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词二首》教学设计(品读赏析)冀教版.docx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词二首》教学设计(品读赏析)冀教版.docx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词二首》教学设计(品读赏析)冀教版.docx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词二首》教学设计(品读赏析)冀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二首教学设计(品读赏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藕”,掌握“鹊”和“藕”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3、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词句掌握生字新词。2、通过对词的理解,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词的学习、意境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熏陶。4、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重难点分析: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词句的含义。通过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已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但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使其不能深刻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的生平背景,教师适当地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清平乐村居。2、学生背诵。3、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4、出示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6、出示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题目名。7、出示教师介绍黄沙道。二、初读词作,初步感悟。1、自己放声读一读,读通,读顺。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3、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配乐范读。4、女生男生赛读。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 三、走进文本,读中悟意。导入: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在看着什么?听着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呢?1、默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出示阅读提示:(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2)此时此刻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或想到的是什么?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1)随机解释个别词语。(2)相机出示下列语句。出示语句赏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多美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多美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乌啼”的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出示语句赏析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教师引导:你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此时此刻,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耳听着欢快的交响曲。词人拥有怎样的心情?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导朗读。出示语句赏析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教师引导:你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再次读这句词。出示语句赏析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教师引导:你还看到了、听到了什么?从这句诗,你想到了哪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词人此时此刻有怎样的心情?(转急为安、兴奋不已、激动万分)你是从哪里发现的?请你带着词人此刻的心情,再读这一词句。四、品读词作,读中悟情,欣赏诗词意境。1、先配乐,后画面展示。2、仔细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配乐写话。教师导语:此时此刻,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请你拿起笔,静静地想,静静地写,写下那动人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4、画面取名。(1)给自己的文字取名字。(2)交流讨论: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5、师生齐读(或背诵)整首词,整体感知。五、拓展延伸。1、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怎样的风格?(清新欢快、豪放)2、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他的词风有时又沉郁顿挫、悲壮激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六、请你选择喜欢的一项作业。1、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2、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3、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并背上几首。4、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词如梦令,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3、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李清照。4、教师总结补充。5、我们已经大略地了解了一下李清照,那大家想知道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时经历是什么吗?二、读准词句,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如梦令一词,出示自读提示。(1)仔仔细细读上两遍,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2)同桌对读,相互检查。2、指名读如梦令,其他同学注意听,找出生字和多音字。3、“兴尽”的“兴”是多音字,“藕花”的“藕”是个生字。4、齐读“兴”和“藕”字。5、齐读句子“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6、再读如梦今。出示自读提示想想每句中该如何停顿,用何种语气?7、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停顿和语气。8、教师相机指导读法。三、感悟诗情,品读赏析。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做一个有心的小听众,感受老师对这首词的理解。2、了解词作背景和大意。这首词是描写作者少女时代同闺中密友一次游玩的经历,这在讲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是极为难得的!3、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阅字典或询问老师。4、感悟诗情,想象画面。5、这首词大概是什么意思?6、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一读。四、想象画面,美读感悟。1、分句理解,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追问:日暮下的小溪凉亭会是怎样的美丽?亭中的姐妹们又在做些什么?河塘深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是什么惊飞了鸥鹭?3、这么美的景色,谁忍离去,让我们带着“余兴未尽”之情读一读。4、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毕竟天色已晚,而这摇橹而归的途中作者留下什么?带走了什么?5、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背诵。让我们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