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_专升本_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doc_第1页
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_专升本_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doc_第2页
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_专升本_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doc_第3页
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_专升本_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doc_第4页
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_专升本_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专升本”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图形,极限的基本性质,极限的存在准则(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以及夹逼定理),两个重要极限,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概念,存在极限的量与无穷小的关系。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值性与介值性)(不证)。一元函数的微分学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物理意义,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高阶导数的概念:罗尔(Rolle )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五个基本的麦克劳林(Maclaurin)公式,函数增减性的判定,函数极值的概念,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求法。一元函数的积分学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运算法则。基本积分公式表,不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变上限的积分及其求导,原函数存在定理,牛顿莱布尼兹(Newton-Leibniz)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应用(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立体体积、变力所作的功等)。矢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两点间的距离、矢量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矢量的加法与数乘运算,零矢量与单位矢量,矢量的坐标式与分解式,矢量的模与方向余弦,矢量的点积与叉乘积。矢量间的夹角公式,矢量的垂直与平行,曲面方程的概念,球面、柱面、锥面及旋转面的方程,平面方程与直线方程。多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二元函数及多元函数概念,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不证)。偏导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高阶偏导函数的概念,混合偏导数与求导次序无关的定理(不证),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的求导法,多元函数的极值,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条件极值的概念与拉格朗日乘数法。二重积分的概念、二重积分的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法(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下),重积分的应用(立体体积、物体的质量、重心等)。无穷级数数项级数(收敛、发散、和)的概念。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级数的基本性质,正项级数的收敛性的判别法(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性,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判别法,函数项级数的收敛点,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的求法,幂级数的基本性质,幂级数的求和。五个基本函数的麦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阶、解、初始条件与特解,通解等),可分离变量的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二阶线性(齐次与非齐次)微分方程通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与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用微分方程求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与物理问题。考试教材:高等数学(上、下册,多学时版)同济大学编 第四版 高教出版社或上海高等专科学校编。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专升本”高等数学(二)考试大纲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复合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图形,极限的基本性质,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概念。函数在一点连续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值性与介值性(不证)一元函数的微分学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物理意义,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增减性的判定,函数极值的概念,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求法。边际函数、弹性函数概念。一元函数的积分学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运算法则。基本积分公式表,不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变上限的积分及其求导,原函数存在定理,牛顿莱布尼兹(Newon- Leibniz)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多元函数二元函数及多元函数概念,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概念,偏导数的概念,高阶偏导数的概念,混合偏导数与求导次序无关的定理(不证)。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多元函数的极值、最大(小)值,条件极值概念与拉格朗日乘数法。二重积分概念及其几何、物理意义,二重积分的计算(直角与极坐标下两种)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一阶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齐次的一阶线性非齐次)及其解。几种二阶微分方程及其解。无穷级数数项级数(收敛、发散、和)的概念,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级数的基本性质,正项级数的收敛性的判别法(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性,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判别法。函数项级数的收敛点,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幂级数收敛性的阿倍尔(Abel)定理,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收敛区间的求法,幂级数的基本性质。考试教材:微积分 赵树嫄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或高等数学(上、下册,少学时类型)第二版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专升本”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内容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要求考生了解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简单机构的能力,了解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下:1、平面机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要素,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了解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2、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能对常用基本机构进行运动分析。3、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了解作用于机构中力的分类,能对常用基本机构进行力分析。4、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演化和应用。对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极位夹角和行程速比系数等有明确的概念。能按已知连杆三位置、连架杆三对应位置和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5、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对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原则、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等有明确的概念。6、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性质、齿轮基本参数及其啮合特性有明确概念。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尺寸计算。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展成原理。7、轮系及其设计 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定轴、周转和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了解轮系设计的基本问题。8、螺纹联接 了解螺纹的类型、特点、应用和主要参数,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掌握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9、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 了解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掌握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公差和强度校核。10、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力和应力分析;掌握弹性滑动和打滑成因,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参数选择及设计计算。11、链传动 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链传动的失效形式,了解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12、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了解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和精度标准,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13、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精度标准,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掌握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材料选择。