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高三生物 单元测试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人教版生物2013高三单元测试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2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3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b48c52d57 4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b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d“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5. 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变得颈和前肢都要很长b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6.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c不断的产生新基因的过程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7.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有隔离存在b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使不同区域种群彼此无法交配c生殖隔离专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8. 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9. 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是,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型为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a81%、18%、1% b81%、9%、1%c18%、81%、1% d45%、45%、10%10. 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年在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11.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用现代化进行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南美不同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南美同一种雀种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地雀d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12. 下图表示4种不同森林环境的树于样品,在一个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环境中释放了1000只白色的和1000只黑色的飞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飞蛾和135只黑飞蛾。该城市附近的树干很可能类似于 ( ) 13.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14. 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15.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亲代组别1组(一对蝇)2组(一对蝇) n组(一对蝇)子代分两份处理a施ddtb无ddta施ddtb无ddta施ddtb无ddt结果存活较少全部存活存活较多全部存活存活很少全部存活选择淘汰淘汰淘汰保留淘汰淘汰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二非选择题16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1)该植物的a的基因频率是_。(2)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4)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_,进化的实质是_。17.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娥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2)实验步骤: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地区b;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3)_ _;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4)结论: _。(5)分析与讨论: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_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实验步骤:_。结果与分析:_。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b b c dd c a a d aa b c c16.(1)55 (2)42.532.555 (3)没有发生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4)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17. (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 (2) 1)非工业污染区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3)见图(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