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关山月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阳江市关山月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阳江市关山月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阳江市关山月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阳江市关山月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广东省阳江市关山月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科学家思考问题一般都要对所研究的问题()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b分析与论证、评估c交流与合作、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以上一般都要涉及2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3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提高准确程度b避免产生误差c避免产生错误d为了减小误差4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48.14cmb48.17cmc48.15cmd48.16cm5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6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a0.1秒b1秒c0.01秒d0.001秒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8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5.1km=5.1km1000m=5100mb5.1km=5.1km1000=5100mc5.1km=5.11000=5100md5.1km=5.11000m=5100m10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镜子的宽度,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只有一个正确,正确的是()a118.7cmb118.75cmc118.753cmd1187.5cm11如图所示,一只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1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1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原因是()a月球上尘埃太多b月球上温度太低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d月球上没有空气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b正在振动的物体并不一定发声c木鱼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得快15吹笛子时发出优美的音乐声,其声音来自于()a笛子在振动b手指在振动c笛子内空气柱在振动d嘴唇在振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6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和物质的一门科学17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构建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18物理学推动社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远古的刀耕火种时代(的发明和应用);(2)1718世纪的蒸汽时代(学,学的发展);(3)19世纪的电气时代(方面的巨大贡献);(4)20世纪的信息化高科技新时代(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空间技术的发展等)19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传过去的20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测量的结果是,尺测量较准确21下列填充完整:(1)3.8107um=m;(2)7.2104mm=km;(3)45min=s22学生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完整:(1)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60;(2)活动铅笔芯直径是0.07;(3)人正常走路的一步长约800;(4)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23常听到的各种声音是由传给人耳的;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表明能够传声;“土电话”能听到对方传来的说话声,表明也能传声24停表是用来计时的工具,若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s25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s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26某同学进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如下:32.56cm,则他的数据中准确数字是,估测数字是;从记录结果中可以判断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2题,共14分)27下列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正常”)刻度尺的热胀刻度尺的冷缩视线倾斜刻度尺弯曲零刻度线磨损皮尺拉伸过长28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t0/s1200.80.1018.01.802201.00.1420.02.003201.20.1022.02.204301.00.1420.02.005301.00.1020.02.00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有关,与无关四、综合能力题29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密度的路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3)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拐弯了2015-2016学年广东省阳江市关山月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科学家思考问题一般都要对所研究的问题()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b分析与论证、评估c交流与合作、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以上一般都要涉及【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归纳法【分析】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解答【解答】解:科学家思考问题一般都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结合选项可知,选d【点评】解决此题要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2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b、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错误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起始点没从零刻线开始所以错误;d、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3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提高准确程度b避免产生误差c避免产生错误d为了减小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误差和错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只能减小误差,提高精确程度,而不能避免误差,更不能避免,避免错误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定义,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4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48.14cmb48.17cmc48.15cmd48.16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顺推法【分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等于测量数据之和除以测量的次数【解答】解:课桌的宽度为l=48.16cm故选d【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如果结果不能整除,最终结果要与测量数值的有效数字相同5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选项a是误差的定义,正确;选项b是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正确;选项c是减少误差的方法,正确;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特别要注意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6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a0.1秒b1秒c0.01秒d0.001秒【考点】回声【专题】定量思想;声现象【分析】人耳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的时间为0.1s,如果不到就会使原声与回声混合,原声就响亮的多了【解答】解:人对着高大的障碍物等喊话时,声音会被反射回来,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会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就不会区别开,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原声就加强了,声音听起来就响亮的多了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回声产生的条件,做此类题时可联系日常实例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以及固体,并且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说法正确;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8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回声;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2)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这就是回声人耳能够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关键在于从声音发出到听到回声时的时间间隔,该间隔时间要大于0.1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只有当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人才能听到回声,故b正确;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c错;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出错,分析时要细心!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5.1km=5.1km1000m=5100mb5.1km=5.1km1000=5100mc5.1km=5.11000=5100md5.1km=5.11000m=5100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定性思想【分析】物理单位的换算,只是把单位进行换算,前面的数字是倍数【解答】解:5.1km=5.11km=5.11000m=5100m故选d【点评】物理上的数据包括数值和单位,数值表示倍数,物理上任何一种单位的换算,前面的倍数不进行单位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单位换算10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镜子的宽度,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只有一个正确,正确的是()a118.7cmb118.75cmc118.753cmd1187.5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a中没有估读值;b正确;c中分度值是0.1mm;d中的分度值是1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1如图所示,一只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实验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中,采取了理想实验法,即通过不断抽气来减少介质(空气),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分析得出结论;声音会逐渐减小,直到听不见声音,但能可见电铃振动【解答】解:a、在抽气的过程中,介质减少,但电铃仍在振动;故a错误;b、随着不断抽气,介质减少,故会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故b正确;c、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故c错误;d、随着不断抽气,介质减少,故会只见电铃仍振动,但听不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真空铃实验,采用了理想法的研究思路1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