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3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4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镇江期末)“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材料评价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春秋战国分裂割据c秦朝的郡县制d汉朝的郡国并行制2.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上强调:“郡县治,天下安,县级政权的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革,下列不属于其变革规律的是()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3(2014盐城摸底)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b其弊端日益突出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4.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如下图所示的这一制度“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5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62013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 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这里的“雏形”主要指()a由地方以品行推荐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以考试为选拔方式d注重门第和家世 7.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元史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由这些资料可见()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控制取得实质性进步行省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行省制度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元代仿西周,以皇帝为天下共主实施贵族分权abc d8(2014姜堰质检)“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该材料可证实的史实有()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 bc d9(2014南京调研)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10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11(2014无锡交流卷)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12.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2014连云港一模) 中央集权制是国家政体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特殊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遂废诸侯改为郡县,以一威权,以专天下,其意主以自为,非意为民故秦得擅其海内之势,无所拘忌,肆淫奢行,暴虐天下。(东汉) 荀悦前汉纪孝惠皇帝纪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东汉)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三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明)宋濂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秦朝“暴虐天下”的制度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容易“害身丧国”的根源。(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的主要职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节制行省权力的?(8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行政体制”建设的认识。(6分)14.(2012江苏高考)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2分)(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答 案1选d本题考查西汉的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分封制,即郡国两制并行;题干中描述了天子之政在郡与国的执行情况,故选d项。2选d本题考查历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规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规律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3选b本题考查察举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意思是选出来的秀才,却不认识字,选出来的孝廉(就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这实际上反映了东汉末年察举制已失去选拔人才的作用,弊端突出。4选a图示反映的政治制度为三省六部制,该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各自职责及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故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制度。b、c两项包含于a项之中,d项与图示无关。5选b本题引用文献史料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叙述了唐朝给事中狄兼谟封还敕书,皇帝召见他,令之“放行”的事情。按唐朝制度,门下省是负责审核的机构,可以推断给事中是门下省的官员,“封还敕书”表明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给事中不能否决皇帝的旨意。6选c注意时间1 400多年前,即隋唐时期,由此可判断为科举制。公务员选拔的方式主要是笔试和面试,科举制以考试为选拔方式,故选c项。7选b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根据材料信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可知元朝对边疆控制得到了强化,正确。根据材料信息“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可判断正确。行省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正确。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不是实施贵族分权,错误。8选c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题干并未说明元朝设置行省的数量,且初置的是江淮行省,后才改名为江浙行省,不可证实,故选c项。9选c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b两项与史实不符;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d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信息看,内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故选c项。10选d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根据“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可知材料主旨在于突显君主专制,d项最符合材料要求,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11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趋势。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内阁与军机处,共同点都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故选c项。12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地方行政制度。从政治制度的类型来看,d项可首先排除,因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体制;分封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不利于中央集权,a项说法正确;b项“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说法错误,应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满洲族”说法错误,应是蒙古族。1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问第一小问可通过解读材料,材料一中间省略号前后显然是因果关系,应抓住关键信息“郡县”;第二小问应联系秦的统一等史实回答。第(2)问汉初的“创新”是“郡国并行制”,和郡县制相比,其突出的特征是权力世袭,与中央集权冲突,据此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逐一概括;第二小问答出具体节制行省的措施即可。第(4)问围绕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辩证回答即可。答案:(1) 推行郡县制。秦的统一。(2) 郡国并行制。诸侯世袭。(3) 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定期朝觐皇帝、述职;受中央监督;省官互迁等。(4) 坚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防止中央集权过度或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