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1).doc_第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1).doc_第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1).doc_第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1).doc_第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2期)选择题百题精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1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比率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保持替补出生率的人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2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最常见的分布型b乙是种内竞争的结果c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d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3下图表示4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如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b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c啮齿类密度适宜时,草原生态系统较稳定d啮齿类密度低时,不同种的植物之间竞争较激烈5下图表示某草场以牧民的定居点为核心统计牧草覆盖率的变化情况,3年中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分析该图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牧数量最大的是第2年,最少的是第3年b放牧数量与放牧范围呈正相关c第2年该草场的营养结构最复杂d定居放牧和轮牧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载畜量6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7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由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8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9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10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11米象是一种以小麦种子为食、活动能力弱的昆虫。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环境中,温度和小麦含水量对该种温带米象种群增长率(rm)的影响,如右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小麦中米象的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b在300c、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c在300c、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在25、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数量开始下降d若研究对象为热带米象,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12研究人员对某猕猴种群的调查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猕猴种群的数量已接近其环境容纳量b生殖期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出生率c性比率的大小可预测猕猴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d领域行为是调节猕猴种群数量的重要外源性因素13如图为某一环境中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率高于乙种群的增长率b甲种群和乙种群属于竞争关系c由于某资源条件的改变,乙种群的k值提高,则甲种群的k值也会随之提高d图示增长曲线的形成可能与这两种生物的天敌有关14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15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群落结构越复杂16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m、n将呈现“j”型增长a. b. c. d.1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有关。18如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19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对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20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21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a优势种群在不同时期发生更替b物种数目上升后逐步趋于稳定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2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六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23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蜘蛛。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上述岩体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b.在于废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一样,上述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880种动物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植物的垂直分层有关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24下图表示某山地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甜槠的年龄结构,iv表示植株的年龄由小到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个体数量时要用样方法b. 该山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 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甜槠的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d. 三个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属于衰退型25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