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合作文化是群体内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以促成成员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关系形态。 这种文化存在方式是一种规范成员行为的观念存在,渗透在成员的思想态度、价值体系以及行 为模式中,表现为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在共同的行为过程中相互信赖、互相促 进,最终共享成果。 新课程改革强调合作的理念,这一理念不光是针对学生而言,对于教师文化发展同样适用。 传统的教师文化主要表现为孤立、封闭保守、相互排斥和避免沟通,因此传统的教师文化是一 种个人主义文化。新课程对教师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呼唤平等、开放的教师合作文化。教 师合作文化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教师个人价值的更好实现,有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及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校更加具有生命力。 本研究通过对甘肃、宁夏、四川、云南等西部省份小学教师的调查,了解新课程背景下西 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分析总结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 的原因, 最后针对问题和原因尝试提出一些促进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策略,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营造开放、民主、共享的校园文化,促进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 化的生成;第二,建立合作的制度体系,保证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稳定长效发展;第三, 关注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合作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教师,合作文化,西部地区 ii abstract cooperative culture is formed by a group members directed under the same goal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group members to make progressions and to develop together. such cultural existence can standardize members behaviors, for i t penetrates into their mind, value system and behavior mode. it can demonstrates that group members have the same believes and value systems. they can depend on and encourage each other so that they can enjoy the same achievement. new curriculum reform emphasizes cooperation, which does not only take students into consideration, but also serv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culture. traditional teacher cul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isolation, closeness and conservatism, mutual exclusion, and avoidance of communication, namely, individualistic teacher culture. new requirements to teacher culture have been raised by new curriculum, which calls for equal, open, and cooperative teacher culture. cooperative teacher culture benefits teachers fast development and better achievement of their individual values, helps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 level and cultivate their cooperation spirit, and favors campus culture to create live schools. the research collects the date from primary teachers in such western provinces as gansu, ningxia, sichuan, and yunna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cooperative teacher culture in wester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problems and their reasons existed in cooperative teacher culture, and propose some strategies to create and develop cooperative teacher culture.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it seeks to generate cooperative teacher culture through building up open, democratic, and shared campus culture. second, it ensures the stable and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teacher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s through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systems. third, it concerns cooperation need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enhance their cooperation awareness and positivit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teacher,cooperative culture,western areas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 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教师文化变革新课改对教师文化的时代诉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变革,它不仅仅意味着课程内 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更预示着反映先进文化的学校文化的创生。学校文化的变革是课程与 教学变革最深层次的改革,教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中最具活力和主体意义的文化也必然会发生 变化。很显然,教师文化的构建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新课程改革在具体 目标上发生了变化,其中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随 着这几方面的改革,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他们的教育理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必 然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 纵深发展的今天,教师文化的变革也必然以一种“静悄悄”的方式悄然推进,这是新课改对教 师文化革新的时代诉求。 