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1页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2页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3页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4页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声琅琅润心田 口而诵,心而惟。低年段的语文课堂上,到底该呈现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我想,孩子们若能如痴如醉捧起书本有滋有味地读,这声音便是课堂里最动听、动人的音符。沉静的文字被唤醒,汩汩而入,心灵中原本的荒原被点染出零星的嫩绿,最后连成一片盎然生机。令人欣喜的是,通过这次执教的小猴子下山,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于朗读的热爱,以及朗读之后那种由衷的满足与惬意。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学生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熟读成诵,便自明其意,自通其理,正如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通意晓理,言语的妙处便在无声中成为心灵的永久住客,也就可以信手拈来了。在小猴子下山这堂课上,我引导孩子们由词到句,由句入段,多种形式的朗读,孩子们瞬时变成了一直只可爱的小猴子。“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等词语深入人心,难怪听闻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写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时,把这类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而更要花心思引导孩子在朗读的道路上沉醉。单纯的、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只能达到量的要求,却不能达到质的突破。这样,书本中的语言还是无法被纳入学生已有的语言图式。朗读的引导需要技巧,如此学生才会乐意一咏三叹,乐此不疲。以至于出之于口,入之于心。在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我引导孩子用各种方式读,让孩子们从内敛到渴望被倾听。第1、 教师范读。首先,教师的范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部分孩子扫清字词障碍,减少其畏难情绪。其次,教师范读要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有滋有味。孩子一听便会觉得真有意思,忍不住想跃跃欲试。最后,教师标准的范读给孩子们提供了一很好的范本。孩子们天生就会模仿,他们甚至可以在他听到、看到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精彩的朗读。 第二、自由练读。窃认为最好不要在孩子没有自己练习过的情况下就马上叫孩子进行单独朗读。留足够的练读时间,是孩子自信朗读的保障,也是孩子读出水平的前提。个体的练习也会让他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其及时做出相应的准备。 第三、朗读内容梯度式推进。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一开始就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是有可能的,但对于部分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就有点难度了。教师更应该做的是让不会读的孩子变成会读。因此,在朗读指导上可以采用有梯度的教学由易到难。如小猴子下山第一段,有一些重点词,比如“又大又多”。先教会孩子读好这个词,读出兴奋,读出特点,再引导孩子读好整个句子,最后把握一段的朗读。这样有变化的设计,不仅能让孩子读好,也能保持孩子朗读的兴趣。第四、朗读要求层层递进。在朗读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孩子齐读,小组读,男女读。这样的练习方式可能可以让孩子读很多遍,但却激发不起孩子读的欲望。此时的读,入耳不入心。倘若在每次读之前提出不同的要求,孩子就会被激起挑战每次任务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如:第一步,要求读通顺,流利,不添字漏字。看看哪位小朋友可以达到这第一步要求。第二步,读出感情,人物的对话一定包含了人物特有的情感,看能读出人物语言所蕴含的情感。第三不,加入适当的动作。语言如果配上适当的表情或动作,孩子们就会在心里揣测人物的想法,把自己当做说话人。这样一步步加大难度,一步步靠近故事主人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也会得到充实。第五、发自内心的赞美与赏识。给孩子一个微笑,他心里的花苞便兴奋地绽放。当孩子在朗读过程中表现出哪怕只有一丝的优点,教师发自内心的赞美会让他更愿意尝试,更愿意投入。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会让他感受到语言独一无二的魅力。他会让课堂绽放更多的感动与惊喜。投入朗读的课堂才是趣、真、实的课堂。以下是我执教的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2、 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学会迁移运用。3、 认识课文中“掰,扛,摘,扔,捧,抱”表示动作的生字。