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doc_第1页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doc_第2页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doc_第3页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doc_第4页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江新区八年级语文教学案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 了解三首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2、 学习情景交融、托物寓理的写法。3、 会背诵 、默写三首古诗。学习重点:1、 三首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2、 背诵 、默写三首古诗。学习难点:学习情景交融、托物寓理的写法。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内容及步骤:一.学习望岳1、 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2、 作者及背景简介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3、 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学生齐读。(3)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了解诗的内容(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交流问题及解答。(3)说说诗句的含义。5、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明确: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2)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思考: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明确: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也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提问: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明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提问: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6、有感情地齐读诗歌,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7、背诵古诗。(齐背)二.学习钱塘湖春行1、 导入,介绍作者及钱塘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2、 初读熟悉全诗:(1) 一学生读,正字正音。(2) 生齐读。3、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 说出诗人的游踪。(从孤山寺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2) 这首诗写得是春天的那个阶段?诗中哪些地方可见?明确: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4、 品读诗中妙笔: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5、 体会诗人的感情。提问: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6、 学生诵读、背诵。7、 教师总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三.学习登飞来峰1、 导入,介绍作者及飞来峰: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2、 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2)学生齐读。3、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诗意。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两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深层含义,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怀,才能不畏惧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3、 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教学反思: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预习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夫如何( )决眦( ) 没马蹄 ( ) 白沙堤(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荡胸生层云( ) 造化钟神秀( )自缘身在最高层( )2、 你觉得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 3、 这三首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地情感?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1、 默写三首古诗。2、 诗歌赏析(1)望岳)这首诗中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钟”两字,历来被人称道。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好在何处? 。(2)钱塘湖春行中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4)登飞来峰中“浮云”比喻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拓展延伸:(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请简要回答。 (2)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50字左右。)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作业答案课后作业:2.(1)“割”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钟”字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2)孤山寺 白沙堤 早春 最爱(3)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4)当时的保守势力 只有站得高看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