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教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0m/s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3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4甲、乙两小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两车的速度关系是() a甲快b乙快c甲、乙一样快d无法判断5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7.7m/sb8.5m/sc10m/sd11m/s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七“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7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以下是关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拨打放在真空中的手机,手机显示呼叫号,却听不到铃声;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bcd9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10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已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6号”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11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都不对1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以上都不对13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使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14“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15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面时,则()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b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16一束光线以入射角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100b120c140d160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bcd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阳光下,立竿见影d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19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a凿壁偷光b一叶障目c镜花水月d形影相随20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二、填空作图题(共10分)21太阳光照在白纸上,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他看到白纸是色2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是的,而相对于太阳是的23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24把绚丽的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在一起可以组成光电视机艳丽的画面是由、绿、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25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26根据光的折射特点,画出光线从玻璃到空气的折射光线三简答题(共4分)27在学校学习中你遇到哪些噪音?你能提出哪些方法来减弱噪声吗?(分别写出两种)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28(1)如图1,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为cm(2)如图2机械停表的读数是29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事实是:30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停止,发声也停止(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3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和(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3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i,说明反射角总是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反射光线,(填“看得到”或“看不到”),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3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的关系;(4)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5)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34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硬纸片、小锤你任选器材(一种或几种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列要求填写(1)写出你所选用的实验器材:;(2)实验过程和现象:;(3)实验结论: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35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36如图所示,数值40的意思是什么?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从此地到达泉州至少要多长时间?37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表:d412次动车组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9:5110:3211:45发车时间09:1509:5310:34里程/km084165300求:(1)在苏州的停车时间有多长?(2)动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有多长?(3)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教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0m/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所以a符合实际情况;b、中学生身高约1.5m,所以b符合实际情况;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所以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航天员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故正确b、航天员随飞船一起运动,航天员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错误c、d、火箭和飞船,以及航天员,它们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此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都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是静止的故c、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b、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错误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起始点没从零刻线开始所以错误;d、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4甲、乙两小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两车的速度关系是() a甲快b乙快c甲、乙一样快d无法判断【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题知,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上,取某一时间t1,得出在时间t1内甲乙各走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哪个速度大【解答】解:如图,取某一时间t1,由图可知,s甲s乙,根据v=可知,v甲v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好控制变量法(取相同时间)、根据st图象得出s甲、s乙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5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7.7m/sb8.5m/sc10m/sd11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解答此题【解答】解:已知:s=110m,t=12.91s,那么根据速度公式v=8.5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路程与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考题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七“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本题考查对光速大小的理解【解答】解:光速是人们认为最快的速度,它在真空中是3108m/s,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记住光速是最快的7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以下是关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地震之后,人埋在废墟里,注意保存体力,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传递自己的信息【解答】解:a、大声呼救会耗尽自己的体力,并且呼声容易分散,不容易被人发现不符合题意b、静等着营救人员前来营救,这是很被动的方法,如果没有人发现有被困人员,会让自己失去获救的机会不符合题意c、见缝就钻,可能把自己挤在缝隙中,或导致墙壁倒塌,不可取,不符合题意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固体传声效果比较好,减小声音的分散,容易让营救人员发现有被困人员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这是一道考查生活常识的题,平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救能力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拨打放在真空中的手机,手机显示呼叫号,却听不到铃声;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bcd【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由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所以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只能看到指示灯在闪烁,但是不能听见铃声;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扩音机可以使声音增强,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会变化;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0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已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6号”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11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都不对【考点】音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音色;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以上都不对【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解答】解: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故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1、物体的振动会使物体发出声音;2、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13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使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对照“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分析每个选项,就可正确作出选择公路两旁的“隔声板”(或公路两旁的树等)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答】解:公路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可以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污染;故选b【点评】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应该了解一些生活中减弱噪声的常识,并且知道在什么途径中减弱的噪声14“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而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b超”机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此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人能够区分声音频率范围进行解答15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面时,则()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b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所以无论怎样走动,像的大小不变;当人走近镜子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减小,所以他的像与镜子距离也减小,因此像与人的距离变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此题比较简单,属于比较基本的题目16一束光线以入射角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100b120c140d16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计算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解答】解:一束光线以入射角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5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即夹角为50+50