4、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教学重点:1、 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学会迁移运用。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教学准备:课件 卡片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师:孩子们,睁大双眼,看老师工工整整地写下三个字(板书:小猴子)。诶,谁会读?师:请你。生:小猴子。师:轻声读得可真准!谁再来试试?生:小猴子。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分享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他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吧。(师板书:下山,孩子们书空)师:真好,好多小朋友都在和老师一起书空。真会学习!谁能读好课题?生:小猴子下山。师:我们一起像他一样自信地读读课题,好吗?生:(齐)小猴子下山。(评析:低年级学段导入可遵循简洁的原则,直入主题,抓住孩子的注意力。)2、 整体读文、明确线路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而且老师一看到大家认真的眼神,就特别想为你们读一读这个故事。请你们轻轻地翻到94页,认真倾听老师朗读,遇到你认为难的字,一定要格外用心听哦。(生听老师老朗读) (生鼓掌)师:谢谢可爱的孩子们!我看到有好多孩子都忍不住的跟老师一起读了呢,别急,这可爱的小猴子正等着你呢!注意,读的时候要把每个生字看清、每个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就借助拼音小助手,多拼读几次。(生一开始齐读)师:咱们自己读自己的,这样你才知道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加油了。(生自由读)师:大家读得真用心,有的孩子也像小猴一样,读得可开心啦!我得考考你了,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几个地方?你说对了,我就把相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生:玉米地师:我喜欢听一句完整的话,小猴子首先经过了.生:小猴子首先经过了一片玉米地。师:瞧,这个句子就完整啦。那后来呢?生:然后,小猴子经过一棵桃树旁。师:然后这个词用得可真准。接着呢?生:接着,小猴子经过一片西瓜地。师:那最后呢?生:最后,小猴子遇见了小兔子。师:你看看,你们的表达可真清晰、真完整。(画出线路,边听边贴图)(评析:画出线路,直观形象,可以帮孩子理清故事的大致脉络。)3、 学习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师:(PPT出示小猴子下山图片)你看看,小猴子一路走来,始终都是笑呵呵的,笑得都合不拢嘴了,我猜呀,他一定是遇到什么好东西啦。这些好东西都是什么啊?快找找,第一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儿的玉米结得非常好?生:又大又好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让我们听出到这儿玉米真是好啊。生:又大又好师:还不是那么大,那么好。谁再来试一试?生:你听,他的玉米可真大真好。师:来,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生: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师:难怪小猴高兴呢!谁再来试试?生: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师:我也好想读读。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生:(齐)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师:那桃子、西瓜又有多好呢?生:桃子又大又红师:找的真准!板书又大又红师:谁来读读这个词,一定要让别人听出它的好。生:又大又红(生做动作)师:你看,她还带上动作,眼睛睁得大大的。我都想买你的桃子了。(生笑)谁再来试试?生:又大又红师:一个比一个红。读好句子的本领谁有?生: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师:女孩子们,你们坐得可真端正。你们一起来读。女生:(齐)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师:我要表扬她她和小猴子一样开心。谁能说说田里的西瓜长得怎样吗?生:又大又圆(师板书)师:你也有火眼金睛!谁能让我们听出西瓜的好。生:又大又圆(边做动作边读)师:真大呀!这西瓜他都快抱不住了,我们一起帮帮忙。(PPT出示对应句子)生: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师:男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抱抱这个大西瓜吧。生:(齐带动作读) 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师:你们读得我都想流口水了。(擦嘴巴状)咦,这儿还有一只小兔子呢?它在干吗?生:蹦蹦跳跳(师板书)师:(出示句子)谁来当当这可爱的小兔子?生: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师:诶?如果我要把蹦蹦跳跳变成又()又()的词语,谁来教教我?生:(异口同声)又蹦又跳师:你们看啊,这些词都描述了好东西,这都是好词,咱们得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以后我们用这样的词说话,就能说得更好听。来,再一起读读这些词语,读的时候要开心哦。生:齐读师:假如小猴子还遇到一棵苹果树,你要怎么夸夸这美味的苹果?生:又大又红生:又大又圆师:有不一样的吗?