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8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优选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8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优选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8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优选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8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优选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8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优选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 第9章 第38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栏目导航 一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 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的集合 强调该区域中 生物 包括全部植物 动物 考点一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生物种群 全部 微生物 不同群落 物种数目 互利共生 竞争 寄生 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1 概念 指群落中 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 类型 各个生物种群 分层 镶嵌 光照强度 食物 地形变化 光照强度 1 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2 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3 农田中豌豆和杂草 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关系依次为竞争 互利共生 寄生 4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 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 不正确的的是 a 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 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 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d 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解析 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 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a 3 2014 海南卷 某池塘中 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 取食多种底栖动物 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 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 解析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 与浮游动物为捕食关系 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以浮游藻类为食 二者又构成了竞争关系 据题干可知 鱼的不同发育阶段在池塘中分布不同 其取食也不一样 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不同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是两个不同的种群 由于食物关系生活在池塘的底层和上层 该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该种成年鱼和幼体属于同一个物种 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 仅仅是该物种的空间分布 一种间关系判断 例1 如图甲 乙 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 或饲养 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 图甲 乙 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 捕食 竞争关系c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d 图丙中实验初期 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 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c 解析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与图甲相符 a项正确 据图可知 图甲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图乙是捕食 图丙是竞争 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 b项正确 c项错误 根据图丙可知 开始时x的数量增加 说明存在种内互助与竞争 后来一种生物消失 x的种群密度增大 种内斗争加剧 d项正确 1 群落结构 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 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 垂直结构 1 植物的垂直结构 具体表现 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影响因素 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如图所示 二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 2 动物的垂直结构 主要原因是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 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 地形 盐碱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4 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 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例2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 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d 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 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没有反映水平结构特征 例1 早在宋代 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 鳙鱼 青鱼c 鲢鱼和鳙鱼 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 鲢鱼数量将以 j 型曲线持续增长 答题送检 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解析 水层由浅到深 优势种明显不同 表明池塘中的鱼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a项正确 横坐标非时间轴 故题图不能表示四种鱼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得不出捕食关系 也就不存在b项所说的能量流动 b项错误 几种鱼混养 至少有竞争关系 也可能有互利共生和捕食关系 c项错误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 好氧细菌由于分解其尸体会大量繁殖导致水体缺氧 鲢鱼数量不会以 j 型曲线持续增长 d项错误 规范答题 a 2分 1 经典高考题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传播 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 两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 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 a 一 群落的演替1 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 的过程 2 过程 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考点二群落演替及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地衣阶段 灌木阶段 答案 二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 实验原理 1 土壤条件 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 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 2 取样方法 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 的活动能力 可用 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 调查 3 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 法 栖息场所 较强 取样器 目测估计 2 实验流程 1 提出问题 不同区域土壤中 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2 制订计划 包括步骤 时间 地点 内容 方法 备注等 3 实施计划 准备 制作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取样 选取取样地点 用 取土壤样本 并标明取样地点 时间等 采集 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统计和分析 设计统计表记录收集的数据 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取样器 取样器 4 得出结论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 的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 的 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越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 物种越多 群落结构也 不同 不同 越长 越复杂 1 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 人类活动不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 群落演替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4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 如果时间允许 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2 经典高考题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 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 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 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 若没有外力干扰 甲地可重现森林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 甲 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甲地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 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乙地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 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 3 下图是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间流通b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c 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 避高温 趋湿的习性采集d 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由图可知 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 避高温 趋湿的习性采集 1 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类型 趋势和规律 2 群落演替的三个阶段 1 侵入定居阶段 先锋群落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 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 竞争平衡阶段 通过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 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 劣势物种被淘汰 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3 相对稳定阶段 物种通过捕食 竞争等 共同进化 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 群落结构更加完善 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群落结构复杂 层次多 例1 2014 全国卷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 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 哪个属于初生演替 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 一般来说 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分析其主要原因 3 据调查 近5万年以来 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 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 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 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 未发生改变 变慢 或 变快 演替的方向 填 发生改变 或 未发生改变 变快 未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 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2 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及保留的种子 有利于植物的繁殖 演替速度快 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 不利于繁殖 演替速度较慢 3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 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 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 两种演替均是从演替的高等阶段向低等阶段进行 故方向未发生改变 答案 1 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 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 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1 易混淆的采集小动物仪器 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分析 1 诱虫器 图a 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 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 趋湿 避高温的习性 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 热源 2 吸虫器 图b 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吸气时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1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 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2 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 样方法 3 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 标志重捕法 4 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用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例2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 林地 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注 第1层为距地表0 5cm 第2层为距地表5 10cm 第3层为距地表10 15cm d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 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 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解析土壤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 a项错误 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 农用地和某植物园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 b项错误 人工广场绿地 某植物园第1层个体数与农用地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 c项错误 同时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d项正确 例1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 甲 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 另一段边坡 乙 不进行移栽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答题送检 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解析 植被覆盖率增大 物种数增多的隐藏信息是营养结构变复杂 该群落的稳定性增强 a项错误 移栽植物导致土壤有机质增多 小型土壤动物基本上都是营腐生生活 数量会增多 b项正确 虽没移栽乔木 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