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 专题二 实验专题内文部分课件.ppt_第1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 专题二 实验专题内文部分课件.ppt_第2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 专题二 实验专题内文部分课件.ppt_第3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 专题二 实验专题内文部分课件.ppt_第4页
广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 专题二 实验专题内文部分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实验专题 第二部分专题训练 考情分析 考题解读 广东中考实验题每年的分值为19分 从内容上可分为直接测量型实验 间接测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三个方面的考查 侧重对课本原始实验的内容 操作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 对课本实验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一般列入综合能力部分考查 考点精练 考点1直接测量型实验1 这类题目在中考中是必考题 也是要求考生不能失分的题目 通常以实验题的第一小题出现 直接测量型实验重点考查仪器或仪表的读数 2 测量实验常用十一种仪器仪表 停表 刻度尺 温度计 天平 量筒 弹簧测力计 电流表 电压表 电能表 速度表 3 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 要求学生会根据测量范围选合适量程和根据精确度选分度值 会正确操作与读数 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用每种仪器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所使用的仪器零刻度线的位置 调零 分度值 测量范围等 例如 温度计 含体温计 的使用和数据读取方法 量筒的数据读取方法 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及使用 电路开关闭合前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 天平称量前调节和使用规范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的调零 试电笔的正确使用 以及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调零 量程选择 正负接线柱和串联还是并联等 这些操作上的规范性问题 会经常嵌入试题中 一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 如图2 2 1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 50 考点点拨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必须明白其分度值是多少 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若估读值为 0 也要补上 二 用秒表测量时间2 2016株洲模拟 图2 2 2中停表的读数为 s 100 3 考点点拨 秒表内圈的单位是 分钟 外圈的单位是 秒 秒表读数先要弄清楚内圈和外圈分度值 图中内圈为分针 分度值为30s 外圈为秒针 分度值为0 1s 内圈与外圈的分度值关系 内圈分针小于30s 读外圈小于30s的读数 内圈分针大于30s 读外圈大于30s的读数 三 用量筒 量杯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 2016德州 某同学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 其过程如图2 2 3所示 则石块的体积是 18cm3 考点点拨 量筒 或量杯 读数时 要先看清量筒 或量杯 的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 四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4 2016上海 在图2 2 4中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 读数为 n 0 5 2 4 考点点拨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 要先估测待测力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先校零 读数时要注意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读数后要加上单位 五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5 2016孝感 调节好天平 将石块放入左盘 天平平衡时 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2 2 5所示 小石块的质量是 g 58 考点点拨 使用天平时 要先调零 称量时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六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6 2016重庆 小彬同学取0 5kg的碎冰 用温度计测出其初温如图2 2 6所示为 10 考点点拨 1 使用温度计测量时要看清分度值 2 实验室温度计要看清液柱方向 弄清楚示数是在0 的上方还是下方 七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7 如图2 2 7所示的电表是用来测量 强弱的 若使用的是 和 3 接线柱 则此时的示数是 a 若使用的是 和 0 6 接线柱 则此时的示数是 a 电流 1 4 0 28 考点点拨 电流表读数时要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再看指针对应的位置读数 八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8 2016靖远 如图2 2 8所示的甲 乙两电压表的示数 甲表的示数为 乙表的示数为 1 4v 9v 考点点拨 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样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再看指针对应的位置读数 九 用电能表测量电功9 2016六盘水 小明家电能表本月初的示数为 本月底的示数如图2 2 9所示 小明家本月消耗的电能为 kw h 如果按0 5元 kw h 的电价计费 本月应付电费 元 该电能表的参数表明 小明家能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得超过 w 130 65 2200 考点点拨 电能表的单位是kw h 度 最后一格的数字是小数位 十 用速度表测量速度10 图2 2 10是汽车速度计 此时的速度是 70km h 考点点拨 速度表的读数单位是km h 综合训练1 如图2 2 11所示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 a 或 b 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乙图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0 1 b 1 35 1 8 2 2016贵港模拟 如图2 2 12所示 机械停表所记录的时间为 s 等于 h 1116 0 31 3 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其速度表如图2 2 13所示 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km h 合 m s 按此速度匀速行驶360km 所需时间为 90 25 4h 4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游码归零后 发现指针如图2 2 14甲所示 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 左 或 右 调节 使天平平衡 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 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 盘 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 2 14乙所示 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如图2 2 14丙所示 将被测物体放入量筒中 被测物体的体积是 cm3 左 右 32 2 16 5 如图2 2 15所示 测力计的量程是 n 每个小格表示 n 所测物体的重力为 n 0 5 0 2 2 2 6 导学号82984565 如图2 2 16所示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b 7 如图2 2 17所示 甲图中正确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是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b 48 14 8 如图2 2 18所示的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其中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读数是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热胀冷缩 乙 35 42 0 1 37 8 缩口 9 在做 用电流表测电流 的分组实验中 取出电流表 发现电流表指针指在图2 2 19甲所在位置 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若把电流表接入电路试触时 电流表的指针也如甲所示 原因是 正确调整后 把电流表接入电路 闭合开关试触时出现乙和丙的情形 形成图2 2 19乙的原因是 形成图2 2 19丙的原因是 丙图造成的危害是 用螺丝刀进行校零 正负接线柱接反 所选的量程太大 所选的量程太小 烧坏电表 10 如图2 2 20甲所示的电路中 当闭合开关后 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2 2 20乙所示 则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v和 v 9 6 2 4 11 