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试题.doc_第1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试题.doc_第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试题.doc_第3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试题.doc_第4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下期高一精英对抗赛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2、“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a.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产量b.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业产量c.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3、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4、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a.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5、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6、明人宋应星说:“(缙绅)稍有羡金,必牢藏,为终身与子孙之计。其在今日有钱闲著者,惟恐子息不生,耽耽访问故宦之家,子孙产存而金尽者,与行商坐贾有能而可信者,终朝俵放,以冀子钱”。从中可以看出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c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 d缙绅借款无资格限制7、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买卖頻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8、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四年,智贾租得常田一亩,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据此可知() a均田制已经瓦解 b租佃制在全国范围推广 c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d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 9、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10、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 c百家争鸣的需要 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11、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表明当时()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c市民阶层逐步扩大 d商税是宋代的重要财政收入12、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a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b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c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d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 13、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b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d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 14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15、唐太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这表明() a商人的经济地位优越 b商人的行为违反社会良俗 c抑商观念仍未得到改观 d商人仍未获得自由民的政治地位16、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a重商抑农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17、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18、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19、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20、世界:一部历史总结道:“美洲是一个巨大的富源配置有土地、食物和矿藏,有富饶的劳动力配置机遇、有新市场和新产品。西欧人获得这些资源的优先权,使他们可能创造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说明()a.西欧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发展 b.美洲为西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c.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 d.西欧开创了世界历史新纪元2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c开始了殖民扩张 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22、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自由放任原则 2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24、“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2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26、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一舒克特公司。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峻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这主要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27、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28、189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规定:“凡托拉斯或其他形式成立合同,联合或共谋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任何人如缔结此类合同,或从事任何此类联合或共谋,均应认为是犯罪;任何人如垄断、企图垄断均应认为是犯罪”。这一法案有利于a. 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改变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c. 阻止生产资本的集中趋势 d.保障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29、“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下列结论与材料信息相符合的是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革命国际关系更趋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 b c d30、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 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31、19世纪末,美国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和两家商业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并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渗透到生产领域。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这样诞生了。对这两大财团形成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企业改组、兼并,走向垄断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为其提供条件 d避免了生产中的无计划性和竞争32、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 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洪武后期开始,明代官方的户口统计数字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即便是在“仁宣盛世”时,官方的户口统计数字也只有900多万户,5000余万口。较洪武十四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事实上,明代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中叶后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使明代的实际人口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从洪武二十六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150年中,北方五省的实际人口即1550万人增至267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34。南方地区虽然农业可开发土地的数量不如北方,但由于农业生产力的相对提高、商业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也相对增强,并促动了人口的潜在增长。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工业革命对欧洲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尽管19世纪期间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时欧洲大陆的人口却是1750年时的3倍以上。此时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农、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俄国以西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饥荒已成为对过去的回忆。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此外死亡率也因预防或治愈疾病而急剧下降。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 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因而,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以致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平衡。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1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中西方人口变化谈谈你的认识。(4分)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约从15世纪30年代起,(明朝)政府正式取消了用银的禁令,大部分支付都用白银。当时大明宝钞还在发行,民间则使用白银支付,在纸币贬值的情况下,民间用白银来保存自己财富的价值,对于白银的需要,超过商品流通对于货币的正常需要。