你闻一闻,尝一尝。生:又香又甜生:又甜又脆.(评析:此环节主要是帮助孩子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通过由词到句的形式训练朗读,达到读通句子,为后面读好一段做铺垫)四、识记动词师:你看这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的水果,我都忍不住想要尝一尝了。我们的小猴子也高兴得手舞足蹈,于是他伸出了毛茸茸的小爪子,干了什么呢?出示动词(有图片,有拼音)师:这些字可有点难度啦,自己先小声认一认,谁有信心来当当小老师生:认读师:纠正强化读“掰”“捧”生:掰、捧师:我觉得跟大家一起学习可有快乐啦,我们再来一起玩玩小游戏好不好?我来说动作请一个上台孩子做动作生:上台动作表演(动作夸张到位,生哈哈大笑)师:我是导演,就请你做演员!我也想玩,谁来当当小指挥员,你来说字,我来做动作。(边做边说 掰:我一手握住玉米杆,一手握住长长的玉米棒,把它掰下来。 捧,我的小桃子,我的心肝宝贝,我要双手捧着你走。抱:西瓜太大,捧不住,我要抱着走。 )师:哇,到现在为止,我们好多小朋友坐得可端正了。我要为你们点赞!师:(读好句子,PPT出示):瞧,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到句子中去了,我又要寻找我们班的朗读高手了。注意小猴子干得可卖力了,你也得读出他的用劲儿。生: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下一个,扛着往前走。师:有点用劲了。谁来试试?生: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下一个,扛着往前走。(带动作)师:从你的朗读,我不感受到它的用劲,还听出了小猴子有些激动。我们左边四小组一起来试试!生:(齐)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下一个,扛着往前走。(不少孩子带动作)(第二句,2人读右边的孩子,第三句:谁来?举手的孩子咱们一起来)生:老师,我想上台读一读师:好!生: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带上动作,表情丰富,引来阵阵掌声)师:你是天生的表演家!(评析:此环节主要引导孩子识记动词,并通过带上表情和动作的方式进行朗读,从而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通过词句段,反复训练读,孩子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一步步加深。通过师范读,学生间的对比读,朗读的兴趣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表演朗读的欲望越来越强。)五、总体回顾师:真好,我们一起画小猴下山的线路图,一起积累美好的词语,一起朗读有意思的句子。最后啊,孩子们,让我们捧起书本,读出你最美的声音吧生:带上动作、表情,齐读。师: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可太阳明天又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生:他带一个袋子下山了生:他推了一辆车生:他带了一个篮子.师:那他一定会收获满满。你觉得小猴子这次带了什么回去了?生:苹果,香蕉.生:(急切地举手)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这一次他可以带东西回家?师:为什么?生:因为他知错就改!师:是呀,好一只可爱但有知错就改的小猴子。看,错了不要紧,如果能及时改过,我们也能收获满满。下课时间到了,小猴子们,回家我们也和作者一样画一画、写一写小猴子的第二次下山吧!(评析:感叹于孩子的思维之灵感,只要点亮一束光,他们就愿意一起追寻更光明的地方。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也可以让他对今天积累到的语言进行一次运用尝试,或者可以说是一次检验。) 这堂课并没有设计一些新奇的形式,孩子们只是读词读句读段读全文,且都在积极参与。有些孩子举手时灼灼且殷殷期待的眼神,我到现在都能回想起。课上完后,那个班的班主任说孩子们在写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时都会运用课堂上强调的词语类型,会模仿课文语句、结构来写。没有要求背诵过,他们就是在读中记忆,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是的,语文教学即教学生学习语言并掌握语言文字,从基础的汉语拼音到汉语言的段篇章,无一能离开读。对于这一点的教学中我还需不断去摸索,探究。课后反思:教师永远要行在路上。平时的课堂,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不跟着一起来,自己干自己的。或者是,有的孩子虽然跟着一起,但却显得筋疲力尽,打不起精神。今天的这堂课,虽然已经是上午第四节,我看到的几乎是每一个孩子饶有兴趣地说、有滋有味地读。细细想来,也许除了孩子与孩子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之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语言,调整自己的心态。说不定就可以产生不一样效果。与平时相比,我们很难花这么多心思去琢磨如何激发每一个孩子乐读、愿读的欲望。一般只采用男女比赛读、齐读、轮读。时间一久,孩子们便打不起朗读的兴趣,这实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新奇的事物,低年级更为明显,所以课堂上还要求我们教师也像孙悟空,开拓“七十二变”的道路。这个道路要靠平日里丰富的阅读、多次的实践、深刻的反思来铺路。只有这样,思维才会是一股活水,源源不断地输入与输出新的灵感。教学语言,作为一堂公开课,我们会花很多心思去设计过渡语、评价语等等。这样的语言往往精炼,或风趣,或引人深思。所以,孩子会被你的语言深深吸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