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磷溪侨光中学 苏秀銮教学理念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千古以来中秋词中最著名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此词为苏轼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的个人得失、思亲情怀,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哲学高度,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热爱。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起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及体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熟读成诵。2、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想象与拓展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教学过程(课前:PPT视频但愿人长久的伴奏音乐中进入课堂准备,创设课堂古典的情境氛围。)一:情境导入。(欣赏月亮图)引入:我们中国人是喜爱月亮的,特别是十五的圆月,因为圆月与团圆、圆满联系,我们民俗中也有很多“圆”的载体,像正月十五元宵是圆的,中秋月饼是圆的,年夜团圆饭用的大圆桌,但并非事事都能圆满,穿越千年时空,北宋的苏轼在中秋夜就独自面对圆月,有此有了别样的感悟,下面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水调歌头(幻灯出示题目和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二、听PPT视频诵读课文(幻灯出示,提示学生听读注意生字读音,词的节奏停顿、朗读的语气语调,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然后学生自由读,初步了解内容;指读,师生点评指正。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三、学生默读,结合注释自学理解词义,标注出不理解或需借助注释才能解释正确的词;学生质疑难解词句或重点词句的意思,可自己自问自答也可指名同学回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胜”“ 似”“ 何事”等词义。四、师提出问题:苏轼写词时身在何处?心在何处?五、想象画面,深入意境。1、文章营造了几幅画面?把酒问天 起舞弄影 对月难眠 翘首祝愿2、选择一个画面,发挥想象,描述出画面,可添加词人的神态、动作、心理以及相关环境的一些细节,使画面更生动。请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我透过 这幅画面,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 示例:我透过把酒问天这幅画面,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一身素衣,独立在庭院中,在静谧的月光下,在习习的秋风中,他双眉不展,面带醉意,紧握酒杯,高举过顶,仰面苍穹,长叹道:苍天啊,这撩人的明月究竟何时就开始朗照大地?真想知道今晚皎洁的月宫之上、琼楼玉宇之间是否也是团圆的中秋!好想驾一缕清风,离开这充满纷争的人间飞入九天仙境,可是,那广寒宫的清冷我一个凡人又怎么能够忍受?3、学生选择画面进行描绘,师生点评。六、质疑深入词心。1、请围绕词中人与人、人与月的关系,选择一个角度,自己提一个值得思考的、具有发现价值的问题,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请同学回答,以加深对词人情感的了解。(学生无法提出相关问题则教师提问:为什么苏轼开始时说“欲乘风归去”,后来又觉得“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千里共婵娟”是对谁的劝慰?)解答以上问可加入苏轼写浣溪沙“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词时的处境困顿、劫后余生的处境介绍,点明苏轼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在一番迷茫思索后有所解脱,保持豁达乐观,所以在写这首水调歌头时他也是这种豁达乐观,这是他的个性使然。问总结出对自己及天下人的劝慰。承此再发问“苏轼身在何处?心在何处?”并总结“身在失意的仕途,心系天下人”七、 协力研讨,感悟诗情1、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词人逆境中豁达乐观情怀及思亲之情。2、情感渗透:当挫折来临时,你会如何面对?学生自主发言八、 知识巩固、拓展(幻灯展示)1、 诗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千古名句,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九、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 总结:品读优秀作品,品读精彩人生,本节课在想象的意境中,我们体会到作者逆境中豁达乐观的情怀和思亲之情。十一、 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并课后再搜集一些,背一背古人以月亮寄托自己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2、以“月”为载体,写一段融情于景文字。十二、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大多数能掌握知识点,感悟其中的情感。其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清晰准确的锻炼理解能力和感受作品深层情思的能力。十三、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讲解文章内容的同时,通过朗读、自由鉴赏、品读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