李安家5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2 2 21所示 其额定电压为 此时的读数为 若6月底电能表示数为140 0kw h 那么6月份他家消耗了 kw h的电能 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1000转 表示此段时间内用了 度电 220v 120kw h 20 0 33 考点2间接测量型实验间接测量型实验是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 先测出关系式中其他各物理量 然后再求出该物理量 主要有 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 用天平或弹簧测力计和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用电器的电功率 用电能表和秒表测家庭用电器的电功率等 对这类实验 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 然后确定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总结实验结论 并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 1 小明在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2 2 2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 图中圆圈内数字是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 小时 分 秒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 sab cm tbc s vac m s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 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 大 或 小 分析图中数据 不考虑实验误差 从斜面顶部下落的物体 填 是 或 不是 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 4 00 1 0 03 大 不是 2 完成实验后小明回顾了下课本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还有刻度尺 停表 请帮助小明正确读数 图2 2 24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2 2 25所示停表读数为 s 220 6 2 58 3 小明在测完小车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图2 2 26所示装置去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速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对小车下滑快慢因素进行了猜想 猜想1 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2 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猜想3 与下滑物块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1 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测出下滑时间 通过测量 发现每次下滑时间不同 于是得出猜想1是正确的 请对小明这一探究作出评价 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保持斜面的长度不变 小明用粗糙程度相同 质量不同的小车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可以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为 通过本实验得出猜想 是 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的 1 25m s 3 不正确 4 小明通过课外学习 知道物体运动速度还可以用频闪拍照方法来测量 如图2 2 27所示是小明利用频闪拍照得到某小球从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过程的照片 o点是小球的出发点 a b c d e 其中e点图中未标出 是相机每隔0 1s曝光一次拍摄小球的位置照片 分析闪光照片 容易得出小球从o点出发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相应数据 可以不估读 请完成表格中未填写的数据 25 00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该小球从静止出发后的路程与 成正比 若照片上位置与实际位置间距比例是1 10 则小球从d点至e点的平均速度 m s t2 9 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 五一节 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 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 金 19 3 103kg m3 他们选用托盘天平 量筒 细线 烧杯和水等 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 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 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 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并记下水的体积 e 将饰品放在左盘中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1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 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e d c 2 在调节平衡螺母时 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 如图2 2 30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 左 或 右 端调节 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 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 当天平再次平衡时 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 2 30乙所示 则饰品的质量是 g 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 如图2 2 30丙所示 则饰品的体积是 cm3 4 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 g cm3 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 5 实验步骤d中 适量的水 的含义是 右 182 6 10 18 26 能够浸没饰品 6 量筒体积读数时要 7 若细绳体积不可忽略 测量结果会比真实值 填 偏大 偏小 或 一样 8 若实验中先测量实心饰品的体积 抹干后再放到天平测量质量 则测量结果 填 偏大 偏小 或 没影响 9 若测量过程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 老师给学生一个溢水杯继续测量 请简述测量饰品体积的方法 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偏小 没影响 步骤 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将饰品缓慢浸入溢水杯中 同时使溢出的水流进烧杯中 不再溢水之后 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则 10 若实心饰品体积太大 某同学想用如图2 2 31所示方法测量实心饰品的体积 实心饰品体积为 若实心饰品质量为737 1g 则实心饰品的密度为 g cm3 按照测量步骤 饰品体积测量值会 填 偏大 偏小 或 没影响 70ml 10 53 偏大 11 若饰品密度较小 放入水中时是漂浮在水上的 请你想办法测出饰品的体积 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使用针压法 使饰品完全浸没在水中 记下饰品和水的总体积v2 则饰品体积为v2 v1 另外一位同学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 读出体积为v1 将饰品放入水中 漂浮 静止后读出体积v2 用细针按住饰品 将饰品完全浸入水中 读出体积为v3 则饰品的密度表达式 3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横梁静止时 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 如图2 2 32甲所示 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右 2 小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0g 取适量液体作为样品倒入烧杯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 2 32乙 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 量筒中的液面如图2 2 32丙 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则液体样品的质量m g 密度 g cm3 3 小亮用这种方法测出液体密度比真实值 填 偏大 或 偏小 4 现要求更精确的测量液体密度 小亮调整了实验步骤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液体 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33 0 66 偏大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 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 b c d a 4 小亮在完成上面试验后想用一自制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 