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珠区高一语文下学期学期期末试题粤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海珠区高一语文下学期学期期末试题粤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海珠区高一语文下学期学期期末试题粤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海珠区高一语文下学期学期期末试题粤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海珠区高一语文下学期学期期末试题粤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珠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譬如(b) 讹传() 穿凿附会(zo)b悭吝(qin) 缜密(zhn) 同仇敌忾(q) c拓片(t) 啮齿(ni) 锲而不舍(qi)d羞赧(nn) 收讫(y) 掎角之势(j)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中国小孩为自己破坏埃及古文物的做法公开道歉。这说起来也是一件好事。能主动承认错误总比麻木不仁、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破罐子破摔”心态要强得多。倘若以此教训为契机,根治这种“中国式陋习”,并改头换面彻底转型,倒不失为提升国人素质的明智之举。 a.麻木不仁b.破罐子破摔 c.契机 d.改头换面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镉使人中毒的最通常路径是损坏肾功能,导致人体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骼的各种病变。b让知识分子获得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和相应利益,这会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思想空间。c面对中国文学的传统,谁又会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楚辞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d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建国大业的卖点,以过亿的票房和近三百万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_ _ _,_ _ ,_ _,_ _,_ _,_。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 b c d二、本大题8小题,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5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b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且在邦域之中矣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c.则修文德以来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也d.不患贫而患不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都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3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 “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b第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c第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d本文通过对孔子心理、表情、动作的刻画,凸显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当仁不让,直面邪恶的品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小题。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选自刘向说苑政理)9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10. 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6分)属托不行,货赂不至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1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7分)新晴山月宋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1)前四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用得传神,请你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谨庠序之教, 。 (寡人之于国也) (2)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4)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5)小楼昨夜又东风, 。 (姜夔扬州慢)(6)大江东去,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7小题,共3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小题。祝福(节选)鲁迅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甲)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乙)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祝福) 13柳妈是个“善女人”,她建议祥林嫂捐门槛以赎罪,你认为这是善举吗?(4分)14文中甲、乙两处画线文字都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请结合文本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状态。 (6分)15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理解。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王铁仙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文学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家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读文学作品,就整个社会来说,不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钢铁冶炼水平,不能增加物质财富;就个人来说,不像学外语,不像学理科知识、工科技能,不能获得自己谋生和报效国家的实际本领。很多人可能会说,学一种本领,就应该有其实际的功利性,但如果真的把文学当作一种本领、一种工具去学,是学不好的,永远也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园林。也许有人会说,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有用的实际本领。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读诗、读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读文学作品,也主要不是为了认识社会和历史。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要认识社会和历史及其规律,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论著,如历史学的、政治学的、社会学的、法学的、伦理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等等著作和论文,讲得更全面、更清晰、更准确。读文学作品,既不是为了实际功利,也主要不在于认识社会。那么,人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呢?文学的审美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殊方式,可通过形象化的创造,让人的生命力从种种实际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不断接近这个目标,即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应当有对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在需要,只是自己不一定明显意识到;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我这里指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甲)宋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因为汉书富于文采,古人也把它看作很好的文学作品。(乙)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我们确实能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平淡的、琐碎的、充满利害考虑的现实生存中没有的美,即便只是寻觅到一点点旷远、悠长的诗意、韵味,也能引起对美好、高远的情感和境界的向往,产生一种解放之感,自由之感,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我们常说“令人遐思”、“心灵放飞”,就是进入了这种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我们在旅游等活动中也会产生,但是读文学作品,沉浸进去,所获得的审美愉快要深刻得多。超越,也就是“不满”,超越现实生存就是不满于现实生存状态。有两种超越,两种“不满”。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暴露出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出贵族、资产阶级暴发户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信条下的尔虞我诈,他们的贪婪和冷酷。又如鲁迅的阿q正传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国人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指出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而这种对现实的否定,会反过来激起我们对正常的、健全的、美好的社会和人性的肯定和向往,也就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另一种不满,是“不满足”,要把现实生存向上提升。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的康桥(即剑桥)的惜别之情,一种依恋难舍的感情。在他心目中,康桥景色、氛围是那么美好,但是要离开了,于是充满温柔而感伤的情绪,如结尾一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写诗表达对康桥的依恋,是要在自己心里保护住这份美好。这种保护,也是对现实生存的超越。为什么?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美,还有灰暗和污浊,尤其在他那个时代是这样。而且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文学作品就想把美好保护起来,留驻永远,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保护也是超越,超离凡俗的羁绊。当然,在不少作品里,两种不满兼而有之。两种不满,都是对实际的现实生存的超越。把这种种不满写出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满足,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艺术。(节选自王铁仙教授在华东师大的演讲,有删改)16第段画线处可填入的一项是 (3分)a.欧也妮葛朗台 b.老人与海 c.哈姆莱特 d.悲惨世界17对“文学的审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审美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完美境界的追求。b审美要求文学排斥对“丑”的形象塑造。c审美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创造。d读者通过情感的沉浸体验获得审美愉悦。18简析第段甲、乙两处引用在用意上的异同。 (4分) 19. 作者在文中谈到文学作品对现实生存的两种“超越”,请选择其一,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有关作品,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这种“超越”的理解。 (6分)四、本大题2小题,共12分。20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将有关“太平猴魁”的内容概括后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每线不超过6个字。 (6分)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它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关于太平猴魁 :历史悠久、 、色香味俱佳 、采摘时机讲究、 、 。 21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6分)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 。五、本大题1小题,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诗人赵丽宏曾说:“一个人心灵中美好的事物就是一棵会开花的绿树。我们只有好好守护它,才能期待它绽放美丽的花朵。”请以“守护心中的绿树”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区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题号考点答案分值说 明1语音识记c3a譬(p)b忾(ki)d讫(q)2词语运用d3“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为“洗心革面”。3病句辨析a3b搭配不当,提高和思想空间搭配不当。 c多重否定不当。 d成分残缺,“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缺少主语。4句子连贯d3文段主要内容是对“留守”含义与实质的理解,沿着“客观地说实际就是不是而是其实正是”这样的思路逐步深入。5文言实词c3a.过:责备。b.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6文言虚词b3b.结构助词,的;a.助词,表示停顿/代词,听到的人; c.连词,表目的/介词,根据。d.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表示递进关系。7文言句式c3是批评冉有的话;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8文意理解d3文中并无“心理、表情、动作”的刻画。16文学常识a 317文意理解b3文中没有相关的表述。9(3分)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3分。每错3个扣1分。 10(6分) 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 3分。译对“嘱托”、“货赂”各1分,大意1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3分。译对“乞骸骨”、“避”各1分,大意1分。11(7分)(1)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月夜漫步松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恬静、愉悦之情。 4分。答出具体景物得2分,答出作者思想感情得2分。(2)“病”指山果以雨为病,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落的情景,2012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测试试题20130617突出山林的幽静。3分。答出拟人手法得1分,分析正确得2分。12. (6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青海长云暗雪山(3)渚清沙白鸟飞回 (4)此情可待成追忆(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得分。13(4分)答案一:这不是善举,柳妈对祥林嫂的“关心”,不是对不幸者的同情,而是对更弱者不顾情面的戏耍,加速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答案二:这是善举,坚守佛教教义的柳妈,把“捐门槛”也当作当地的一种宗教仪式,“捐门槛”赎罪的作用是被当地人认可的。4分。观点1分,分析到位3分。14(6分)(甲)相信神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安慰(3分);(乙)希望破灭,精神受到沉重打击(3分)。 15(6分)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