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新泰二中2013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做题时间:4、14(周日第三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汉书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材料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措施()a设置外朝 b设置刺史c推恩令 d酎金夺爵2(2011潍坊模拟)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a bc d3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d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4(2011沈阳模拟)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5(2011泰兴模拟)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c以儒家思想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d皇帝和高官主持的考试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6(2011温州模拟)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7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8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大臣们面见皇帝时礼仪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皇帝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大臣事务繁多d君主专制的加强9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0(2011河源模拟)下列历史探究课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b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11.右图是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唐律疏议。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尚书省 中书省门下省 皇帝a bc d12(2011泉州模拟)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13题23分,14题17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2: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3: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间职 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4: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2)根据材料2,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8分)(4)你怎么理解材料4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14余秋雨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材料2: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材料3: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的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材料4: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1)结合材料1、2,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6分)(2)结合材料3,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3分)(3)结合材料1、4,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有什么不同?(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个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4分)周清九 第一单元检测一答案一、选择题1-5 cdddb 6-10 acdad 11-12 ab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解答第一小问时注意要求“君权与相权关系”,实际上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位时中央机构的设置与调整;回答第二小问要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总结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规律、趋势;本题的考查提醒考生要夯实基础知识,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解答第(2)问只需提取材料信息“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第(3)问实际是考查了宰相与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的比较认识,可以从地位、产生方式、权限等方面比较;同时注意结合材料3组织答案。解答第(4)问首先要弄清黄宗羲观点的意思:自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以来,政治更为腐败;同时结合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3)没有实质意义: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14.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结论;第(2)问依据“内容限定、格式限定”和“无社会责任”“造成大量的废物”进行提取有效信息作答。第(3)问依据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作用进行比较。第(4)问要根据四段材料的主题进行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