小亮的实验过程如下 将一支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 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 如图2 2 33甲 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 将其放入水中 竖立静止后 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 0g cm3 b 将其放入植物油中 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 9g cm3 c 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 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 1g cm3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 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 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 8g cm3刻度处 1 如图2 2 33甲所示 小明制作的密度计 你认为刻度0 9应该在 填 p 或 q 点 2 在实验步骤c中 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对不对 3 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 液 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 如图2 2 33乙 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 铅笔的横截面积为s 请你推导出h与 液的关系式 用给定的字母表示推导结果 p 不对 三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 5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3v的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电路如图2 2 35甲所示 1 某同学连完电路后 用开关试触时 发现电流表迅速摆到最大刻度 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2 如图2 2 35乙是根据图2 2 35甲连接的实物图 请指出错误 并更正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前没有接入最大阻值处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如答图2 2 1所示 3 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4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5 若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改变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 电流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 原因可能是 6 如图2 2 36所示 是某同学测量小灯泡阻值得到的电压表 电流表的示数 电压表为 v 电流表 a 计算电阻为 保护电路 改变电灯泡两端电压 得到多组数据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远小于灯泡阻值 1 5 0 3 5 7 正确连接好电路后 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 但电流表无示数 原因可能是 8 按照图2 2 35甲所示电路图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示数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灯泡断路 变小 9 图2 2 37是某同学测量小灯泡电阻时记录多组电压 电流所描绘出的图象 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 填 恒定不变 或 变化 的 原因是 10 本实验中是否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为什么 11 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 变化 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 不用 小灯泡电阻不是恒定不变的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无意义 14 3 四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6 小华在 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所用电源电压恒为3v 小灯泡上标有 3v 字样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将图2 2 39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如答图2 2 2所示 2 画出电路图 如答图2 2 3所示 3 闭合开关前 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端 填 左 或 右 闭合开关后 发现灯泡不亮 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有示数 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 这个故障可能是 开关闭合后 电压表有示数 电流表无示数 故障可能是 若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 可能原因是 4 如果灯泡的阻值为10 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 电流表有量程0 0 6a和0 3a两档 电压表量程为0 3v和0 15v两档 那么电流表量程应选 档 电压表量程应选 档 右 灯泡短路 灯泡断路 开关处断路或滑动变阻器断路 0 0 6a 0 3v 5 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 小华进行了8次测量 并将有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在第1次实验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是 灯泡实际功率太小 6 闭合开关 发现小灯泡两端电压只有1 8v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 端移动 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 v 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左 3 7 分析表中信息 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灯泡越亮 0 615 越大 考点3声学探究实验 1 小明课余时间利用薄钢尺 桌子 硬纸片 自行车等器材 探究音调高低跟振动快慢 频率 的关系 他的探究过程如下 1 如图2 2 41甲所示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 先使其伸出桌边少许 2 拨动钢尺 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3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长一些 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前后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一样 4 如图2 2 41乙所示 将硬纸片接触自行车车轮的辐条 先慢慢转再快些转 听一听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何变化 请你根据上述探究过程 帮他进行分析论证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 振动 发出声音的音调 自行车辐条转得越快 频率 音调 越慢 越低 越大 越高 2 图2 2 42如图2 2 4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 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 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 真空不能传声 3 现给你如下器材 钢尺一把 木梳一把 音叉 乒乓球 系细线 橡皮筋 鼓 纸张 小锤 请你任选器材 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 提出问题 猜想或假设 器材 主要步骤 探究结论 声音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钢尺一把 木梳 用钢尺拨动木梳齿 先慢后快 比较声音的高低 振动快 或频率高 音调高 振动慢 或频率低 音调低 考点4光学探究实验一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 如图2 2 44所示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 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 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2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 填 能 或 不能 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 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 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 你的方法是 使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不能 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 