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讲学稿(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讲学稿(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讲学稿(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讲学稿(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 4、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学习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积累名句。学习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学法指导1诵读学习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学习时宜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 2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找资料,了解五位作者及写作背景。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 ) 投箸( ) 突兀( ) 大庇( )岑参( )狐裘( )布衾( )己亥( )挂罥( ) 塘坳( ) 风掣( )3.解释加点的词语。结庐在人境 ( ) 问君何能尔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秋天漠漠向昏黑( )瀚海阑干百丈冰( ) 落红不是无情物( )4.每首诗各读三遍二、学习 研讨(一)检查预习(二)导入新课(三)学习归园田居1.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陶渊明的资料补充(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他是东晋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壮,三次隐退,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了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第五首。(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的是他在农村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3.研读诗歌,体会感情。(1)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比较两个字的表达效果哪个更好。(3)“此中有真意”,所谓的真意指什么?4.感受意境,理解主旨。(1)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中的画面作创作性描述。(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小结本诗。(四)学习行路难(其一)1.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2)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3) 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2研读诗歌,体会感情(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词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3)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有何用意?(4)陶渊明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其一)却写了对就停杯的情景。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3. 竞背古诗,积累记忆(五)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 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2. 研读课文,把握主旨(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用得精当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理解。(2) 怎样理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本文的写作背景:759年,关中闹饥荒,民不聊生。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草堂,过期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了快乐和自足,于是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了他的贫穷。更冲不走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在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他写了这首诗歌。(3)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竞背诗歌,积累记忆(六)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补充:作者岑参,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其曾祖父,祖父都做过宰相。父亲曾做过刺史,在岑参幼年死去。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从小便刻苦读书,以求出路,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适值西北边境一带战争频繁,岑参向往建功立业,曾两度从军到西北边防军队工作,有舍身抗敌的雄心壮志。晚年迁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56岁,客死于成都。岑参现存诗歌360首,其中以边塞诗最为出色。他曾两度出塞,边地风光、戎马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写出了许多气势豪迈,充满报国情感的边塞诗。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3. 研读诗歌,把握主旨(1) 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 诗中哪些句子(或者词语)用得好?谈谈自己的理解。(3)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本诗有何艺术特色?4.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1) 你还学过那些描写雪景的诗文?请说出其描写精彩的句子。再找几首表达离别主题的诗歌。(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畅,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5. 竞背诗歌,积累记忆(七)学习己亥杂诗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2.研读诗歌,把握主旨(1) 前两句抒情叙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中你联想到什么?(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2. 竞背诗歌,积累记忆三、巩固延伸(一)、按课文填空。(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3)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4)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1)都护铁衣冷难着着:_(2)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_阑干:_6.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填2字)8.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此句作出赏析。9.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