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doc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doc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doc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doc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科学测量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2、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重点难点】1、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2、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课前预习】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进行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 ,即长度单位。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符号是_。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_、分米_、_、_、_。对应的符号是_、dm 、_、_、_、_。3、1km =_m1m =_dm =_cm =_mm 1m=_mm、1mm =_m、1m=_nm 1m_m =_nm4、潜水艇常用_来测量距离,雷达用_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_来测量距离,这些都是利用_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_来测量距离。【情景品学】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激光测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合作学习】一、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选择1、请观察常用长度测量工具的一大个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测量图41中的物体的长度分别该用什么工具?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认识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活动一:请各小组同学利用你们文具盒中的尺子测出科学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长(cm)宽(cm)厚(cm)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使用刻度尺前应仔细观察它的 , 和 。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这把刻度尺也可以用,只不过不把它的_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_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观察它的最大测量值即_;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决定的,这个值越小,准确程度越_ 。(2)放:刻度尺不能放歪斜,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_(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应使刻度尺的刻度线_被测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选填“平行”或“垂直”),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4)记录:测量结果由 和单位组成。测量值与 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我们不能 误差,但应尽量 误差。采用 都可以减小误差。三、估测物体的长度1、请测量指距长度: 。2、用指距估测课桌的长度。四、累积法测物体长度认真阅读累积法并完成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厚度的测量。五、课堂反思通过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了哪些新的想法?【课堂练习】 1、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 )a1.4微米b1.4毫米c1.4厘米d1.4分米2、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清单位4、如右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mm。5、用塑料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引起测量结果 ( )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6、小明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估计值是_,如果改用cm作单位,小明的身高应记为_cm。7、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 25.2mm, 27.2mm, 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8、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宽度,四次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一次记录是( ) a1613mm b、1618cm c、0161m d、1616dm 教学设想1、教学的重难点在于长度单位与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考虑到长度单位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有接触,因此学习内容安排在课前预习中,但上课时教师仍然要做必要的讲解。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难点,更是经常考察的一个知识点。2、另外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读数是的估计值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要充分重视,并逐渐提高课后作业的方式逐渐提高。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结合ppt课件将要领将明白,然后根据导学稿进行归纳,最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及时的互动与反馈,教师及时做好指导。4、课堂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努力做好讲解与指导工作,努力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实践。第四节 科学测量(第二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体积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体积单位。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形状规则物体的体积。3、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4、学习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方法。【重点难点】1、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课前预习】1、体积是物体 的大小。2、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国际单位是_ _,符号是_。固体还用到其它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分米_、对应的符号是dm3 、_。3、1m3 =_dm3 =_cm3 4、常用的液体体积单位有_、_。对应的符号分别是_、_。5、1l =_ml , 1ml =_cm3 1l = 1 _【科学情景】阿基米德的故事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在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做的金冠并非纯金,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工匠到底有没有私吞黄金呢?国王想检验金冠是否为纯金,但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经一大臣建议,国王请来阿基米德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却无计可施。后来有一天,他在家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便来到了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故事中为什么说: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放纯金的一盆溢出来的水多,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与放入的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合作学习】一、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体积思考:如何测量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活动:寻找一个形状规则的物体(长方体或正方体),尝试测量它的体积,并在小组内交流。 物体名称: 长 宽 高 体积 思考:如何测量一个圆柱体的体积?二、正确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 阅读或听讲:结合图47阅读或听老师讲解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知识归纳: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看清量筒的_ _和_ _。右侧量筒的量程是 ,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 2、使用时,必须将量筒放在 ,倒入液体后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 。 右侧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 思考与讨论:如果读数时视线是仰视(抬头斜向上看),或者俯视(低头斜向下看),读数会有什么影响?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 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思考与讨论:右图中石块的体积为 四、课堂反思通过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了哪些新的想法?【课堂练习】 1、下列换算正确的是 ( )a32.5厘米=32.5厘米1/100=0.325米 b32.5厘米=32.5厘米1/100米=0.325米c32.5厘米=32.51/100米=0.325米 d32.5厘米=32.51/100 =0.325米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3、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为70立方厘米,则量筒内水的实际体积 ( )a大于70立方厘米 b等于70立方厘米 c小于70立方厘米 d无法确定4、某同学测一合金块的体积,测量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见,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毫升,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米35、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教学设想1、教学的重难点在于体积单位与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考虑到体积单位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有接触,因此学习内容安排在课前预习中,但上课时教师仍然要做必要的讲解,特别是液体单位。2、仍然要关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的教学,量筒的读数方法(不保留估计值)也要区别于刻度尺的教学。3、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结合ppt课件将要领将明白,然后根据导学稿进行归纳,最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及时的互动与反馈,教师及时做好指导。4、课堂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努力做好讲解与指导工作,努力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的实践(读图)。另外要安排一节实验课。第四节 科学测量(第三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与体温计的结构特点2、会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气体与液体的温度3、会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体温【重点难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2、体温计的使用方法【课前预习】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_。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_,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_。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_、_,是利用水银、酒精等_ _的性质制成的。3、常用的温度的单位:_,符号_。4、摄氏度的规定方法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 _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 _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_ _。5、右图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甲读作_ _,乙读作_ _。6、人体正常的温度约_左右。7、常用的温度计除了液体温度计以外,还有_ _、_ _。【科学情景】红外线测温仪(摘录于百度百科)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 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置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环境温度补偿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合作学习】一、温度计的使用活动:小组内合作完成课本p24-25页的活动大展示:在小组间展示小组合作活动的成果知识归纳:温度计的使用1、普通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_与下端的_构成。2、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_及最小刻度,切勿用来测量超出温度计_的温度。3、测量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_。4、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_从被测物体中拿出。5、读数时,视线应与_ _相平。记录数据时要注明_。体温计的结构与使用1、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_ _的弯曲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忽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水银柱在这里_ _,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2、体温计的量程_;体温计的分度值_;四、课堂反思通过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了哪些新的想法?【课堂练习】 1、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2、-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d零下20摄氏度3、有两支温度计,他们的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泡的内径不同。将他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他们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亦大c.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一样大4、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c体温计玻璃炮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5、下面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6、甲图所示的温度 ,读作 ;乙图所示的温度,读作 。7、一只未刻好度数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