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蚕姑娘.doc_第1页
2蚕姑娘.doc_第2页
2蚕姑娘.doc_第3页
2蚕姑娘.doc_第4页
2蚕姑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栏 创意更改栏2、蚕姑娘执笔:陈迎 审阅:唐颖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初步感受拟人写法的有趣和生动。过程与方法:1、抓关键词语,掌握四次蚕眠的特点,初步了解蚕的一生。2、品读、自主讨论,并联系生活和课外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2、感受生命的神奇和宝贵,初步培养儿童对生命的敬畏,。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流利背诵课文。2、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各阶段特征。教学准备:了解蚕的有关知识,收集蚕生长的画图或实物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猜谜激趣,揭示课题1、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都特别爱动脑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则谜语,请同学们读一读,猜一猜,它是什么。谜语(1)有种虫儿真奇怪,只吃桑叶不吃菜,白白身子细又长,吐出丝来造间房。(打一昆虫)谜语(2)天下一条虫。(打一字)2、说说你是怎么猜的。猜谜语1来自对蚕生活习性的了解。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猜谜语2来自对蚕字字形的掌握。(出示生字蚕)3、学习“蚕”的写法,第一笔是横,(出示红色的笔画)4、我们都亲切地把蚕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地叫它一声?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注意读好轻声音)5、学习“姑娘”二字,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出示:姑娘)(女字旁是表示了这两个形声字的意思)(指女小朋友)现在你、你、你们都是小姑娘,长大了,你们就是大姑娘。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1、很多同学都了解蚕,有的同学可能还养过蚕,对蚕感到很亲切,相信读了课文,你会更喜欢蚕。(自读课文或者听课文录音。)2、读着课文,我们仿佛伴随着蚕姑娘走过了她的一生,初步了解了蚕的一生,请为“蚕、娥、蚕茧、蚕卵”四个词正确排序,体现蚕的生长历程。(相机学习“卵、茧、娥”字)3、课文按照蚕姑娘的生长顺序向我们展现了蚕的生长历程,蚕姑娘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再读读25小节。(结合交流,揭示蚕的生长过程:蚕姑娘(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相机认识“瘦”)4、小小一条蚕,要经历卵、蚕、茧、蛾的四个历程,还要进行四次蚕眠和蜕皮,没想到蚕的生命竟然是这样的丰富而神奇。再读读课文,蚕姑娘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她又做了些什么?(相机出示)蚕姑娘不停地吃着桑叶。学习“桑”(出示生字,注意桑字三个又的捺改为点,木字底的捺不变,字无二捺。)蚕姑娘换下旧衣裳。学习二会字“裳”(读准轻声音)学习生字“旧”(找反义词,扩词)蚕姑娘换上新衣裳。学习生字“换”。(出示“换”,注意换字第九笔不出头)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明天,我们将继续探索蚕的生长奥秘,感受生命的魅力。2、完成课堂作业,练写“蚕、姑、娘、桑、旧、换”,重点写好“蚕”,第一笔为横,写好“桑”的上半部分的三个“又”的捺改为点,遵循字无二捺原则,写好“换”,第九笔撇不出头。四、课后温习,巩固知识1、书写习字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板书设计蚕卵茧蛾第二课时一、承上启下,导入教学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可爱的昆虫,它的生长经历神奇有趣,今天我们继续走近她蚕姑娘,详细了解她的生长过程,感受她蓬勃的生命力。二、精读课文,逐层赏析1、学习第一小节(1)(画面显示:蚕卵图)大家看一看,猜一猜,这些是什么东西?(2)(画面显示: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图)说对了,它们是刚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瞧,她们多么小,多么黑。那么蚕姑娘是在什么时候从蚕卵里钻出来的呢?课文第一小节就告诉我们了,(出示文字,指读第一节)你知道了吗?(3)为什么蚕姑娘在春天里开始生长,这句话里哪个词能解答?(突出“春天”“暖洋洋”)还能给“暖洋洋”换成什么词?(暖烘烘,暖暖的)你明白了吗,要从蚕卵里孵化出蚕宝宝是需要一定的温度的。(4)小朋友们明白了,能让听的人也明白吗,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2、学习第二小节(1)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不想看一下?