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
88页 47000字数+说明书+6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ABS总电路图A0.dwg
ABS总装图A0.dwg
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论文.doc
制动主缸与真空助力器A1.dwg
制动器安装图A1.dwg
制动液压系统A1.dwg
制动盘A3.dwg
参考文献.doc
封面.doc
扉页.doc
摘要.doc
毕业设计前6页格式.doc








摘 要
ABS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或改善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缩短了制动距离,是一种新型的汽车电子控制产品,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轿车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汽车ABS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
通过对单个车轮时的受力分析确定了影响车轮附着系数的主要因素;
通过比较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和霍尔效应传感器的性能优缺点,采用并设计了霍尔效应式轮速传感器;
通过对控制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电路、控制输出电路、驱动电路等硬件部分;
经比较各种控制方案,确定了“逻辑门限制法”作为控制方案,并选用加速度和滑移率的组合作为控制参数。采用事件门限来计算车轮的转速。
本文通过学习比较根据所学只是设计了ABS控制系统。从理论上实现了ABS的控制功能,完成了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汽车制动理论和制动装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 电子控制单元 门限值滑移率 轮速传感器
ABSTRCT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is an important device to improve the active safety of vehicle. ABS can greatly improve steering control ability during the brake maneuver and shorten stopping distance. Toda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ehicle speed, ABS is applied widely.
With the ca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on ABS has been carried on. And a series of work were finished:
The dynamic situation of wheel was analyzed. Then, the model of hydraulic ABS was built and assured main complication affect the wheeler appendiculate coefficient.
By comparing the capability of electromagnetism rotate speed sensor with Houer rotate speed sensor, we chose the later, and have designed a sensor of this kind.
Via analyse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we have designed a real-time system with the singlechip 80c196kc produced by Intel company .It comprises with signal input, singlechip system, output, drive electro circuit and otherwise parts of hardware segment.
After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projects of the controllers, the method of logic rate has been comfirme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cceleration and slippage rate as been chose as control parameters. The time gat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wheel rotate speed was adop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knowledge I have mastered, I designed a ABS system and realized the control function in theory, accomplished my assignment. I have gotten a in-depth understand of motorcar trig theory and equipment. It widen my knowledge scope, improved my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Kyewords: ABS electronic control slippage gate rotate speed sensor
目 录
1 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1
1.1 ABS的功能1
1.2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2
1.3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3
1.4 国内ABS系统研究的理论状态和具有代表的ABS产品公司5
2 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原理7
2.1 制动时汽车的运动7
2.1.1 制动时汽车受力分析7
2.1.2 车轮抱死时汽车运动情况8
2.2 滑移率定义10
2.3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关系10
2.4 制动时车轮运动方程12
2.5 采用防抱死制动的必要性13
2.6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4
3 防抱死制动系统硬件设计18
3.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布置形式与组成18
3.1.1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布置形式18
3.1.2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21
3.2 80C196KC最小系统23
3.2.1 CPU简介24
3.2.2 时钟电路设计28
3.3 防抱死制动系统轮速传感器选择29
3.3.1霍尔传感器的设计32
3.3.2霍尔开关电路的选择32
3.3.3传感器齿盘的设计34
3.4 防抱死制动调压系统工作过程935
3.5 电源设计39
3.6 信号输入电路设计39
3.7 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设计40
3.8 泵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43
3.9 ABS系统报警LED灯设计44
3.10 EPROM和RAM的扩展45
3.11故障诊断硬件电路设计47
3.12硬件抗干扰设计48
3.13车轮制动器的选择52
4 防抱死制动系统软件设计54
4.1 控制方案和控制参数的选取55
4.2 控制参数及其计算56
4.2.1门限减速度的求取56
4.2.2门限加速度的求取58
4.2.3路面识别技术58
4.2.4车身参考速度的确定58
4.3 控制过程62
4.4 程序设计65
5 结论与展望67
5.1 研究工作总结67
5.2 防抱死制动系统发展方向67
参考文献70
英文翻译68
附录77
致谢84
1.3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1)ABS本身控制技术的提高现代制动防抱死装置多是电子计算机控制,这也反映了现代汽车制动系向电子化方向发展。基于滑移率的控制算法容易实现连续控制,且有十分明确的理论加以指导,但目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实现的成本问题。随着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可靠性更高的车速传感器的出现,ABS系统中增加车速传感器成为可能,确定车轮滑移率将变得准确而快速。
