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3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3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 鲁教版.doc_第3页
2013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 鲁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练习 鲁教版必修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 BC D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A BC D3景观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解析: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答案:1.A2.D3.B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46题。X|k |B| 1 . c |O |m4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5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花岗岩 B石灰岩C大理岩 D白云岩6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解析:“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山水的形成和发育还与气候、生物、水文等有关。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答案:4.D5.B6.D“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面积占中国整个喀斯特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地。据此回答79题。来源:学,科,网7“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炎热多雨的气候 B寒冷干燥的气候C岩浆岩广布 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8“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角峰 B沙丘C峰林 D风蚀蘑菇9.右图为该地区特殊的景观天生桥,其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解析:喀斯特地貌不仅需石灰岩广布,而且还需高温多雨的气候。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该区常见地貌是峰林。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或淀积作用而形成,天生桥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答案:7.A8.C9.C读我国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C柏树林 D天然草坡X k B 1 . c o m11限制该地区交通建设的原因之一是()A降水较多,施工困难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x k b1 . co mC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D岩石疏松,施工取材困难解析:土壤中CO2浓度越高,酸性就越强,对岩石的溶蚀能力就越强。读图可知,人工草坡的不同深度,CO2浓度都最高。石灰岩广布的应是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如果没有植被保护的话,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使表面的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西南地区是我国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这是由于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制约了交通的发展。答案:10.B11.B“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1213题。12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描述的是()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13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解析:第12题,“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第13题,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答案:12.D13.D二、综合题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w w w .x k b 1.c o m(2)根据左图,试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3)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第(1)题,从右图中的最冷月气温判断为亚热带,再从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3)题,根据左图中的经纬度判断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中碳酸盐岩的符号判断其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其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河流、岩石等方面来回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回答。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2)喀斯特地貌。(3)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貌称为_地貌,在我国的_高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和_(举两例)。(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x k b 1 . c o mA:CaCO3H2OCO2Ca(HCO3)2B:Ca(HCO3)2CaCO3H2OCO2http: /www .xkb1 .com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为流水的_作用。(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很明显,此图所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分布在地表的有石芽、石林等,分布于地下的有溶洞、地下河等。答案:(1)喀斯特(或岩溶)云贵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2)B淀积A溶蚀(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