二、教师合作文化新课改对教师文化的新取向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生命对话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 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这意味着合作性文化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 平等的精神层面的思想交流。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合作,从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 中,我们可以发现合作理念处处得以显现。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 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 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新课改的目标之 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因此,新课程在改革原 有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综合性的学科教学活动,主张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倡 导学科整合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尤其要注意的是,新课改提倡教师进行校本研究,要求教师以 研究者的姿态,对课改中产生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但是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只靠 单个的教师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还需要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和探讨,学校管理者采取有效的保 证措施进行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是新课改对教师文化的新 要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一)明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价值。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2001(9):6.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2 (二)通过查阅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文献资料,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梳理,加深对教师合作 文化本质的理解。 (三)通过对教师合作文化内涵的解读,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涵义、特点 及相关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四)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实证研究,在对现状考察和原因 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策略。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教育界关于教师文化或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方面的探讨,实践层面则谈得 比较少。最早关于教师文化或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对一些理论问题的讨论,如是 否会形成教师文化或教师合作文化,教师文化和教师合作文化的含义及特征,教师合作文化对 教师、学生及学校发展的意义等等。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国内学者对教师合作文 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理论上的探讨,多数研究是对国外研究的介绍和总结,同时对教师文化 的研究还停留在其内涵、表现形式的阐述上,未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对其进行多视角分析。比如 教师合作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合作文化与新课程改革等一些理论问题,至于在我国的学 校教师合作文化存在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怎样构建一个促进教师合作文化生长机制以 及对于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等则谈及得很少。鉴于这样的原因,本研究以分析教师合作文 化的本质为起点,提出自己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的理解,以哲学 上的交往理论、社会互依性理论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新课程背景下西部地 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现状初步进行多视角分析,希望能够在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中探讨一些更 加实际、对教育教学实践有更强指导意义的问题,为广大学校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信息。 (二)实践意义 教师文化具有内隐、潜移性,内隐在教育者的内心,对受教育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 时教师文化又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外显于校风、教风,渗透进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直接左 右教育教学的进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不论对教师个人,对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都是 意义重大的。 教师合作文化使教师处于一个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使教师超越纯粹的个人反思,转向 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分享他们各自的专长,既能使教师的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又促进教 师群体的共同和谐发展。只有教师群体处在一个温暖、信赖、支持的环境中,学生才能从中受 益,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以及各学科学业的平衡发展都是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合作的教师 文化也是学校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许多优质学校发展实践经验的精髓,当学校面临深刻的教育 改革,那些具有合作精神文化的组织永远比封闭组织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3 第三节 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基本线索 国外关于教师文化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教师文化的探讨多 将教师定位于教育者这一职业角色而进行教育学或社会学研究。教师文化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时 期: 第一个时期是 20 世纪 30 年代,作为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研究先驱美国社会学家沃 勒(w.w.waller),以他的经典性研究教学社会学(1932)为代表,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开辟了道 路。沃勒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记叙教师文化,他的研究关注教师生活的各个侧面,包括教师与社 区的关系、教师相互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研究一般社会所没有的特殊人际关系的 形成和独特文化的生成。他的研究意图是描述学校这个场所生成的教师文化的偏差性,批判非 人性化的教师,倡导恢复教师的人性。但其研究也有历史局限性,突出问题在于他主张教师的 人性化,却提供了否定作为专家的教师文化形成的框架。 