白银货币化使得明代国家的货币垄断权受到削弱,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经济控制力严重弱化,明朝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专制王朝拥有的资源更多地让位给市场。 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材料二、17世纪,英国和荷兰也开始把西班牙白银运往东方。1601162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出75万英镑的西班牙白银(约合250万杜卡特)到远东,多数流入中国;崇祯十年(1637年),该公司船只首次到达中国。“没有卖出一件英国货,只抛出了八万枚西班牙银元。”材料三、苏州府吴江县的盛泽镇原为一个荒村,弘治初年居民也不过五六十家。正是在这一时期,居民开始从事丝织业。至万历、天启年间,成为全国闻名的丝业巨镇。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说道盛泽镇的繁华:“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养蚕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稠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府货币政策的变化。(2分)(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5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论述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带来的影响。(8分)35、(14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6分)(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2分)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分析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男耕女织以及封闭性的小农经济,故本题选择d。 2、【答案】d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可以看出但时出现了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所以本题选b,a项不符合史实,制瓷业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熟了,c项与“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不符,d项材料没有体现。4、【答案】a 5、【答案】d 6 b 7 d 8、【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租佃制 【解析】均田制瓦解在唐代中期,而非开皇四年,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租佃制在全国范围推广,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非隋文帝时期,故c项错误;据材料“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和“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可知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答案】d9、【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代,井田制实行于商周时期,故a项错误;唐代实行科举制,故b项错误;秦代已经确立郡县制,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唐代均田制中有永业田,自北魏以来,永业田依法要种桑五十株,产麻地并须种麻十亩,统称桑麻田,故d项正确。 【答案】d10、【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井田制【解析】由于史料证据匮乏和多元史观的出现,史学界对井田制的解读众说纷纭,故a项正确;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故b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西周井田制下的土地禁止买卖,故d项错误。【答案】a 11、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政策,只是不同时期抑商程度不同,宋代并没有放弃,故a项错误;从材料“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说明政府减轻商业的税收,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市场税收问题,并没有反映市民阶层逐步扩大,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农业税是古代政府财政主要收入,故d项错误。 【答案】b12、【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晋商) 【解析】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是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但材料强调的是山西人会理财,与政治中心无关,故a项错误;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不能说明山西人会理财,故b项错误;票号是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组织,因其执事者山西人居多,故称“山西票号”,这说明山西人重视理财,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与理财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13、【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诗句借商人之口说出商业功能,没有反映商品经济本身是否繁荣,故a项错误;诗句内容没有涉及“工商业阶层”这个集体,故b项错误;“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反映了作者认为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肯定了商业的作用,不是“抑末”,故c项错误;诗人不仅肯定商业作用,而且质问“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表达了为商人争取应得社会地位的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14、【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古代中国的经济明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引进外来作物)【解析】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16世纪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扩张,他们将辣椒带回欧洲,同时随着他们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又将辣椒带到中国,逐渐成为川菜、湘菜等菜系的主要食材,依据时间16世纪前后可知,川菜、湘菜等新菜系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明朝时期,其他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1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因为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期都推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材料中提到商人可以骑马,只能说明此时商人的地位是有所提高,不算是地位优越,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唐太宗时期出现商人骑马,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的现象,宰相对其加以批判,只能代表其个人的见解,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商人地位有所提高的态度,所以不能以点盖全,认为其是一种违背社会良俗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宰相王涯认为商人乘马是一种僭越行为,说明部分人的抑商观念依然存在,故c项正确;材料中商人可恣其乘骑,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说明其人身自由并有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 16、【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材料首先提出了商业与农业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问题,之后“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阐述了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必须二者并重。重商抑农只侧重于商业,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只侧重于农业,故b项错误;材料实际上强调农商并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认为农业与商业要同时协调发展,而没有先后之分,故d项错误。 【答案】c17、【答案】c【解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的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故c项正确;家庭手工业基本不入市场,与材料大多货物来自民间这一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多金商贾尊”体现尊富思想,“人家勤织”“机杼”说明追逐商业利润,故d项符合题意。19、【答案】c【解析】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内容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答案选择c项。20 b 21 a 【解析】材料列举到了很多主义,但是并没有到泛滥的地步,故a项错误;材到料中的“主义”涉及到政治、文化等方面,并不是都有政治色彩,如“浪漫主义”,故b项错误;不能仅仅凭借这些“主义”就说明近现代政治概念都源于欧洲,故c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思想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从19世纪开始各种“主义”出现,是因为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正确。2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商业本位”到“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的信息说明主要是防止货币外流导致商业贸易缺失,故属于贸易保护主义,本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23 a 24、【答案】d 25 d 26 b 27【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同时欧洲资本投向海外,进行资本输出,b项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19世纪末的世界市场中,欧洲凭借其经济实力,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落后地区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是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28 d 29 c3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是指19世纪晚期出现了垄断现象,由于实行自由竞争最终导致垄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