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二、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个人完善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自学指导一、新文化运动背景1、根本原因:_2、直接原因:_3、思想方面:_4、政治方面:_二、新文化运动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出版 ,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 ,反对 。( 也是口号)(2)提倡 ,反对 。(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3)提倡 ,反对 。(4)十月革命后宣传 。(李大钊)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前期是一场 反对 的斗争。作用:动摇了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得到弘扬,为 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对 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传入: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在新青年上发表 等文章);2、广泛传播:(1)五四运动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撰写的 一文,比较 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 与 的“ ”与“ ”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3)1920年5月1日,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 相结合。(5)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认真研究比较,审慎思考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6)1920年 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 成立。问题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主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速从斩焉,而无知亡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蒙昧时代,羞为湛浅化之也,则急起直追,当经科学与人权并重。”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回答:(1)该文载于何时何刊物?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概括上文内容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何作用?(3)由上文内容分析陈独秀的主张属于什么思想范畴?其实质是什么?3、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时间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以后 性质 倡导者身份 内容 作用 巩固练习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尊孔复古逆流2、在运动中,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 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3、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是指 a、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4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b共产党宣言诞生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5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a“民主、科学”成为青年学生的口头禅 b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盼望下期新青年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一些书报摊上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6、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抵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力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7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