全电制动控制系统BBW (Brake-By-Wire)是未来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它不同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其传递的是电,而不是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可以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维护简单,易于改进,为未来的车辆智能控制提供条件。但是,它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驱动能源问题,控制系统失效处理,抗干扰处理等。目前电制动系统首先用在混合动力制动系统车辆上,采用液压制动和电制动两种制动系统。
(2)防滑控制系统防滑控制系统ASR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或称为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是驱动时防止车轮打滑,使车轮获得最大限度的驱动力,并具有行驶稳定性,减少轮胎磨损和发动机的功耗,增加有效的驱动牵引力。防滑控制系统包括两部分:制动防滑与发动机牵引力控制。制动部分是当驱动轮 (后轮)在低附着系数路面工作时,由于驱动力过大,则产生打滑,当ASR制动部分工作时,通过传感器将非驱动轮及驱动轮的轮速信号采集到控制器 中,控制器根据轮速信号计算出驱动车轮滑移率及车轮减、加速度,当滑移率或减、加速度超过某一设定阀值时,则控制器打开开关阀,气压由储气筒直接进入 制动气室进行制动,由于三通单向阀的作用气压只能进入打滑驱动轮的制动气 室,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时,轮速对压力十分敏感,压力稍稍过大,车轮就会抱死。为此利用ABS电磁阀对制动压力进行精细的调节,即用小步长增压或减压,以达到最佳的车轮滑移的效果 既可以得到最大驱动力,也可保持行驶的稳定性。2.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原理
2.1 制动时汽车的运动
2.1.1 制动时汽车受力分析
汽车在制动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地面给汽车的作用力、风的阻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地面对汽车的作用力又分为:作用在车轮上垂直于地面的支承力和作用在车轮上平行于地面的力。汽车在直线行驶并受横向外界干扰力作用和汽车转弯时所受到地面给汽车的力如图 2-1所示。其中Fx为地面作用在每个车轮上的地面制动力,他的大小决定于路面的纵向附着系数和车轮所受的载荷。所有车轮上所受地面制动力的总和作为地面给汽车的总的地面制动力,他是使汽车在制动时减
速并停止的主要作用力。Fy为地面作用在每个车轮上的侧滑摩擦力,侧滑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侧向附着系数和车轮所受的载荷,当车轮抱死时,侧滑摩擦力将变得很小,几乎为零。汽车直线制动时,若受到横向干扰力的作用,如横向风力或路面不平,汽车将产生侧滑摩擦力来保持汽车的直线行驶方向,如图2-1(a)随着电子技术和高速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ABS己逐步由单一的系统向多种控制一体化方向发展。目前制动防抱死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
① 减小体积和质量,提高集成度以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并简化安装。
② 开发一种可以使两种系统适应多种车型的回流泵系统。
③ 改进电磁阀的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提高电磁阀的响应速度。
④ABS的电控单元 (ECU)普遍采用16位CPU芯片,12kB以上的ROM,12MHz以上的主频。软件则重视改进算法,提高运算速度。
⑤ 逐步推广应用ABS+TC (ASR)相结合的系统。目前已经生产出ABS和驱动控制系统 (ABR)一体化的组合装置,如一种基于ABS的驱动滑转率调节装置。
⑥ 采用计算机进行ABS与汽车的匹配、标定技术,同时加强道路试验,提高在各种不同路面上的适应能力。
⑦ ABS与电子主动控制悬架或半主动控制悬架、电控四轮转向、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制动器等相结合的组合装置,是未来ABS研究的方向。
现代制动防抱死装置多是电子计算机控制,这也反映了现代汽车系向电子化方向发展。ABS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提高汽车安全性必不可少的系统。目前在我国生产的部分车型中己有安装ABS系统的,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制动防抱死系统反应更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今后的ABS,一是技术性能提高,使其更加完善;二是进一步简化系统,使之小型轻量化。这两项将是汽车ABS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计21世纪汽车的发展将是电子控制的时代,汽车在电子系统控制下将变得更加清洁、安全与舒适。
参考文献
[01] 张月相 赵英君编著,电控汽车ABS培训教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02] 冯渊编著,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03] 付百学 编著,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04] 齐晓杰 赵晨光 李延臣编著,汽车制动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05] 齐晓杰 安永东 王祥之编著,汽车液压、夜力与气压传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06] 李朝青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07] A. R. Savkoor. The Relation of the Adhesion Friction of Rubber to the Friction Between Tire and Ground. l Ith FISITA Congress, June 1996
[08] J. L. Harried et al. Measurement of Tire Brake Force Characteristics as Related to Wheel Slip (Antilock) Control. SAE paper 690214, Detroit,USA, 1969
[09] B. Yim, G. R. Olsson, P. G. Fielding. Highway Vehicle Stability
in Braking Maneuvers. SAE Trans. 79, 1970, 700515
[10] James P, Cook P. Using rap id p rototyp ing tool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ontrol system for comp lex technology concep
tvehicles [M ].England: Prodrive Ltd, 2001.
[11] The Mathworks. Simulink user ’s guide [M ]. Michigan: The
Mathworks, 2001.
[12] 马明星,毛务本,朱锦兴. 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算法的研究[ J ]. 城市车辆, 2002, (2) : 21223.
[13] 刘昭度、陈思忠,汽车制动系统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
1996(8)
[14] 司利增,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15] 孟嗣宗、崔艳萍,现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和驱动力控制系统,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16] 李岩等,汽车ABS和安全气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世界汽车,1998
[17] 李岩,ABs信号采集与处理的试验研究与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位论文,1999
[18] 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9] 潘旭峰等编著,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0] (日)ABS株式会社,汽车制动防抱装置 (ABS)构造与原理,
李朝禄、刘荣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21] 程军.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M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22] 余志生. 汽车理论[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82~85.
[23] 肖永清,杨思敏. 汽车制动系统的使用与维修[M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社, 2003: 110~111.
[24] 郑利苗. 轿车ABS和TC[M ].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9: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