(画面显示:又黑又小的蚕图)说说你所看到的蚕姑娘的样子。(黑、小)(2)课文第二小节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画面显示第二节,根据讨论,“又黑又小”变红)点击一下这个词语。(3)又黑又小的蚕姑娘是怎样逐渐生长的呢?请大家在第二小节中找找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吃、睡、脱)(4)这里讲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科学上叫作“蚕眠”(板书,读一下这个词)。蚕眠一次就蜕一次皮,就长大一些。(黄色点击:吃、睡、脱)。读好第一句,突出蚕姑娘的一连串动作。(5)蚕眠后有什么变化?(根据讨论,黄色点击“醒”“变”,红色点击“醒”“黄”)读好第二句,读出对蚕姑娘的喜爱,为她的生长而喜悦的心情。(6)指读第二节、评价、再指读、齐读。(7)练背显示填空:(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自背、指背、齐背。3、学习三到五小节(1)过渡: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接下来蚕姑娘在怎样生长变化呢?轻读三到五小节。这三节在句式结构上与第二节基本相同,但伴随蚕姑娘的生长有个别的词、句改变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说说。(2)出示句式:(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谁来介绍一下第二次蚕眠前后的蚕姑娘?(板书:又黄又瘦)(3)出示句式:(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从此( )。谁来介绍第三次蚕眠前后的蚕姑娘。谁接着介绍第四次蚕眠时的蚕姑娘。(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相机学习生字“胖” (怎样记住胖,如:月半时的月亮胖胖圆圆的。)(4)蚕的一生要经过四眠,吃吃睡睡,逐渐长大。由最初的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轻声读读这一组词,你发现蚕姑娘的生长有什么特点?(由黑到白,由小到大,由暗到亮,越来越健壮)小朋友会发现,会思考。瞧,生命就是这样生长,这样有趣。4、学习第六、第七小节(1)蚕姑娘四眠以后,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自读第六、七节。(2)交流:(画面显示:第六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两个要点:“蚕山”:蚕农有的把稻草截成一段段,用格子绞在一起,做成一条柴龙。有的用纸板做成格子状。(显示相关图)“要盖新的房”指结茧。(相机学习生字“盖”,上半部分,竖不出头)(3)蚕姑娘怎样结茧的?(板书:吐丝)(画面显示:茧图)你们看,漂亮吗?蚕宝宝用一根细细的丝要做成这么大的茧子,对它来说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需要它付出艰辛的劳动,是很不容易的。练读第六节,点评“成了,成了”体现吐丝结茧的不容易和我们对蚕姑娘的赞叹。(4)(画面显示:第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点击“一声也不响”)它在干什么呢?(静静地进行生命的演化)(显示:蛹图)它变成了蛹,看蚕蛹什么样,跟蚕姑娘有什么不同。(长圆形,变硬了)练读第一句,读出蚕姑娘在默默地生长。(相机学习生字“响”,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忆)(5)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画面显示:蛾图)这是多神奇啊!读好第二、三句。(6)蚕吐丝结茧后,变成了蛹,又变成了蛾(板书:吐丝结茧、蛾)。练读第七节。三、总结全课,交流体会。化成蛾飞出蚕茧的蚕姑娘接下来会撒下又黑又细的蚕卵,让新的蚕姑娘的生命在卵里孕育,而蛾的生命也就即将结束了。这就是蚕姑娘的一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相信同学们也对蚕的生长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如果你是一位昆虫研究所的研究员,请你向我们介绍介绍蚕的一生。2、在刚才的介绍中,有的同学讲得挺简单,告诉我们蚕怎样生长,有的介绍得很有趣,像课文那样告诉我们蚕姑娘在干什么,在怎样生长。小朋友喜欢哪一种介绍?为什么喜欢?(提示:课文将蚕拟人化,当作可爱的姑娘,像人一样吃呀、谁呀、醒了,这样让我们更喜欢蚕宝宝了。这就是将事物拟人化来写的好处)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四、布置作业,认真书写1、课堂作业:学写“胖、盖、响”三个字,注意“盖”的上半部分竖不出头。2、课外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阅读介绍动植物生长的课外书。附板书:四次蚕眠(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2 蚕姑娘吐丝结茧蛾吃、睡、脱生字扩词: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