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知识体系建构】【时空框架】朝代变迁: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隋朝:581-618 唐朝: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 宋、辽、夏 金:960-1234 元:1206-1271-1368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过渡时期;隋唐(581907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考点二 隋唐时期【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赋税制度出现重大改革。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一、经济1、发达的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高考真题】(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解析:b,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选b。(2)灌溉工具的革新:唐朝时出现筒车 2、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2)丝织业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隋唐时期商业概况(1)原因: 农业、手工业发展、运河的开通、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政府开明的政策(2)表现: 金融方面: 柜坊和飞钱出现城市繁荣: 长安、洛阳、益州、扬州市场发展: 城市中“市”“坊”分开,但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农村集市发展起来。对外贸易: 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典型例题】(2011潮州模拟)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唐代商品经济的现象。据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草市出现,唐代草市已经十分显著,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故a项符合题意。“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于京城、省会和大商埠,供给同一地域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排除b项;唐朝时期中国社会仍然“重农抑商”,商人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c项;“海禁政策”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唐朝时期海上和陆上交通发达,排除d项。【典型例题】唐朝,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甚至还开有“波斯邸店”。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利润丰厚。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又从邸店中分离出柜坊。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飞钱,又称便换。各地商贾将贷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券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阅读材料,请思考: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二、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唐中期的藩镇割据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依据课文略述,指导学生看地图册p6唐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2、君主专制的演进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和形成。【典型例题】(2011青岛模拟)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内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秦汉变动、隋唐变动,迁移所学知识可知为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故答案为b。(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三省体制。(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实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作用:a、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b、三分相权,保证了君权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c、它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对后进产生了深远影响。【高考真题】(2010海南单科t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理解。唐代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实质是分割宰相的权力。宰相制度的演变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一矛盾演变的基本趋势是相权的削弱,君权的加强。【高考真题】(2010福建文综t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对概念的理解,a、c、d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比较:(见课件)3、科举制的发展。(1)涵义: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2)发展演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3)意义: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高考真题】(2010浙江文综t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解析】选c。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答案为c项。【高考真题】(2011广东文综t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解析】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重点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被隋唐的科举制所取代的史实。解题关键是要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及演变趋势。材料反映隋唐以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品评官根据出身门第划分等级选官,门阀世族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隋唐以后,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官府考定门第现象就逐渐消失了,故d符合题意。 【即时点拨】中国古代的选官、监察制度的演变过程,这对我们今天公务员的招考、反腐倡廉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而高考常常会命题考查不同选官制度、不同监察制度的利弊,以达到借古鉴今的目的。复习备考时,仍要注意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演进变化的历程、内容及特点的掌握,分析其演变的实质。【高考真题】(2011福建文综t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解析】选d。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 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项。“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项。“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项。【典型例题】(2011吉林模拟)明末清初的吕留良曾写道:“进士尔何能,能作八股耳,其中并多不能者,一行作吏无须此。三百年,几十科,科数百人印累累,如今知有几人名?大约尽作蝼蚁死,人言蝼蚁可怜虫,吾言凶恶过虎兕。”在材料中,吕留良主要想说明科举制度( )a.选贤能治国,为国家所用 b.选拔的人才视野开阔c.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 d.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解析】选d。解答本题注意提取关键词“进士尔何能,能作八股耳”和“三百年,几十科,科数百人印累累,如今知有几人名”等,可知三百年的时间考一种文体,这反映了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三、文化(一)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2)经济:经济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2、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1)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初唐诗人及代表作: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前不见古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后不见来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念天地之悠悠,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独怆然而涕下。(课件显示)(2)盛唐诗歌。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边塞诗: 其作品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燕歌行 高适大漠穷秋塞草哀,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山水诗: 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其代表作是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汉江临眺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汉江临眺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千古绝唱。“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李白与杜甫的诗有何不同? 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李白的诗中流露的是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气,认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己的才能最终总会有用武之地的一天。即使不得志,也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甚至可以对名利嗤之以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中有一种一蹴而就的不羁与恃才傲物。而杜甫则显得比较深沉和忧郁。当他无法“居庙堂之高”,他仍然“忧其民”,在他自己极度困窘时,依然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潸然泪下。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在他飘逸隐怨的诗句中,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意识流中。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杜甫的诗是大唐盛世背后的苦难缩影,是一本饱含着时间重量的史书。 (3)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白居易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4)晚唐诗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过渡:从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唐诗的风格迥然不同,那么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的风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小结: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我们要继承和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二)书法大家 1、楷书: 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2、草书: 张旭、怀素 3、行书: 颜真卿【高考真题】(2010福建文综t13)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解析】选d。仔细观察表中的文字,可以发现其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这与中国草书的特点相符,据此可判断出日本的平假名仿自中国的草书。在选项中所列四位书法家中,王羲之是魏晋时期人,不符合题干中“唐代”的要求,可以排除。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安全员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6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农肥企业年终总结
- 带病返乡工作汇报
- 置业顾问培训
- 为军服务护士工作总结
- 家电销售培训教程
- 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员工离职工作总结
- 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GB/T 45345-202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工程用直流磁控溅射银镀层镀层附着力的测量
- 无人机教员聘用协议书
-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 脑科生理病理图谱解读
- 足球教练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
- 产地证培训讲义
-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课件
- 养殖场远程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 二手车转让免责协议书范本
- 化粪池及隔油池清洁服务方案
- 骨科患者辅助器具选择与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