1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原因是()a月球上尘埃太多b月球上温度太低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d月球上没有空气【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没有介质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太空中是真空,没有空气,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b正在振动的物体并不一定发声c木鱼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得快【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传声速度比液体快,液体传声速度比气体快【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但我们不一定能听到,故b错误;c、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木鱼的声音也是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传声速度比液体快,液体传声速度比气体快,但不是绝对的,故d错误;故选bcd【点评】知道并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5吹笛子时发出优美的音乐声,其声音来自于()a笛子在振动b手指在振动c笛子内空气柱在振动d嘴唇在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吹笛子时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当控制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时,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声音的特征进行解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6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应用题【分析】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解答】解: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故答案是:规律;结构【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17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构建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主;(2)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构建经典力学体系故答案为:观察;实验;牛顿【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18物理学推动社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远古的刀耕火种时代(火的发明和应用);(2)1718世纪的蒸汽时代(力学,热学的发展);(3)19世纪的电气时代(电学方面的巨大贡献);(4)20世纪的信息化高科技新时代(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空间技术的发展等)【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火的使用把人类带入文明时代;17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解答】解:(1)远古的刀耕火种时代,火的发明和应用把人类带入文明时代;(2)1718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机械动力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动力时代,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3)19世纪,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磁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4)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物理学在更深的物质结构层次时空领域内和更广阔的智能化扩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子信息时代故答案为:(1)火;(2)力;热;(3)电学【点评】本题应了解二次工业革命,掌握蒸汽机的发明和发电机发明的重大意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和利用、计算机的发展和利用为标志19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3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铁管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空气传过去的【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解答】解: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的小明可以听到3次声音,第一次是在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答案为:3;铁管;空气【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0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2.8cm,甲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测量的结果是2.80cm,乙尺测量较准确【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两端与刻度尺刻线对齐的位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3)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解答】解:(1)图中甲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0cm2.2cm=2.8cm;(2)图中乙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5.80cm,物体长度为5.80cm3.00cm=2.80cm;(3)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乙刻度尺更准确一些故答案为:2.8cm;1cm;2.80cm;乙【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21下列填充完整:(1)3.8107um=38m;(2)7.2104mm=7.2102km;(3)45min=2.7103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1)因为1m=106m,所以3.8107um=3.8107106m=38m;(2)因为1mm=106km,所以7.2104mm=7.2104106km=7.2102km;(3)1min=60s,所以45min=4560s=2.7103s故答案为:(1)38;(2)7.2102;(3)2.7103【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22学生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完整:(1)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60m;(2)活动铅笔芯直径是0.07cm;(3)人正常走路的一步长约800mm;(4)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k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1)一般头发丝的直径在70m左右,一张普通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60m左右;(2)活动铅笔芯的直径在0.7mm=0.07cm左右;(3)人正常走两步的距离在1.6m=160cm左右,一步的长度在80cm=800mm左右;(4)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在6400km左右故答案为:(1)m;(2)cm;(3)mm;(4)km【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23常听到的各种声音是由空气传给人耳的;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表明水和空气能够传声;“土电话”能听到对方传来的说话声,表明固体也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解答】解:常听到的各种声音是由空气传给人耳的;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表明水和空气能够传声;“土电话”能听到对方传来的说话声,表明固体能够传声故答案为:空气;水和空气;固体【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4停表是用来计时的工具,若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3min38.3s【考点】时间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8.3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3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8.3s故答案为:3;38.3【点评】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秒表、停表等,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5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s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40m【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先求出声音从人所在的地方传到山峰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此处到山峰的距离【解答】解: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传播到山峰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t=2s=1s,v=,人到山峰的距离:s=vt=340m/s1s=340m故答案为:340,34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确定声音从人所在的地方传到山峰的时间(单趟用时)是本题的关键26某同学进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如下:32.56cm,则他的数据中准确数字是32.5cm,估测数字是0.06cm;从记录结果中可以判断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读数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在最小刻度值以下还应再估读一位,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刻度尺的读数,准确到最小刻度值,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读数据,倒数第二位数字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由32.56cm可知,该读数的准确数字是32.5cm,0.06cm是估读数字,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故答案为:32.5 cm;0.06cm;1mm【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数据记录方法,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记录数据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在最小刻度值之下应再估读一位,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之前的(含倒数第二位)数据是准确值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2题,共14分)27下列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正常”)刻度尺的热胀偏小刻度尺的冷缩偏大视线倾斜偏大刻度尺弯曲偏大零刻度线磨损正常皮尺拉伸过长偏小【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考查对长度测量产生误差的经验认识测量因素可变,但被测量物体的真实长度不变【解答】解:刻度尺热胀会变长,用变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刻度尺冷缩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视线倾斜导致读数偏大;刻度尺弯曲,相当于刻度尺收缩变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零刻度线磨损,可以用后面比较清晰的刻度作为测量的起点,测量结果正常;用被拉长了的皮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故答案为:偏小;偏大;偏大;偏大;正常;偏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误差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注意理解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8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t0/s1200.80.1018.01.802201.00.1420.02.003201.20.1022.02.204301.00.1420.02.005301.00.1020.02.00请你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