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早.doc_第1页
4、早.doc_第2页
4、早.doc_第3页
4、早.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参观书屋,学习写作方法。1、今天,我们跟随吴伯箫先生来到绍兴,过一道石桥,踏进黑油竹门,来参观三味书屋。(出示课件)(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17岁在这里求学。回顾上堂课的内容,这个私塾为什么起名为“三味书屋”?)2、这是课文中的插图,一张三味书屋的全景图。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集中向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我们根据文中“书屋朝西”这句话,来找找图中的东南西北分别在哪?(按顺时针方向找出南、北)这是我们的预习作业,对的举手。3、下面请大家按照要求,图文对照着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和书屋内的陈设(),并思考下列表格。(2)图文对照,将文中所描写到的陈设在图中标注出来。(教师口述引导:如鲁迅的书桌在哪里呢?你找到了就在上面写一个“鲁”字。(3)思考:这段除了写书屋的陈设,还写了什么?为什要写? 汇报交流解决问题1方位陈设南墙上有一个小洞,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现在你脑海中对三味书屋的布局有清晰的印象了吗?正因为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让我们一下子对三味书屋有了清晰的印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解决问题2 第二个问题我们一起交流下,在说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有错及时在书上改过来。老师指图说方位,学生说陈设)在这些陈设中,重点写了什么?鲁迅的书桌。解决问题3还写了作者想到的。使文章更生动。引读总结写作方法:有顺序、有重点地介绍一个地方,并将自己的参观感受融入其中。这样写出来的参观记、游记就会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4、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中有些是远道而来的外省的老师,他们对我们的校园还不熟悉,请同学们向这些客人老师简单介绍下我们的学校。注意:有顺序、有重点。二、欣赏梅花,知其品格过渡:作者吴伯萧还没有进三位书屋的门,就闻到了一股纯净疏淡的清香,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清香是蜡梅的香味。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蜡梅花。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片断一: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 片断二: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推敲“韵致”(1)这段文字中有个词值得我们好好去推敲韵致。这词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出示:“韵”,古文是指声音的和谐,后来,指由和谐产生的各种内在美。“致”古文是指到达目的地,后来引申为极致,就是到达极点。比如说,精致就是精美到了极点,雅致呢?(高雅到了极点)那韵致呢?(有风度、有韵味到了极点) (2)在我眼里,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是充满韵致的,在你眼里,什么是充满韵致的?(菊花:秋菊能傲霜牡丹:雍容华贵 兰花:风姿素雅,幽香清远)(3)除了花你还能想到什么?比如音乐、绘画作品(学生回答:a悠扬的歌声,动听的旋律,处处流淌着音乐的韵致。b中国的书法,一撇一捺,起承转合间,笔锋遒劲,那也是一种韵致C、有的飘逸灵动,有的惟妙惟肖,充满韵致) (4)那你们觉得文中蜡梅的韵致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先轻声读读两个片段,再和前后桌讨论讨论。第一,花开得香: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齐读) 第二,花开得多: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可见蜡梅迎寒开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男生读) 第三,花开得美:你看,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色调和谐,给人美感。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相机理解“冰清玉洁”( 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出示图片)第四,花开得早: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理解“二十四番花信风”。 “一候”是从什么时间计算的?是小寒,是深冬啊!梅花开得早啊!(5)这些都是梅花的韵致,那你觉得它最独特的韵致是什么?(引导:别的花都没有的)(板:早)3、学习梅花精神早啊!百花之中,梅花开得最早,看着满树的灿烂,闻着它扑鼻的香味,你知道吗,为了这份早,它要经历多少磨难?(风、雪) 所以,毛主席这样赞美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学生齐读)梅花经历如此的磨难,依旧凌寒开放,为的是什么?(报春)接着读: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学生齐读)4梅花笑对磨难,呼唤春天的到来,所以人们喜爱梅花,无数诗人赞颂梅花,它就成了我们民族品格的象征 。板:民族 请大家怀着一份敬畏之情,再来朗读这两段文字。三、学习“早”的故事,了解鲁迅1、同学们,吴伯箫此次游览三味书屋的最大感受都集中在一个字,那就是“早”字。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2、读第六段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联系上下文,第六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3、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1、鲁迅为什么会迟到?2、迟到学校后,鲁迅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一:(1)出示: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让我们一起来想象鲁迅每天早晨所做的事情,好吗? 天才蒙蒙亮,鲁迅就已经早早的起床了,你知道他首先要做什么吗?(找能当的东西)接着呢?(去当铺)再往下,他手里紧握着钱往那里跑?(药铺)药拿到手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吧?(还要回家)回到家总可以歇会儿了吧?(还要上书塾) 每天早上要做这么多事,能不忙吗?所以是奔走,而且是天天。一起读好这句。解决问题二:(1)生活的重担压在鲁迅瘦弱的肩上。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面对老师严厉的话语,他是怎么做的?读(出示: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鲁迅把“早”铭记在心。(3)鲁迅把一个 “早”字不仅刻在了书桌上,还深深地刻在心里,以此来鞭策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结合课文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说说他在哪些方面体现“早”的精神吗?从小珍惜时间从那次迟到后,鲁迅就要求自己时时早,他珍惜着每一分每一秒。 觉醒得早,奋斗得早弃医从文,鲁迅说:要想真正的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他觉醒得早,奋斗得早啊!文学领域的早创造了杂文文学形式、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国小说史略第一部系统论述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鲁迅罕见的深刻思想,他惊人的艺术天才,决定着他在文学领域也永远走在别人之前(4)小小的早字已经成为鲁迅的一个信念,一种精神,一生的奋斗目标(5)为了这份早,知道鲁迅又经历了多少磨难吗?(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1933年6月,国民党特务机构加强了对鲁迅的监视,鲁迅的生命安全几度受到严重威胁。从1933年1949年国民党特务机构没有停止过对鲁迅的监视、迫害、打击,通缉令直到鲁迅去世时仍未解除。有一次鲁迅收到反动派的一封信,里面有两颗子弹,一张纸条上写着:如果你再发表对我们有害的文章下场就是这样。但是鲁迅却岿然不动,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横眉冷对反动派的一切阴谋诡计,用笔和黑暗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出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愿为民族的解放而牺牲自我。)-自题小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是他一生的写照四、以花喻人,学写作方法。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描写梅花了吗?想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写作手法,再想想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写海棠花的用意。这样的写作手法就是借花喻人1、梅花开得早;比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2、梅花傲霜斗雪,冰清玉洁;比喻鲁迅顽强不屈,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3、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比喻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是“光明的使者”梅花是我们民族品格的象征,鲁迅就是那一枝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是我们的“民族魂”。 鲁迅先生逝世后,在他的灵柩上,就覆盖着印有“民族魂”三个字的绸幛,人们以这种形式向这位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的伟人表达了最高的敬意和最深刻的怀念。五、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吴伯萧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读出示:是啊,的确要早。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