14、滚动轴承 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掌握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主要代号;了解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及受力分析;掌握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寿命计算及尺寸选择。15、轴 了解轴的类型、结构及用途,轴的材料及热处理。16、联轴器和离合器 了解联轴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掌握联轴器的选择;了解离合器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17、弹簧 了解弹簧的功用、类型及特点,弹簧的材料和制造;掌握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和扭转弹簧的设计计算。参考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杨可侦、程光蕴 主编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专升本”建筑力学考试大纲第一分册 理论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力的基本概念 静力学公理 约束与约束反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第二章 汇交力系 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一几何法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第三章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力对点之矩 力偶及其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向一点平移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物体系统的平衡第二分册 材料力学第一章 绪论和基本概念 材料力学任务 变形体概念 材料力学采用的基本假设 内力的概念、截面法 应力、位移和应变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轴力、轴力图 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 拉(压)杆的变形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强度计算、许用应力第三章 剪切和联结的实用计算 剪切和联结的实用计算第四章 扭转 扭矩计算、扭矩图 薄壁园管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实心园截面杆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扭转角的计算第五章 梁的内力 梁的内力及其求法 内力图一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矩、剪力、荷载集度间的关系 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第六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 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及转轴公式 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梁的正应力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工字形截面的切应力 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第八章 梁的变形 梁的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第九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概念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一解析法 主应力、主平面、主切应力参考教材理论力学 董卫华 主编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 干光瑜、秦惠民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 张流芳 主编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专升本”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 导言关键概念:稀缺性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生产可能性边界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内容提要: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2、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3、从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讨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内容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和内容6、实证分析方法包含的内容7、实证分析工具的种类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关键概念:需求 需求曲线 需求定理 供给 供给曲线 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支持价格 限制价格内容提要:1、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2、影响需求的因素3、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4、影响供给的因素5、区分需求量与需求,供给量与供给的变动6、均衡价格的形式7、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8、限制价格的影响第三章 弹性理论关键概念: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 交叉弹性内容提要:1、需求价格弹性计算的两种方法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4、用图形说明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关键概念:欲望 效用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总效用 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 内容提要: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解释2、消费者均衡的假设条件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4、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消费者均衡第五章 生产理论关键概念:生产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 技术系数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规模经济 内在经济与不经济 外在经济与不经济 适度规模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内容提要: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用图说明)3、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说明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关键概念:成本 显明成本 隐含成本 机会成本 短期总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长期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 总收益 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内容提要:1、在坐标系上画出各种成本曲线2、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3、长期平均成本的形成及特征4、利润最化大的原则(MR=MC)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市场理论)关键概念: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停止营业点内容提要: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关系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4、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5、完全垄断市场中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6、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7、寡头市场的特点,及拐折需求曲线8、对四类市场的评价9、反垄断政策的方法内容第八章 分配理论关键概念: 工资 利息 利率 地租 正常利润 超额利润 基尼系数内容提要:1、生产要素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3、工资的决定4、工会影响工资决定的方法5、利率的决定6、地租的决定7、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关键概念:国民收入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支出法 收入法内容提要:1、国民收核算中的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2、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关键概念:总需求 消费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 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乘数 IS曲线 LM曲线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内容提要:1、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2、乘数理论3、IS-LM模型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5、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及价格水平的影响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关键概念:失业 充分就业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 求职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货币 通货膨胀 菲利蒲斯曲线内容提要:1、失业的经济损失2、货币的分类3、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4、预期的与惯性的通货膨胀理论5、凯恩斯,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关键概念:宏观经济政策及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内在稳定器 赤字财政政策 挤出效应 货币乘数 金融市场 收入政策 内容提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 尹伯成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西方经济学 梁小民 中国统计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入学考复习提纲 复习准备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的掌握上,对元素部分不作重点要求,仪器分析只限于可见光光度法。(一) 试题结构及形式:填充题20分,选择题20分,回答问题20分及计算题40分(二) 复习要求及范围:1 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几率密度和电子云、原子轨道和波函数。熟悉用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价电子层结构的特征,学会从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来了解元素。了解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 从价键理论理解共价键的形成、特征(方向性、饱和性)和类型(键、键)。熟悉杂化轨道的类型(sp、sp2 、sp 3、sp3d2 、d2sp3、dsp2)与分子构型的关系。了解分子轨道的概念,并用以说明分子的结构和磁性。