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经济史检测B卷 农业文明时代经济专练(含解析).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经济史检测B卷 农业文明时代经济专练(含解析).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经济史检测B卷 农业文明时代经济专练(含解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中自悟专题线索,圈定高频考点)(限时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4厦门质检)“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2(2014重庆市五区调研)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男女分工明确3(2014盐城三模)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材料说明当时()a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b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4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5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卷中记载:“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材料反映当时()a早市与夜市开始出现b交易场所与民居界限明显c西域饮食融入都市圈d政府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6(2014济南模拟)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c封建制度走向衰弱,人们道德水平下降d传统农业社会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二、非选择题(20分)7(2014烟台质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8分)(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答案1选b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用犁松土、田地除草、两人或两牛并耕、播种工具等信息可以反映是农业生产技术,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度是指土地归私人占有,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不是农业管理,故d项错误。2选c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不可能生活自然悠闲,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正确表述。3选b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是在西周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新工初工事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说明注重对手工业者技术的培训,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限制手工业生产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介绍是技术培训,当时仍然是官营手工业,技艺封闭不外传,故d项错误。4选b从材料“一州唯两家能织”“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以反映出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没有推广,故b项正确,a、d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毫州的轻纱比较有名,并没说明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故c项错误。5选c“五鼓入朝”不能充分说明早市开始出现,夜市题中根本没有反映,故a项错误;“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交代了交易场所,但是不能反映交易场所与居民界限明显,故b项错误;“胡饼”以及联系当时唐朝都城长安处于中外交流以及民族交流的地理位置,故c项正确;政府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题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6选b明朝时期,人们有吃、有穿、有住但仍未满足,结合明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背景可知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7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分别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与宋朝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史实相结合,可知指的是商品经济;第二小问结合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作答。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回答即可。答案:(1)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学、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2)经济: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