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 应当改变入射角 5 为了方便实验观察 实验宜在 填 较亮 或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 6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f点 光将沿of方向射出 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 反射光线 填 存在 或 不存在 7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 镜面 或 漫 反射 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 较暗 存在 漫 8 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o点 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 由此可以得出光路是 的 9 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 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格处理好以后 小明总结实验数据得出 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角 入射角 oe 可逆 等于 10 但是另外一位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 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 30 45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 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 如下表所示 经检查 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 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测量的不是反射角 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二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 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得到如图2 2 47所示实验现象 1 界面是 入射点是 入射光线是 法线是 入射角 是 折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pq o ao nn aon ob bon 2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结果表明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三者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 光垂直射到水表面时 在水中的传播方向 3 如果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射入 则折射光线会沿着 方向 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光路是 同一平面内 法线 偏折 小于 增大 不变 oa 可逆的 4 根据光路可逆和上面得到的实验数据可知 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 入射角 填 大于 小于 或者 等于 折射角 5 图中还有一条光线没有标识 这条光线是 光线 实验说明 在分界面光不但发生折射 同时还会有 6 认真观察实验光线的亮暗 会发现光线oa亮度较ob光线更 填 亮 或 暗 小于 反射 反射 亮 三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采用如图2 2 4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为了便于观察 实验应在 填 较亮 或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 2 实验中要选 填 较厚 或 较薄 的玻璃板 原因是 3 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4 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 的放上平板玻璃 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较暗 较薄 避免玻璃板前后出现两个像 不易探究成像特点 玻璃能透光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竖直 5 实验中选用两个相同蜡烛是为了探究 在移动蜡烛a的过程中 像的大小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6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 填 前 或 后 7 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直到 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 却好像点燃了 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 光屏 填 能 或 不能 承接到像 说明像是 填 虚 或 实 像 8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不变 前 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不能 虚 到平面镜的距离 9 只点燃蜡烛a 移动蜡烛b使其与a的像完全重合 如果以5cm s的速度使蜡烛a远离玻璃板匀速移动2s时 蜡烛b应 填 远离 或 靠近 玻璃板 cm 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0 实验中多进行几组实验的目的是 11 如图2 2 50所示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12 某同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测得的数据如下 远离 10 使实验规律更具普遍性 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能完全重合 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 你会发现第二次的数据略有差异 这是实验过程中允许的误差 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这次误差可能是由于测量人造成的 或读数读的不准等 请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可能会导致这个误差的产生 可能是没等到像完全重合就测量 13 如图2 2 51所示 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 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 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 填 水平向右 水平向左 竖直向上 或 竖直向下 运动 14 把蜡烛和玻璃板移开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 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 发现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 填 垂直 或 平行 竖直向下 垂直 15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 的 像 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6 在上面的实验中 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蜡烛 但是 我们确实看到平面镜后面有蜡烛 这是为什么 如图2 2 52所示 点光源s向四处发光 一部分射向平面镜的光线 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 引起视觉 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我们感觉光好像是从图中的s 发出的 而实际上s 并不存在 因此我们把s 叫做s的虚像 正立 虚 相同 垂直 相等 准确来说 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 以后射入眼睛的 由此可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反射 光的反射 四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采用如图2 2 5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 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知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 将蜡烛 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 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这是为了 3 将蜡烛逐渐移近凸透镜 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 在光屏上分别找到 的烛焰的像 仔细观察物距 像距的大小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像的虚实以及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10 0 同一高度上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清晰 4 请你将相关实验数据表格填写完整 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等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不成像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5 