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总复习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模块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b设立民众法庭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解析: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从而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符合题意。a项是获得人身自由,b项具有司法和监督权力;d项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政。答案:c2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有一块古雅典公共账目碑,它上面刻录有管理雅典卫城祭祀活动的十名司库官组织节庆所支出的款项。根据梭伦的立法,有权担任司库官职的是()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第四等级abc d解析:根据财产等级制度,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可担任除司库以外的一切官职。因此,只有第一等级才能担任司库官职。答案:a3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统一度量衡主要原因是由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商品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4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解析:题干关键词是“在平阳君赵豹看来”,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能力。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c5右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解析:回答本题要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频繁,而秦国相对落后,所以秦孝公关心的应该是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答案:d6“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使秦国()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地主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除井田,民得卖买”和所学史实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以法律形式保护,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7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冯太后聪颖惠达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 bc d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冯太后聪明、多智略,做事果断,由此引起“震动内外”的效果,从而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答案:a8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生产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9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上书皇帝的一些观点。其核心内容是指出国家财政困难的原因,提出国家财政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并指出财政收入与国家安危的关系。但并没有提出改革经济制度。答案:a10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没收教会的财产c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确定公民的等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题干中的两种管理着人的力量应是教会和国家。由此可推理:要真正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故正确答案为a项。b、d两项与题干无关;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属于基督教的范畴,故c项错误。答案:a11宣传“不在乎圣经之外设计的律礼”,并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的历史事件是()a14世纪的文艺复兴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c1688年的“光荣革命”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解析:根据所学,16世纪的宗教改革纷纷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确立“教随国定”原则,从而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答案:b12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地方”。以此理解正确的是()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阿里对内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以强势的办法开放、学习,走向近代化。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国家。答案:b13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解析: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近代化道路,没有经历王朝战争(德国)、独立战争(美国)和社会革命(英国),故答案选a。答案:a14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解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废除农奴制,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分析材料可知,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选b项。答案:b15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b要向西方学习c发展近代教育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康有为认为主张学习西方,但反对不顾中国国情,一切照搬西方政治态度和文化的思潮。本题选b项。答案:b16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解析:a项中“根本”明显不正确;从材料看,清朝政府对“近数十年积弊”不满,希望整顿“政事”,可知c不正确;从材料中“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可知d不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希望通过“变法”以改变现状的情景,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答案:b17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答案:c18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一败一成,是由两国的不同国情所导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1922题每题10分,23题14分,24题10分,共64分)19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5分)(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请说明理由。(3分)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第(1)问较简单,答出军功授爵制和财产等级制度即可。第(2)问的答题方向和范围已经给出,只要对两次改革内容较熟即可。第(3)问用阶级分析法解答即可。答案:(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20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维系传统的滞后性,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改革伊始,(明治天皇)发布断发脱刀令,果敢废除了日本人剃眉染齿的千年旧俗,把西式礼服确定为官员的正式礼服,鼓励官员穿西装。西风东渐后,明治天皇率先垂范,从衣食住行入手,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日本建立起适应世界潮流和日本国情的文明体系。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往右(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写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改鲜卑复姓、“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可以概括出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余结合课本就能轻松答出。第(2)问注意考虑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所处的时代。谈认识时注意从两次改革中分辨,孝文帝改革重在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主要是学习外来文明。指出其好处及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即可。答案:(1)措施: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改行汉制。(答出四个知识点即可)(2)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5分)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王安石认为其因在于“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此,他主张“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第(2)问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予以了评价,较为客观,其评价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得成功要注意哪些因素,实际就是从变法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答案:(1)背景: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满分。)22(2011山东高考)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形式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多维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回顾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2)问实际上考查多维角度评价历史的思维能力,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者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23(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8分)(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6分)解析:该题考查不同国家相同政体间的差异。第(1)问中主要内容要严格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总结,注意同类信息的合并和语言的简练,权力的差异要从大小上进行比较;第(2)问评析要从日本体制的特点和对外政策的影响入手。答案:(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天皇权力至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