第二个时期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洛蒂(d.c.lortie)的著作学校教 师社会学研究(1975)为代表。洛蒂的研究批判性地检讨了学校的官僚制度,旨在理解未充 分专业化的教师的独特性格,以及理解从这种性格派生出来的教师的意识与情感。教师文化的 具体内涵是“教师被囚禁在蛋壳结构(egg crate structure)般的课堂里,依附于世俗的权势与 权力,追求显性价值而依赖于测验,不相信教育理论,相互孤立、彼此对立。 ” 与此同时,英国兴起“新社会学” ,引入文化人类学研究、现象学的阐释学、再生产理论等 方法,展开对学校文化的研究,教师文化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观察教师在学校与 课堂活动的参与式观察法替代了历来的问卷调查,产生大量阐明教师在学校与课堂里如何苦心 经营的研究,开拓了教师职业意识的研究、出生阶层与社会意识的研究、岗位同事关系的研究、 教师生活历程的研究等教师文化研究的多样领域,也开发了多种的研究方法。 第三个时期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叶以来的蓬勃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改革运动结合,吸引 了广泛领域专家的参与,有教育行政研究家、课堂教学研究家、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 等,使教师文化研究获得显著的发展。此时教师文化研究的特点,表现为反思历来批判与揭发 教师的倾向,批判令教师疲于奔命的学校与课堂的管理结构,展望教育世界的改造,同时寻求 “专业文化”之发展方向。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关于教师知识与思考的研究、教师的职业生涯 与同伴关系的研究、教师经历的研究等等。 当代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校建立教师合作文化, 强调学校管理者与广大一线教师合作, 一起制定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确立共同发展目标,共同努力,在合作型文化学校环境中不 宋婷.中学合作型教师合作文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2. 宋婷.中学合作型教师合作文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2- 3. 转引自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3- 260.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4 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追求卓越。如英国国家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采取更多 的合作。合作要指向预定的目的,它是可预测的,没有合作是不可思议的,合作的指向是解决 将大部分新课程的要求转化为课堂实践的技术问题。这些观点正成为英国实施国家课程的中心 问题。 美国学者也倡导教师间合作主义文化,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倡导团队精神,提倡合作的 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教师的潜力,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日本的教师文化也是 合作文化的典型,一方面它使教师整体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学校整体的凝聚力;另一 方面也使教师以集体智慧为重,对权威或集体意见趋同,抹杀个人的主见和信念。有学者指出 日本这种合作的教师文化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教师合作有时只是一种盲从或服从, 为了求得共同性,缺乏自身的个性,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二)国外学者关于教师合作文化内涵与特征的主要观点 西方经典的观点是加拿大教授安迪哈格里夫斯在其著作变化的时代、变化的教师后 现代时代的教师工作与文化中将教师文化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区分,他认为教师的 态度、价值观、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内容,是通过教师间相互的关系表现出来。他把教师文 化的形态划分为以下四种:个人主义文化。教师具有独立的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是不 干涉主义,他们只坚守着自己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不愿与他人合作。派别主义文化。 学校分裂为一个个独立的、有时甚至是互相竞争的团体,教师个体分别忠诚于或归属于某一派 别。在各派别内部,教师之间联系紧密,共享一定的观点和追求共同的利益。但派别之间教师 则漠不关心、互不交流。人为合作文化。教师之间的合作是由由某种正规而特定的程序强制 的、可以预测的、局限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合作。合作只是为了满足制度的要求,而不是学校 实践的要求和个人的本意。自然合作文化。 它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学中,是教师之间自发 的、自然而然的合作。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共同克服教学困难,从而推 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变革。 哈格里夫斯以微观政治学和组织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教师合作文化。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在 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自然而然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具有五种特征: 自发性,即合作关系并非由外力诱发,而是每个教师自发形成的;自愿性,即合作关系是 教师一起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其合作实践既非义务也非强制;发展取向性,即合作是指向 教师专业发展的;超越时空,即教师相互交往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可以自由进行;不 可预测,即合作的结果不一定表现为成果,因而不能简单地预期。 nias 及其同事对教师合作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他们在美国的五个初中进行了为期一年 深入的个案研究,阐述了教师合作文化形成的必要性,强调在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尊重教 师的个人价值,不应该忽视个人主义文化的积极因素。 蒋士会. 课程变革中的教师四种后现代理论变革评要c,全国课程专用委员会秘书处编.21 世纪中国课程 研究与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0. 王晓燕.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文化的构建日本与欧美之比较j.教师教育研究,2005(2):72. 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j.教育导刊,2004(4):32. 邓涛,鲍传有.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哈格里夫斯的教师文化观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8):8. 陈春阳.从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走向合作的教师文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5.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5 在富兰的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变革一书中,通篇渗透着合作的思想,其中心思 想就在于宣扬合作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在其变革的力量续集中,专门有两章内容系统 论述了组织内部合作的深层意义、合作文化的特征以及加强组织外部合作的意义。