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卫生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卫生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卫生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化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教研室编20051201一、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课程号(代码):5040575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5 学分:2二、 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让学生了解卫生化学的重要性、特点和内容,卫生化学的手段和检测技术。要求:掌握卫生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应卫生化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正确掌握卫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应卫生化学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理论教学第一章 电化学分析法基本概念:电极电位;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分析法: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pH 电位测定法:基本原理:参比电极(甘汞电极、Ag-AgCl 电极)和指示电极(玻璃电极)及电极电位的能斯特方程式。玻璃电极的膜电位,膜电位的产生及其与pH的关系,液接电位和不对称电位,玻璃电极的钠差和酸差。电池电动势与pH的关系。PH的实用定义,测定pH用标准缓冲溶液定位。测定pH时注意的问题。离子选择电极的种类和性能:离子选择电极的种类。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选择系数),电极斜率,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测定离子活度的原理和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溶液PH值、温度、组成、被测离子浓度范围、电位平衡时间等)。离子选择电极的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中氟的含量(测定方法、TISAB的组成和作用)。电位滴定法:基本原理和方法,滴定终点的确定(E-V曲线法、DE/DVV曲线法、二级微商法),电位滴定法的应用。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光的性质。吸收光谱的产生,比色法及分光光度法的特点。朗伯-比尔定律:A= -lgT = -lgIt / Io = lgIo / It = KbC(数学表达式及物理意义)。吸光度(A)、透光率、摩尔吸光系数(e)、吸光系数(a)、比消光系数(E1%1cm),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各部件的作用。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比较法。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显色反应的选择,显色条件的选择(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温度、显色时间,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干扰的消除)。光度测量条件选择:入射光波长、参比溶液、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第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共振线和吸收线,积分吸收,锐线光源与峰值吸收,谱线变宽(多普勒变宽、自吸或自蚀效应、劳仑兹变宽)。火焰中基态原子的分布(玻茨曼方程),定量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类型、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对各部分的要求及各部分的作用。光源(空心阴极灯的构造、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原子化系统(火焰原子化法、无火焰原子化法)。分光系统(倒线色散率、分辨率、集光本领、光谱通带)。检测系统(光电倍增管)。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干扰及其消除:光谱干扰、物理干扰、电离干扰、化学干扰及干扰的消除方法。原子吸收的特点,灵敏度和检出极限。火焰的结构、类型及助燃比。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色谱法和色谱法的分类,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在卫生检测中的应用。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色谱分析流程。气相色谱固定相:固体固定相(特点和应用)。液体固定相(担体的种类、选择和表面处理,固定液的极性和固定液的选择),色谱柱的制备(固定液涂渍、柱装填和老化)。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基线、死时间、保留时间、校正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区域宽度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色谱分离效能:塔板理论,板高(或塔板数)的计算,塔板理论的成功处。速率理论方程式和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分离度,分离度、柱效能和柱选择性三者间的关系。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检测器: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和定量依据,峰面积计算。定量校正因子,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分类高效液相色谱仪:仪器结构、高压泵、梯度洗提装置、色谱柱和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简介。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二) 实验教学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实验二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钙的含量实验三 溶液pH值及水中氟含量测定实验四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含量四、教学时数分配 卫生化学总学时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18学时。教学部分学时(27)实验内容学时(18)比色法及分光光度法6电化学分析法(4)7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6原子吸收法测定水Mg含量4气相色谱法6氟离子电极法测水氟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 4高效液相色谱法 2气相色谱测苯系物 6五、教材胡蔓玲主编:卫生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六、主要参考资料1. D.A.Skoog编著: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1998年,第5版2. Kenneth A.Rubinson, Judith F.Rubinson编著: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analysis. 2003年,第1版。3.许春向,邹学贤主编:现代卫生化学,人民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