凸透镜成实像时 当物距缩小时 像距 像也 6 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 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 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如图2 2 55所示 增大 增大 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填字母序号 的成像特点 a 放大镜b 投影仪c 照相机 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 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 应进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序号 a 将蜡烛左移 光屏左移b 将蜡烛左移 光屏右移c 将蜡烛右移 光屏左移d 将蜡烛右移 光屏右移 c d 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 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70cm刻度线处 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 通过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 填字母序号 的像 a 倒立 放大b 倒立 缩小c 正立 放大d 倒立 等大 7 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如果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中心 则屏上的像是 填 不完整的像 亮度相同的完整的像 或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 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填 上 或 下 方 d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上 8 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 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如图2 2 56甲所示的位置 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若撤去光屏 人眼在图示位置 填 能 或 不能 观察到蜡烛的像 能 9 小刚完成实验后 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 调节光屏的位置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取下远视眼镜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 填 远离 或 靠近 透镜 远离 10 小刚同学将透镜 蜡烛及光屏置于光具座上 如图2 2 56乙 做成像实验 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 像距v 物像间距l l u v 绘出的图象如图2 2 56丙所示 以f为长度单位 由图可知 要想成实像 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4f 经 百度 发现 物理学中 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 新概念 放大率合乙 丙两图 可知当物距u 1 5f时 n 2 考点5热学探究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在 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 的实验中 1 图2 2 60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时不要碰到杯壁和 2 为了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 小明应选用图2 2 60 填 乙 或 丙 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 2 热胀冷缩 杯底 丙 3 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4 烧杯中要装有适量的水 适量是指 5 由图2 2 60丁可知 该物质是 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6 0 t1内物体处于 态 t1 t2内物体处于 态 t2后物体处于 态 7 0 t1内温度变化比t2后 填 快 或 慢 这是因为该物质的固态比热容比液态比热容 填 大 或 小 8 由图2 2 60丁可知 该物质的熔点是 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水能够浸没固体 晶体 固 固液共存 液 快 小 80 9 图2 2 60丁中 该物质在t1时具有的内能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在t2时的内能 10 通过实验可知 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 但要继续 热 小于 不变 吸 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 在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中 1 如图2 2 63所示 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 b是读数过程 c是读取的温度 图a中操作的错误是 图b中读数的错误是 若操作正确无误 根据图c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 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水的沸腾实验时 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请你提出两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3 小明他应采用图2 2 64 所示的方法点燃酒精灯 完成实验后要熄灭酒精灯应采用图2 2 64 所示的方法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俯视读数 48 减少水的质量 提高水的初温 乙 丁 4 图e中 填 甲 或 乙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理由是 5 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 6 如图f 是小明做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 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7 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你认为原因是 8 水沸腾时 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 白气 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甲 水沸腾后上下温度一样 气泡大小受液体内部压强影响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气泡受到的压力越大 气泡越小 内部和表面 水沸腾时吸热 温度不变 99 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三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 如图2 2 67甲所示是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的实验装置 1 实验中要求烧杯中装有质量 初温 的两种液体a和b 采用的是 的实验方法 2 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 在两种液体中 同时加热 相同 相同 控制变量 浸没 3 用 测出液体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 还可以采用加热相同时间 比较两种液体的 温度低的吸热能力 4 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 5 组装器材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不要碰到烧杯杯壁和 6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 加热液体a所用的时间如图2 2 67乙所示 为 s 停表 温度 强 使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一样 杯底 80 7 上述实验中 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 其比热容较 填 大 或 小 8 小红想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她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 初温都是室温的液体a和液体b 在瓶口扎上气球 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 如图2 2 68所示 大 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 甲 或 乙 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 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 应对 填 甲瓶 或 乙瓶 加热的时间长 此实验表明 比 的比热容小些 甲 乙瓶 液体a 液体b 考点6力学探究实验一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小伟要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猜想1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猜想2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猜想3 接触面积的大小 猜想4 