富兰认为, 教师合作文化是指“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开放、信赖、协作、支持以达 成一定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关系形式。 ”他还指出: “理解合作文化的本质和它所具 有的作用,就是承认它在吸收全体成员的隐性知识(进而使它能够积极寻求和吸收们变成显性 知识)方面具有功能,同时它能够积极寻求和吸收组织外部的思想和知识。 日本学者油布佐和子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作了分析。她认为“互补性”和“信息的冗长 性”是理解教师合作文化形成的两个关键概念。所谓“互补性”是指超越工作场所中的地位、 职业种类的“参与者平等努力”和“对人直面复杂工作环境时产生的认知局限的平等的谦虚” ; 所谓“信息的冗长性”意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共享剩余信息的重要性。在重视“互补性”和 “信息的冗长性”的集体中,成员通过相互贡献剩余信息,可以从相互不同的视角中发现有意 义的问题,进行信息的平等交换。 美国学者李特(little)基于美国的现实,指出了教师合作文化主要出现在四种场合:关于教 学的日常交谈;协同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和教育方法开发;观察同事的教学;同事间就新 的想法、实践方法等相互授受。 二、国内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教师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自二十世纪末开始,受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 育研究重视的影响,我国学者陆续将国外教师发展和教师文化研究的成果翻译、介绍到国内, 并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了一些关于教师文化领域的本土探索。通过对有关资料的 分析,国内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主要包括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 及实践价值;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 (一)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 教师合作文化是一个核心概念,它规定着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教师合作文 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对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的表述,国内研究者可谓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有学者有根据教师文化的定义界定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 “教师合作文化是指一起工作 的全体教师拥有共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共同分享教学思想和素材,以合作的方式分担教 学任务。 有的学者从教师合作文化的作用方面来界定: “教师合作文化是基于开放、互信与支 持基础上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通过教师之间真诚的合作,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并能够在教师群体内实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正确导向和内聚合力,缓解教师诸 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41- 242. 转引自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7(1):15. 转引自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7(1):13. 于杨,景士伟,张贵新.合作将教师文化解读/构建及其影响因素j.世界教育信息.2006(12):49- 50.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6 多的文化冲突与心理问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还有从教师文化的关系维度对教师合 作文化进行界定,认为教师合作文化是指教师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 念,在一定的学校环境中,自愿分享资源、交流对话、沟通情感、合作完成任务,从而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文化的关系形式。 还有学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总的来说就是教师群体 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的原则相互联系和规范行动,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所共享的价值 观念、态度、行为方式以实现教师合作目标的文化。 笔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就是教师在实现 自我价值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的原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发形成的开放民主、相互信赖、相互支 持、动态的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促成教师群体共同发展的文化环境。 (二)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及实践价值 1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哈格里夫斯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描述:自发;自愿;自 主;超越时空;不可预测。后来我国有论者提出了教师合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有多元、开 放的价值观。以开放积极的心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允许教师之间有积极的分歧,这就意味 着教师在价值观念上的多元和开放。积极的职业态度。只有积极的职业态度能让他们积极地 投入和他人的合作交流中。以互动、互利为原则的行为方式。合作意味着教师之间的相互作 用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教师合作还强调行为方式的互利性。 另外,还有论者认为有平等参与、 协作互助、共同发展这三个理念在教师合作文化里; 有论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积极的互依性;合目的性;整合性;主体性;流动性。 2教师合作文化的实践价值。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其价值:从教师本 身来看,教师合作文化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体反思的能力、有助于增强教师准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有助于提高教师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从学生 的角度看,教师合作文化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从学校 教育以及改革的大环境来看,教师合作文化有利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优化学校管 理模式。 (三)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 我国学者认为,教师合作文化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分科教学导致科际文化明 显。由于现在学校教育的模式是分科、分年级、分班级教学,所以教师一般有自己固定的活动 范围,表现为明显的科际文化特征。教师的个人主义观念造成个别化的职业认定。新课程改 革要求教师要进行合作交流,一般教师们也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在教师的深层观念中仍 然存在着明显的个人主义观念。教师不习惯、也不喜欢把自己的课堂教学领域公开化,亦怕别 人对于自己的专业持怀疑态度,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对学校文化的信赖,想把合作变为技术。 宋婷.