3 理解离子极化、分子间力、氢键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中,能用Hf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会用G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概念说明浓度、温度、分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 化学平衡中,要求掌握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规律,能用平衡常数(K0)计算平衡的组成。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稀释定律、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离解平衡(含分级离解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效应、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配位平衡(含分级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离子-电子法)、氧化还原平衡、电极电势等内容及的关计算,并能分析多重平衡系统中的成份及其相互影响。6 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产生和溶解、了解重量分析的特点,基本原理和步骤;掌握各种类型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指示语文剂的选择方法;能计算配平过量时配位平衡的组成,了解EDTA滴定过程中各种平衡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况,掌握酸度的选择及提高选择性的方法;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滴定条件的选择方法,掌握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作用原理,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及其特性,电位法测定pH值的方法,掌握酸碱电位法的原理和终点确定的方法。7 在分析测定沉学习时,应了解无机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分析方法的分类的进展、一般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取样预处理、测量结果计算);明确树立“量”的概念,掌握误差的基本知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有效数据的应用,可疑数据的取舍和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滴定、终点、化学计量点、指示剂、标准溶液、基准物),掌握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滴定曲线、终点判断、终点误差、滴定的可行性等知识。掌握滴定分析方法的应用和滴了解酸碱质子理论。8 掌握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的吸收定律、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显色条件和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三)教学参考书1. 高等教学出版社(第一版)浙江大学编2003.7 2. 高等教学出版社(第三版) 南京大学编写组2004年浙江工业大学专升本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 熟练掌握C 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知识;2. 具备基本的运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程序设计能力;能熟练地阅读、理解和编制简短的C程序;基本内容一、C语言的结构1) 程序的构成要素:main函数,其他的函数,全局变量等。2) 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3) 源程序的书写格式。4) C语言的风格。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1) 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及定义变量的方法2) 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3) 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4) 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三、 基本语句1) 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2)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常用输入输出函数:scanf、printf、getchar、putchar、gets、puts等。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 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2) 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3) 选择结构的嵌套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for循环结构2) while和do while循环结构3) 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4) 循环的嵌套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1)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对多维数组的应用限于二维)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七、函数1) 库函数的正确调用常用数学函数:cos、sqrt、pow、exp、fabs、log、log10等常用字符函数:isalnum、isalpha、isdigit、islower、toupper等常用字符串函数:strcpy、strcmp、strcat、strlen等2) 函数的原型声明方法和定义的方法3) 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4) 形参与实参,参数值的传递5) 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6)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7) 变量的存储类型(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使用域和生存期八、编译预处理1) 宏定义: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带参数的宏定义2) “文件包含”处理九、指针1) 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与地址运算符2) 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以及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变量。通过指针引用各类型数据3) 用指针作函数参数4) 返回指针值的指针函数5) 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十、结构体(即“结构”)与共用体(即“联合”)1) 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和使用方法2) 用指针和结构体构成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输出、逆转、删除与插入十一、位运算1) 位运算符的含义及使用2) 简单的位运算十二、文件操作只要求缓冲文件系统(即高级磁盘I/O系统),对非标准缓冲文件系统(即低级磁盘I/O系统)不要求。1) 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fclose)3) 文件的读写(fpute,fgetc,fputs,fgets,fwrite,fprintf,fscanf函数),文件的定位(rewind,fseek函数)4) 文件状态的检测:EOF;feof;考试参考教材: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C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专升本”公共关系学考试大纲总要求:1. 能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工作程序等等。2. 能初步运用公共关系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复习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概论1. 公共关系的涵义、构成要素、基本特征2.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意义。3. 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障碍和问题)第二部分:公共关系和产生的发展1. 公共关系的历史2. 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3. 公共关系的发展第三部分: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1. 职能1) 收集信息涵义、原则、方法2) 咨询建议涵义、作用3) 沟通协调涵义、范围、内容4) 教育引导5) 塑造形象、涵义、构成要素2. 原则1) 实事求是2) 互惠互利3) 双向沟通4) 开拓创新第四部分 公共关系主体1. 社会组织1) 社会组织概念及特征2) 社会组织类型3) 社会组织与环境2.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1) 公共关系部、定义、地位、基本职责、组织原则、优势与局限2) 公共关系公司、定义、基本职能、类型与组织机构、优势与局限3) 公共关系协会等专业社团组织、定义、特征、类型、工作内容。3公共关系人员1) 人员的基本素质2) 人员的培训3) 人员的考核第五部分 公共关系客体1. 公众及其分类1) 公众的涵义及特征2) 公众的分类3) 组织选择公众的原则2. 公众心理分析1) 模仿与流行2) 舆论与流言3) 暗示与好胜4) 从众与服从5) 共同的物质需要6)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7) 光环效应8) 逆反心理3. 企业公共关系1) 员工关系2) 顾客关系3) 媒介关系4) 社区关系5) 政府关系6) 股东关系。第六部分 公共关系传播1. 传播的涵义、特点、模式、效果、类型、原则2. 人际传播、类型、特点、影响因素3. 大众传播、特点、功能、优缺点、原则第七部分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1. 公关调查、涵义、意义、内容、方法。2. 公关策划、涵义、意义、内容、方法、原则。3. 公关方案实施、意义、特点及有效实施的关键4. 公关效果评估、意义、内容、方法第八部分 企业识别系统(CIS理论)1、 概述1) CIS概念2) CIS构成要素、功能2、 CIS的设计原理、原则、基本要素3、 CIS的导入第九部分 公共关系实务1、 新闻发布会2、 展览会3、 社会赞助4、 危机事件5、 谈判第十部分 公共应用文书1、 公文类2、 公关简报3、 礼仪类文书4、 新闻稿5、 演讲词6、 广告第十一部分 公关交际与公关礼仪1、 公关交际1) 概念、特点2) 相互吸引要素3) 交际功能4) 交际的原则和技巧2、 公关礼仪1) 礼仪的概念、特点2) 日常交往礼仪3) 聚会礼仪4) 涉外礼仪第十二部分 公共关系语言艺术1、 公关语言艺术的一般原则2、 公关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1) 接近的语言艺术2) 说服的语言艺术3) 应急的语言艺术4) 拒绝的语言艺术5) 批评的语言艺术3、 公关的非自然语言1) 公关活动中的非自然语言的概念、意义2) 非自然语言与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3) 几种非自然语言:表情语言、动作语言、体姿语言4、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参考书:现代公关关系学,李道魁编著,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一 总要求1. 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系统(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方法和管理环境)和管理思想(管理发展史、管理原理和组织文化)2. 能系统掌握管理的一般职能和相应的理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四大职能)。二 复习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管理系统1. 管理的涵义2. 管理主体-管理者1) 什么是管理者2) 管理者分类3) 管理者素质3. 管理客题-管理对象与环境1) 什么是管理对象2) 管理对象的外延:组织形态、资源和要素、职能活动3) 什么是管理环境 ; 管理与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