国。睫:眼睫毛。庄(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1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解析】解答此题要从庄子劝谏楚庄王的比喻和文末的议论句、主旨句当中寻找答案。庄子认为智慧如眼睛,能见远且见近,才是明智的(自见谓之明)。楚庄王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冒险进攻越国,是不明智的行为。所以,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结合文义,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解析】从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的形象,文中的楚庄王有两个方面的性格特点:一是不能发现自身缺点,二是能听从别人的意见。解答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文章。四、(2013宜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松风阁记(节选)刘基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潇洒而扶疏。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注释】樛(ji):弯曲向下。离奇:树根盘曲。巃嵷(lng zng):高耸。扶疏:枝叶繁茂。黩(d):忧。昏秽: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寂寥:寂静。宜乎:怪不得。违:离开。石潄(li):沙石上的急流。上人:和尚。洋洋:快意的样子。汩(g):乱。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高:品行高尚。清:品行纯洁。【资料链接】(1)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2)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乙】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注释】绵幂(m):延绵覆盖。1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流连忘返。【解析】成语往往来源于文言文故事,有的取自原话,有的概括其内容,平时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积累,明确成语的意思。2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解析】根据题干的要求,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思想,由此到文中筛选,就可以得到原句。3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幂、夕、碧、尺。【解析】了解押韵,即韵母相同。掌握押韵的规律,重点在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字。把它们筛选出来就可以了。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其中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解析】文言语句的理解不单单是翻译,一要对句子进行描述,二要对句子进行赏析。如句中的“染”“碧”两字用得巧妙,要有分析。5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解析】读懂文本,概括两组文章所写的内容,经过比较,就可以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6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容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题干要求是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先要分析句子的内容,意境,一个“凌云霄”表明是登上绝顶之意,然后从杜甫望岳诗中去对照,自然就想到句子了。五、(2013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一)(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二)(李)德辉字仲实,适岁凶,家储粟才五斗,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清慎,既就外傅,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质,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注释】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揆(ku):揣度。操履:操行。外傅:老师。监酒:监管制酒。恶可:怎么能,如何能。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这孩子聪明不凡,今后一定会大大超过其他人,我不能做他的老师了。(2)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于是谢绝与他交好过的少年们的来往,向年长的先生们求学,来完成他的学业。【解析】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粗通句意。然后结合重点词语的翻译(颖悟:聪明;他日:今后;所与游:交往;卒:完成),逐词译出,要保持语句通顺、连贯,合乎现代汉语习惯。2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许衡与李德辉两人的家境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且胸有大志。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解析】这是一个比较阅读题,要从两个文段中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语句。许衡:“嗜学如饥渴”;李德辉:“人寿几何,恶能无闻”,再结合其主要事件,得出二人的异同。六、(2013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佛迹院:寺庙名。汤池:温泉。悬水:瀑布。折:弯转。缒(zhu)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倒行:顺来路回去。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度:越过。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解析】第一个分句中“浴”的意思是“沐浴”;第二个分句中“甚”的意思是“很,非常”;第三个分句中“殆”的意思是“大概”,“熟”是使动用法,“使熟,把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轮更换与维修合同
- 看房团合同范本
- 购买矿石加工合同范本
- 个人船转让合同范本
- 家具借租合同范本
- 胎心仪推广合同范本
- 装卸货劳务合同范本
- 购车合同范本复印
- 公司门头制作合同范本
- 商品店租赁合同范本
- 环境材料概论 完整全套课件第1-9章 绪论、吸附材料 -环境材料的绿色设计
- 金安桥水电站枢纽布置及主要技术问题
- 端子铆压标准规范
- csc服务分包考试
- 高级(三级)育婴师理论试题-附答案
- YY 0271.1-2016牙科学水基水门汀第1部分:粉/液酸碱水门汀
- GB/T 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课件
- 美育PPT精选文档课件
- 医院介入手术病人护送交接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