中学合作型教师合作文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10. 宋萍.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12. 刘文静.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盘点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9(5):24. 刘波.在小学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阻力及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8- 9. 刘广苏.基于专业成长的教师合作文化建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7):51- 53. 马玉宾,熊梅.教师文化的变革与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版),2007(4):148- 154.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7 教师们往往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或技术与理念上的指导,或文化上的重视,比如学校关于理 论上的培训和指导。教师也希望得到来自学校文化上亦即精神层面的重视,希望把合作这种理 论转化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技术进行操作。人为的合作多于自发的合作。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教师们的“人为的合作”要远远多于“自发的合作” ,造成了教师合作的形式主义。这种状况造 成了教师对合作目的认识不够,对合作形式没有概念从而不能主动进行合作。 (四)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 对于教师合作文化建构的探讨,我国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激发教师合作的共同愿 景,增强教师合作意识。建构教师合作文化首先要激发教师合作的共同愿景,让教师有一种使 命感,从而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学校要创设和谐开放的合作氛围。使教师置身于充满合作 互助的和谐气氛之中,进行有效的促进自身发展的合作交流。学校应民主管理并提供高质量 的培训。学校的管理要民主并充满人性化,要变冰冷的条条框框为有弹性的管理机制;学校要 提供有针对性目标、有实用价值的高质量培训,让教师对合作有更深的认识。建立多种对话 渠道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可以通过建立比如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对话、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对话等多渠道来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另外,教师 共同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有效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形式之一。建立持续、发展的教师评 价机制。这是新课程对评价的要求,也是建构教师合作文化的需要。给教师充分的自由,让教 师有勇气进行合作创新。利用虚拟网络共同体加强教师合作。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为教师合作 文化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教师可以畅所欲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合作。 三、对国内外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述评 国外学者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可谓是成果卓著,他们第一次系统地界定出带有合作性质 的教师文化,并且系统论述了其特征、功能和优越性,这些研究帮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教师合 作文化的存在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外学者在如何构建这种教师文化 上却研究的较少,哈格里夫斯和富兰也仅仅简单提出在建设这种教师文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派 别主义文化、压抑个体等弊端,至于可能的阻碍因素他们也只是提出教师的负担重可能是其中 的原因之一,至于采取怎样的策略、手段来建构这种教师文化、如何克服教师负担过重、派别 主义、压抑个性等问题则没有论及或者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系统步骤、 建议。 我国教育领域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目前还比较薄弱。已有的研究成果为 我们进一步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但同时也要认清存在的问题并力求克服。首先,大 多数学者在直接或间接的对教师文化的论述中普遍反映出对教师合作文化理解的局限,往往把 教师合作仅仅局限为技能技巧的相互借鉴,而这仅仅是合作的一个层次,更为根本的是教师之 间关于教育目的、背景、价值、伦理的交流与探讨。其次,国内学者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主 要是上位的理论探讨,对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如何构建教师合作文化、构建过程中可能遇 到怎样的困难以及需要采取怎样的策略措施等这样一些更加具有操作性的问题却研究得比较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8 少,也不够深入。 总体上来讲,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分析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 特征、意义等,在这几方面论述得是比较全面、深刻的,为其他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但对于一些教师合作文化在学校里的现状、教师合作文化遇到的阻碍以及促进教师合作 文化生成和发展策略等操作性的研究就比较欠缺,没有形成相对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深对教师合作文化的本质的理解,生成自己对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教师合作文化涵义、特征的理解以及对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理论基础的分析。 (二)通过发放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调查新课程背景下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现 状。其中调查主要分为五个维度:分别为小学教师合作价值观、合作素养、合作行为、合作动 机以及合作保证。 (三)通过调查分析新课程背景下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从中整合出西部地 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最后根据问题及原因尝试提 出促进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策略。 二、研究思路 (一)明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通过查阅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文献资料,对 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国外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现状从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的观点进行梳理,对国内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现状从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特征、现状及其构建 这几方面进行梳理)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同时,分析前人研究的不足,以此作为本研究的逻辑起 点。 (二)深刻理解和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涵义、特征及理论基础,从而为 自己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作理论支撑。 (三)通过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实证研究,分析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西部地区 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及原因。设计的问卷涵盖新课程背景下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对合作的思 想理念、价值体系、合作方式、合作素养、合作动机、合作保证以及阻碍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 作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原因等问题,考察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分析合作文化生成 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四)在对现状考察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生成 和发展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9 (一)文献法。主要查阅国内外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做理论的铺垫。文 献来源于:1.宁夏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料;2.宁夏大学教科院资料室报刊与专著;3.通过网上查 询,获得国内外的期刊资料;4.通过英特网下载电子图书等。 (二)理论法。通过文献的查阅,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文化及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在 此基础上从文化、教师文化、合作文化的内涵入手,提出自己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 化的理解(从涵义、特征及理论基础去理解) 。 (三)调查法。 1.问卷调查。编制问卷,分别向宁夏、甘肃、四川、云南等西部省份的小学教师发放 200 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 174 份,回收率为 87%。其中有效问卷为 164 份,有效回收率 为 82%。 (见表 1- 1) 表 1- 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由表 1- 1 可知,本研究所调查的样本总量在教师性别、教师学历、教龄、教师职称方面较 为合理;在性别方面,女教师所占比例偏多,这是由我国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所致;在学历 方面,由于中小学教师的个人努力和进修,很多教师都取得了本科学历,因此本科学历的教师 比例最高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教龄方面,由于小学编制饱和新引进的教师比例很少导致教龄短 的教师人数少,这也是正常的;在教师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少也属正常;在所授科目方面,以 文科与理科教师为主,而艺体类教师在此次调查中所占比例较小,主要是因为当前小学艺体课 基本资料项目人数百分比(% )总数(n ) 男6 84 1 . 5 女9 65 8 . 5 高中及以下00 . 0 中专2 01 2 . 2 大专5 23 1 . 7 本科9 25 6 . 1 硕士及以上00 . 0 1 - 3 年2 61 5 . 9 3 - 5 年1 59 . 1 5 - 1 0 年3 21 9 . 5 1 0 年以上9 15 5 . 5 特级00 . 0 高级1 71 0 . 4 中级7 54 5 . 7 初级5 83 5 . 4 无职称1 48 . 5 文科8 14 9 . 4 理科7 84 7 . 6 艺体53 . 0 城市1 59 . 1 县城3 21 9 . 5 乡镇7 14 3 . 3 农村4 62 8 . 0 职称 科目 所在学校 1 6 4 1 6 4 1 6 4 1 6 4 1 6 4 性别1 6 4 学历 教龄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论 10 时所占比例较少,这类方面的教师也自然会比较少。由于条件有限,所选样本城县的比例少于 乡镇和农村,但城县样本量大于 30,所以不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问卷共计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单选题,第二部分是不定项选择题,第三部分为开放题。分 为五个维度: 维度 1: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价值观(单选 1- 9) ,其中 1- 6 是对新课程背景下西部地区 小学教师对合作的态度调查,7- 9 是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关于合作重要性的调查; 维度 2: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动机(多选 3) ; 维度 3: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行为(单选 10- 19 以及不定项选择 1、2、4)包括西部地区 小学教师合作对象、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的调查,其中多选 1 是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对象 的调查,12、13、多选 4 是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内容的调查,10、11、14、15、16、17、 18、19、多选 2 是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方式的调查; 维度 4: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合作素养(单选 20- 21) ; 维度 5:西部地区小学教师的合作保证(单选 22- 30 以及多选 5) ,包括西部地区学校管理 者对小学教师合作的态度和行为(单选 23、24、29、30) 、合作的环境保证(单选 22) 、时间保 证(单选 25) 、评价保证(单选 26) 、设施保证(单选 27) 、制度保证(单选 28) 。 2.访谈调查。本研究进行了两次访谈:第一次访谈是在问卷调查之前,了解西部地区小学 教师合作文化的实际情况,为设计调查问卷做准备;第二次访谈是在问卷调查之后,对问卷调 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验证,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做准备。 本次访谈对象从问卷调查对象中选取 10 名小学教师(5 名甘肃,5 名宁夏)进行调查。 访谈提纲的编制共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为西部地区小学教师的教育背景;西部地 区小学教师的合作价值观;合作对象、内容和方式;学校保证措施。 3 . 研究工具的信效度 为了保证问卷及访谈提纲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笔者在问卷和访谈提纲编制出来之后,请有 关专家进行了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同时选择了甘肃静宁县一所小学,针对 20 名小学教师进行 试测,向他们发放问卷,并对其中 3 名小学教师进行较为深入的访谈,发现了问卷和访谈提纲 中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之达到了较好的信度和 效度。 因此,采用本问卷和访谈提纲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具有一定 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理论分析 11 第二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内涵的界定 一、文化 文化可以说是与人的出现相伴而生的。但是,直到 19 世纪中叶以后,只是随着社会学、人 类学、文化学的兴起,文化问题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在 20 世纪,文化概念经历了重要的 变化,有关文化的定义目前已达 200 多种。 “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外延十分广泛,要下一 个严格、准确的定义,确实是不容易的。