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即墨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即墨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3页
山东省即墨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4页
山东省即墨四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即墨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协议内容。此次会议与1949年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同点是a都涉及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b各民主党派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都在国共两党和平协议基础上召开 d都制定或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3.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土地改革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b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改变了生产资料性质,利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厦门金门门对门”。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从中可获得的信息有 台海两岸文字同根同源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推动国家统一的基本政策 厦 金 两地“三通”全面发展 两岸均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a b c d5.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a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 d国际局势剧变并影响中国6.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他强调的是 a历史学的功能 b历史循环论思想 c历史进化论思想 d历史规律的存在7.“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虚拟动物。说文解字记载:“龙,鳞虫(即水蛇、鳄鱼之类)之长,春分而登天(化雨),秋分而潜渊。”由此可知“龙”a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 b是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c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神权色彩 d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8.2011年4月13日,安徽省六安战国墓发掘出一把精美的宝剑。据统计,北墓葬外藏室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下列物品可能会在墓葬中出现的是 a青花瓷器 b棉布衣服 c青铜器 d纸币“交子9.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c天下盟主向天下共主转变 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10.据明代海澄县志记载:(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交际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会”。这反映了当时月港 a对外贸易频繁 b民营手工业发达 c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社会习俗西化11.万历三十年(1 602),传教士利玛窦在官员李之藻的帮助下,制成并刻版印刷黑白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在绘制这幅地图时,特意把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央。这种行为 a修正了中国人的“天下”观念 b介绍了西方地理知识和制图技术c给予了中国应有的世界地位 d是为传播天主教而作的巧妙变通12.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13.中共“一大”制定了“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的纲领;中共“二大”制定了“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的革命纲领。两种纲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主革命要求不同 b近代民主革命任务不同 c对中国国情认识的程度不同 d中国共产党日益走向成熟14.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萨发洛夫在一次会议演说中指出,农民“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成分,他们是中国的柱子,若不唤醒这班农民群众,民族的解放是无望的”;中国共产党“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土地收归国有,创立一个最简单联邦式的民主主义共和国”。上述材料对中共哪次会议产生重大影响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15.近代报纸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这一胜利是在党中央局扩大会反对了华夫(李德)同志的单纯防御路线,采取了正确的军事领导之后的胜利。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社论中的“党中央局扩大会”应是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6.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 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 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7.历史学者柯文说,西方学者“由于把一只眼睛盯住西方不放,往往对历史变化的形状采取一种比较狭隘的看法据以研究中国,他们按照西方(和日本)在近代所经历的巨大转变来衡量中国,从而认为相对地说中国是没有变化的”。这表明作者 a反对西方的近代化历程 b反对中国近代的西方化 c主张从中国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 d主张研究中国历史不能借助假设推论18.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据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a主张知德合一 b主张僭主政治c反对民主泛滥 d主张“认识你自己”19.“(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20.1803年和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破除了关于学徒身份的行会法规,允许劳动力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1813年,新的议会法令规定,工人和雇主可以自由签订劳动协议,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些法令的通过 a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成果 c促进了代议制不断完善 d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政策21.“(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也发明了耕作的机器,使用了更好的耕作方法,但是看来也够奇怪的,这些也同样使许多穷苦的人民更加穷苦,并把成千上万的家庭从英国较小的农场中赶了出来。”( 英国通史)这一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加速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 加剧了农村的贫富 分化 加快了农村人口的流动a b c d22.1913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霍姆斯认为,“如果我们丧失了宣布国会立法无效的权力的话,我不认为美国走到尽头了。但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这表明,他强调的是维护美国政治体制中 a分权制衡原则 b联邦至上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契约神圣原则23.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24.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25.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d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27小题10分,28小题24分,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以葡萄牙而言,它从澳门运往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麝香、朱砂、茯苓、瓷器等,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而它从里斯本、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有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白银。这些白银是墨西哥、秘鲁生产的,由葡萄牙、西班牙商人运往塞维利亚、里斯本,再运往果阿。 摘编自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o,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材料三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丝银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4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3)20世纪末21世纪初,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据材料四概括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8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吾人鉴于天赋人权之万难放弃,神圣义务之不容不尽,是用诉之武力,冀脱吾人及世世子孙万重羁轭革命者乃神圣之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 孙中山全集第1卷材料二 “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就是人民同皇帝相争。所以推求民权的来源,我们可以用时代来分析。再概括的说一说: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不是用权,是用气力;第二个时期,是人同天争,是用神权;第三个时期,是人同人争,国同国争,这个民族同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到了现在的第四个时期,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争,在这个时代之中,可以说是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到这个时代,民权渐渐发达,所以叫做民权时代。” 孙中山全集第9卷材料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欧美既无从仿效,我们自己便应该想一种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孙中山全集第9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革命的目的。(2分)(2)材料二中关于人权的来源较材料一有何变化?(2分)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人民同皇帝相争”的“民权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看法?(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新方法”指什么?(2分) 28.(2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舡,chuan,意即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二 夫军事未有不能战而有守者。况南北洋滨海数千里,口岸丛杂,不能处处设防,非购置铁甲等船,练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中国即不为穷兵海外之计,但期战守可恃,藩篱可固,亦必有铁甲船数只,游弋大洋,始足以遮护南北各口,而建威销萌,为国家立不拔之基。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材料四 “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显示了明朝政府对亚洲的企图,塑造了中国的海洋性质和大战略郑和远航是带有进攻性手段的外交行为,一方面北京非常希望减少周围国家对其建设大国野心的怀疑,另一方面,当代的政府领导人希望把民众盼视线转向政府早就谋划好的海洋。” 一一詹姆斯霍尔姆斯(美)、吉原俊井(日)海上软实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4分)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后果?(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后期中国的海洋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分)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3)结合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海洋观。(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日学者的观点是否正确?(2分)为什么?(4分)该观点的本质是什么?(2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c、a、d、b、d 610 a、d、c、a、a 1115 d、b、c、b、c 1620 d、c、c、b、a2125 a、b、c、d、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27小题10分,28小题24分,共50分)26.(16分) (1)状况: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