=10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定义,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bcd【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遵循三种规律: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分析各个例子属于那种规律,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竹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水面折枝属于光的折射,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镜中花属于光的反射故选c【点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反射面上会形成与物体关于反射面对称的虚像,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一般要发生折射而形成虚像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阳光下,立竿见影d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事例有日食、月食及影子等;(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3)平面镜成像时是光的反射现象【解答】解: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d、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都是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都象属于光的折射,因此这些选项都不符合题意;c、阳光下,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熟悉掌握光学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知道其对应的生活中的光学现象19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a凿壁偷光b一叶障目c镜花水月d形影相随【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分析【解答】解:凿壁偷光、一叶障目、形影相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解释现象影子是指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后方形成的部分,影子的形成正好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20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考点】镜面反射【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实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镜面反射是将光朝同一方向反射,漫反射是将光朝各个方向反射【解答】解:室内的石灰墙壁、白色的衣服、以及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都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平静的水面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二、填空作图题(共10分)21太阳光照在白纸上,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他看到白纸是蓝色【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应用题;推理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解答】解: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可以反射所有色光,而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时,眼镜只能透过其中的蓝光,所以他看到白纸是蓝色的故答案为:蓝【点评】了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知道透明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形成规律以及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是解答的关键2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解答】解: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地球怎么转卫星也怎么转,所以它相对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而地球上的人观察卫星自然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所以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与地球是静止的;太阳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因此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太阳也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解答时要注意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进行灵活处理和分析,理解“同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并经空气传入人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并经空气传入人耳;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两个方面去考虑24把绚丽的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在一起可以组成白光电视机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考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之后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全部色光混合可组成白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解答】解:太阳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全部色光混合可组成白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能组成各种颜色的色光故答案为:白;红、蓝【点评】此题是对光的色散和色光三原色的灵活考查,是基础知识,应当掌握,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三原色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25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则反射角等于60,图中已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26根据光的折射特点,画出光线从玻璃到空气的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过界面的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用虚线;(2)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点评】(1)知道光由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才能作出折射光线;(2)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不是与界面之间的夹角,这一点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三简答题(共4分)27在学校学习中你遇到哪些噪音?你能提出哪些方法来减弱噪声吗?(分别写出两种)【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简答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结合城市居民区、厂区、商业区的具体特点,对噪声的减弱方法进行研究【解答】答:在学校学习中遇到的噪音:1路边车辆鸣笛声;2建筑施工机器的轰鸣声;3学校周围小贩的叫卖声等减弱噪声的措施:1校周围植树:2学校路段设“禁止鸣笛”标志等【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根据身边的现象,结合物理中学过的防治噪声的知识,提出具体的做法或改进措施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28(1)如图1,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选填“a”或“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长度为2.45cm(2)如图2机械停表的读数是10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机械停表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机械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1)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是正确的;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45cm;(2)图2中,机械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5min,指针在0min和5min之间,靠近0;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10s,因此机械停表读数为10s故答案为:(1)b;0.1; 2.45;(2)10s【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盘垂直29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事实是: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开放题【分析】结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联系现实生活,写出生活中的实例即可【解答】解: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固、液、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例如: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故答案: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考题,也比较容易出错30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振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简答题【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1)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振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更响亮的声音,所以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故固体可以传声;(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当)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振动,振动;(2)固体可以传声;(3)小,真空不能传声【点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07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2)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3)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2)实验时需要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和所用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3)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用的时间:t1=9s,s1=90cm=0.9m,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m/s;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2=6s,s2=45cm=0.45m,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075m/s;故答案为:(1);(2)刻度尺;秒表;(3)0.1;0.075【点评】本题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好题;实验现象的分析计算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需要掌握3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等于i,说明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填“看得到”或“看不到”),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或增大,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总是r等于i,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等于;等于;(2)看不到;在【点评】本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3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a (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4)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5)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等效替代法;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2)实验过程中,眼睛要在蜡烛a侧观察,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如果在蜡烛b侧观察,只能看到蜡烛b和透过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3)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5)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解答】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侧观察(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4)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a;(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大小;(5)不能;虚【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们的34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硬纸片、小锤你任选器材(一种或几种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列要求填写(1)写出你所选用的实验器材:钢尺,木梳;(2)实验过程和现象:第一次用力慢慢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