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8.doc_第1页
课题8.doc_第2页
课题8.doc_第3页
课题8.doc_第4页
课题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6、天安门广场课 型阅读指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6自然段。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8个二类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情感目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初步知道按方位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方法。难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天安门广场的资料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 学 过 程(第 1 课时)课时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课时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位置。难点:理清建筑物的方位。教学环节 环 节 内 容二备修改一、揭示课题1、图片展示天安门广场。板书课题2、说说你看到的天安门。补充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北京的什么地方? 4、让我们随着文字参观天安门广场。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2、 教师导学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标记号,了解建筑物的位置,并能通过阅读摆放出建筑物的方位。列出文中重点词语进行点拨。3、 学生试学(看看、做做)课前预习:1、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首,初步感知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庄严。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记忆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3、查找有关天安门广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4、思考课文介绍的这些建筑分别在广场的哪一方位?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课堂自学:1、用一个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2、再次读书,提出读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4、 课堂同学(反馈、讨论)一、检查自学效果 (1)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领袖 宣告 纪念碑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雕梁画栋 尽收眼底 姹紫嫣红 曙光 晨曦 旭日 辉煌(2)出示长句。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东西两侧,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图片,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最宽广、最壮观”,谈看到的天安门,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C、指导朗读本段。(2)指导品读二、三段 A、默读课文2、3自然段, 要求:划出建筑物的名称;并找出方位词。B、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请学生用白纸填写天安门广场周围建筑的位置,标画简图,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边读边作记号,用“”画出表示事物的词。用“”画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2、汇报交流,师生总结(广场北端)天安门(前)金水河(上)金水桥(两旁)华表(上面)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3、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你的介绍可与文中内容有所相同,也可进行补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要达到听后令人心驰神往的目的。(四人小组讨论)(1)讨论理解:你觉得天安门怎样?是从哪看出它的雄伟壮丽的?(相机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在此基础上还要抓住“红、黄、蓝”等词体会天安门的雄伟壮丽)(2)范读,小组读、个别读,读出对天安门广场的赞美(3)现场招聘导游,让小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4)教师相机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五、课堂小结课文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六、当堂训练1、练读课文2、选词填空宽广、宽大、宽阔汽车在( )公路上穿梭往来。( )的会议室里,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四百张椅子。( )的田野一望无际。3、用“壮观”造句。七、作业布置朗读课文,书写生字词。板书设计6天安门广场最宽广、最壮观(广场北端)天安门(前)金水河(上)金水桥(两旁)华表(上面)教后反思课 题6、天安门广场课 型阅读指导教 学 过 程(第 2 课时)课时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构造,欣赏天安门广场的宽广、壮观。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五、六自然段。情感目标:感受天安门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课时重难点重点:了解天安门广场结构,背诵相关段落。难点:感受天安门历史价值。教学环节 环 节 内 容二备修改一、复习导入天安门广场闻名于世,仅因为“最宽广、最壮观”这一个原因吗?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让我们追溯历史,再看那庄严的历史时刻。二、教师导学 抓住“向往”引导学生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指导朗读,通过点评帮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指导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和运用。三、学生试学(看看、做做)根据要求进行朗读、圈画、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练习背诵相关段落。四、课堂同学(反馈、讨论)一、讲读课文第4段1、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理解“向往”,看图,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二、讲读5、6自然段1、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思考:“升旗仪式”什么时候举行?你怎么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理清主要内容分别是清晨升旗仪式;节日之时。2、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练习朗读。3、小声读第6自然段。(1)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2)出示“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无数盆鲜花组成(),把广场装点得犹如()的大花园。入夜,(),(),天安门广场()。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与()辉映,()伴()齐飞,天安门广场()起来了。”(3)指导朗读: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你们心里感到怎样?(指导读出欣喜、激动)(4)背诵第六自然段。升国旗视频短片(有解说)/v_show/id_XMTgzODQ0Njg=.htm五、课堂小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作为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也对天安门充满崇敬之心。六、当堂训练1、练习背诵。2、给带点字选正确的读音,用“”画出。博(bb)物馆、沸腾(tntng)永垂(chushu)不朽、纪念(linnin)碑3、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雕( )画( ),尽收眼( ),( )( )相对,姹( )嫣( ),五( )缤( ),格外挺( ),( )( )起舞,花( )锦( )(1)联欢会上,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2)登上东方明珠,外滩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3)孔雀开的尾屏多像一把()的扇子。4、按课文内容填空。(1)天安门广场位于()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最()的城市广场。(2)()是新中国的象征。(),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城楼上向全世界(),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3)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象征着()。(4)入夜,()、(),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纵情歌唱。(),(),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是对偶句,是仿照王勃的“(),()”写的。作业布置小练笔:描写一处景物,要求按方位顺序。板书设计天安门(课题) 人民大会堂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国家博物馆 毛主席纪念堂教后反思补充资料:2分07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您可知道,为了这2分07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齐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一年365天太阳升、落时间表,把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即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朦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4时33分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22米高的旗杆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升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稳稳地升起。您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接受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要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外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木棍新战士们自觉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