对于文化的定义,前人和今人大致是从描述、功能、 结构、规范、心理、历史、传承等角度所下的。 目前,被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 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是被称为人类学 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经典性的。1871 年,在他的原始文化 “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对文化作了定义: “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 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 能力和习惯。 ” 显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 包括物质技术、观念精神和社会规范三个层面。从此,泰勒对文化的定义就成为文化定义现象 的起源, 给后来的文化研究者奠定了基本的范畴。1952 年,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 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一书中,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性的定义: “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 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体现 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 念最为重要” 。 这一定义至今仍在欧美得到广泛认同。泰勒和克罗伯、克拉克洪所界定的以上 两种文化定义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蓝本。 泰勒之后,从学者们对文化定义的研究来看,将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 是指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它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人类对生活 环境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一般来说,广义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 面。 狭义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套文化心理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 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信仰等,其中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沙因认为: “文化是更深层 的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条,它无意识地发生作用,并以一种被人们视为理所应然 的方式规定着组织对自身及其环境的认识。 ” 在此文章,把文化限定在观念的范围内来理解,将文化理解为特定群体中规范人们行动的 一种观念存在,是通过这一特定群体而表现和传承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知识 爱德华泰勒,连声树译.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 出版社,1992:112. 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15. 丁恒杰.文化与人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51.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32. 朱国云.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j.江海学刊,1997(2):51.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理论分析 12 体系的整体。 二、教师文化 依据上述对文化的界定,我们理应推出教师文化的内涵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亚文化,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以及行 为反应等等。 根据这一理解,教师文化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教师的思想观念层次、价 值体系层次和行为模式层次,这三方面共同构成教师文化整体。 另有学者把教师文化看作是组织文化或群体文化,是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环境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这一观点将教师文化划分为 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显性文化又称为物质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 来的教学技能等以及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制度文化,即约束教师的规章制度、教师之间的人 际交往方式和行为规范;精神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深层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等,体现教师的精神面貌。 还有学者对教师文化的理解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考虑。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在 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或者在更加广泛的教师社区之间,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观、 思维体系和处事方式。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在教师文化范畴内的成员之间具有典型意义的相 互关系的类型和联系的方式,教师文化的形式体现在教师与同伴之间关系的特定联系方式。 实质上,教师文化就是以教师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外显于校风、教风,内隐于教师心 灵深处。通常具有内隐性、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8910.103-2025液晶显示器件第10-3部分:环境、耐久性和机械试验方法玻璃强度和可靠性
- 行政法学与决策科学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应试经验与试题及答案
- 生产部火灾应急预案模板(3篇)
- 行政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3篇)
- 企业澡堂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行政法与科技监管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结合考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热点话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地理会考简答题思路模板
- 鼻饲误吸的预防与处理
- 2025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自体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 19电学专题实验-《练习使用欧姆表》专项提升(含答案)
- 《无人机操控基础》课件
- 2025年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限公司招聘(9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铍箔及铍合金箔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4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材料分析题(解析版)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