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快慢有关 接下来小伟通过图2 2 70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 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 这样做是根据 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 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 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2 他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 匀速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甲和丙 接触面越粗糙 3 小伟要探究猜想3 他将木块切去一半 重复甲的操作过程 如图丁所示 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 答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可以采用 的方法来验证猜想3 4 小伟要探究猜想4 他按照甲图分别以不同的速度 拉动物体 观察拉力大小 若 说明摩擦力与速度有关 反之则无关 不可靠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将切下的木块叠放在被拉木块上面 匀速 拉力大小不同 5 在实验过程中小伟发现很难控制匀速拉动物体 于是采用图2 2 71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 在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 滑块恰好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为测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测量 所需测量仪器是 把毛巾铺在木板上 发现需要装入更多的沙子 滑块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 小伟想用钩码代替沙桶 请你对此作出评价 沙和桶的重力 弹簧测力计 压力一定时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方便得出钩码重力 但无法连续改变拉力大小 难以调整平衡 6 实验后聪明的小伟认为测量摩擦力可以不用二力平衡解决 于是采用了如图2 2 72所示的实验方法 发现效果更好 小伟 填 一定 或 不一定 要匀速拉动下面的木板 7 除了上面实验中提到的滑动摩擦力外 还有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利用如图2 2 73 填 甲 或 乙 所示的装置拉动物体运动 是因为 摩擦力小于 摩擦力 不一定 乙 滚动 滑动 二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在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小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 小桌 海绵 砝码 木板 设计了图2 2 75所示的甲 乙 丙三个实验 1 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图 填 甲 或 乙 其大小为 重力与砝码重力之和 2 小明是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这种方法叫做 乙 小桌 海绵凹陷程度 转换法 3 通过观察图 后得出 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的结论 4 通过观察图 后得出 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的结论 5 后面小明又做了图丁所示的实验 通过对图丙 丁的比较又得出 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的结论 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6 通过实验可知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改变 来实现 7 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上用物理量 来反映 乙 丙 甲 乙 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受力面积的大小 压力的大小 压强 8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有时需要增大压强 有时需要减小压强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c 9 小明可否用图2 2 76所示的两幅图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为什么 10 实验中选用海绵垫而不选用木板的原因是 不可以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一样 海绵垫形变明显 实验结果易于观察 三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小宇在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 1 如图2 2 78甲所示 杠杆的支点为 2 如图2 2 78甲所示 在未挂钩码时 螺母a b的作用是 若实验前 没有挂钩码时 杠杆静止在图2 2 78乙所示位置 应进行的操作是 3 杠杆平衡状态是指 4 实验中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 o点 调节杠杆平衡 把平衡螺母向右调 杠杆处于静止或者匀速转动状态 便于测量力臂 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5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n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6 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 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 调节好杠杆后 在杠杆左边 离支点2格的p处挂有3个钩码 如图2 2 78丙所示 为使杠杆平衡 请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 用两种方法 你的方法是 在右边2位置处挂3个钩码 在右边3位置处挂2个钩码 7 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 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实验 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样做的目的是 8 小宇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 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 如图2 2 79所示 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a 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 便于提供大小不同的拉力c 改变拉力的方向便于得出普遍规律d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使实验结果更具普遍性 c 9 当小宇同学在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如图2 2 78丁位置平衡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并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对应的力臂oa 结果发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于是小宇说 杠杆平衡条件在此种情况下不成立 他说的正确吗 填 正确 或 错误 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10 实验中 用图2 2 80甲的方式悬挂钩码 杠杆也能水平平衡 杠杆上每格等距 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 填字母序号 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不易得出结论d 杠杆受力不平衡 错误 oa不是拉力的力臂 c 11 若用图2 2 80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 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 此时拉力的力臂将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后两空均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1 8 变小 变大 四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4 小明 小平 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 若小明 小平两人用图2 2 82所示的相同的定滑轮和动滑轮 但绕线方法不同 且小平的更省力 请帮助他们绕好线 如答图2 2 4所示 2 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原理 从表中和数据可知 1 2 3次实验数据是采用 填 小明 或 小平 的装置实验得到的 4 5次数据是采用 填 小明 或 小平 的装置实验得到的 小平 小明 在实验操作中应沿 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若某同学在实验时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则所测得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实验相比将 填 偏大 不变 或 偏小 若忽略绳重和所有摩擦 从1 2次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所用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为 n 实验数据中有一组是错误的 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数据 改正后计算出总功为 j 比较第 次实验和第 次实验分析得出 使用同一滑轮组 对机械效率无影响 竖直 匀速 偏小 1 6 4 0 66 1 2 物体上升的高度 比较第1 3 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有关 3 利用小明和小平的实验装置 你认为如何来探究绕线方法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 绳重 或动滑轮重力等 分别在小明和小平的装置上挂上相同的重物 竖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使重物上升相同高度 读出拉力大小 计算并比较两者的机械效率 4 小明 小平发现无论怎样改进装置 机械效率都低于1 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5 通过实验 你认为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至少写出两种 6 除了利用滑轮组测量机械效率 还学过利用其他机械测量机械效率 如利用斜面和杠杆测量机械效率 如图2 2 83甲 乙所示 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有 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有 必须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增加重物重力 减小动滑轮重力和绳重 斜面的倾斜角度 斜面的粗糙程度等 杠杆自身重力 重物重力等 五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 一组同学用如图2 2 85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实验中铁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 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所示的实验数据 1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 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同一种液体中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越大 2 小刚在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 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 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 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 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 发现 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 还与 有关 液体的密度 3 在对比两人数据时他们还发现 即使在不同液体中 铁块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 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 酒精的密度小 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 水的密度大 排开水的体积就小 受此启发 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 相等 于是 两人又用图2 2 86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大小 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 bdca c操作中要求烧杯中盛的水达到 若水过少 铁块受到的浮力会 填 偏大 偏小 或 不变 若图中f1 f2 f3 f4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 成立 由此验证了小强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 4 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 表一 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 烧杯口 偏小 f1 f4 f2 f3 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 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 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 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 请写出两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 弹簧测力计估读造成的误差 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 六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 某同学在探究 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 实验中 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 2 88甲所示 a为小球 b为木块 1 前两次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在第3次实验中 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2 2 88乙所示 a为木块左侧面的初位置 b为木块左侧面的末位置 大 中 24 5 小 根据表格和图2 2 88中的信息 将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 这个实验中 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 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 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 填编号 距离 认识电流大小时 用水流进行类比 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用酚酞试液滴入溶液变红色来判断溶液呈碱性 3 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4 该实验的探究结论是 5 如果第1次实验中 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 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 解决的办法是 6 如果用圆柱体代替小球做该实验 其好处之一是 让小球落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物体速度相同时 质量越大 动能越大 改用更大质量的物块或者降低小球下落时的高度 有利于使木块沿着与木板长边平行的方向运动 7 如图2 2 89为某段道路的标志牌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 对机动车限定最高行驶速度 对不同车型限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机动车质量一定时 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制动距离越远 所以要限速 速度相同时 质量越大 动能越大 制动距离越大 8 他猜想 物体动能大小还可能与物体速度大小有关 如图2 2 90所示的实验装置是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该实验的探究结论是 9 通过实验探究 发现质量和速度都是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得出实验结论后 又提出了新问题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一样大吗 该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 收集了一些物体的动能 如下表所示 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表中数据 你认为在 质量 和 速度 这两个因素中 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的是 质量一定时 速度越大 动能越大 速度 10 另一名同学想利用如图2 2 91所示装置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让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的程度 撞击同一木块 该方案是否可行 若 不可行 他按此方案操作 他会看到的现象是 木块最终移动距离相同 考点7电学探究实验一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 某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1 设计实验电路图 在图2 2 93所示的甲 乙 丙三个电路图中 图最好 实验通过 大小和灯泡亮度反映电阻大小 2 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这个探究中 主要变量是 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3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 规格 材料如下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他们按照图2 2 93丙连接了如图2 2 94所示的实物电路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丙 电流 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