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1页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2页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3页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4页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浮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作者:陶 根 红导游内容:浮山概况张公岩(海岛雪浪)景区会圣、仙桥、天池景区金谷、妙高景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浮山旅游观光!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很高兴!愿各位能在浮山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为了让大家对浮山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浮山的情况向你们作一介绍。(在枞阳县城去旅游区的路上,结合沿途导游)女士们、先生们,浮山是安徽省枞阳县境内的一座历史名山。1981年,全部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将浮山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林业部批准将浮山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年,国土资源部批准浮山为国家地质公园。浮山离枞阳县城30公里,景区面积18平方公里。它由六个景区构成:1、张公岩天池景区。2、会圣仙桥景区。3、金谷妙高景区。4、樯山景区。5、湖东水上休闲度假娱乐区。6、北后山生态森林花果景观区。由于后三个景区还处在开发建设之中,所以我们今天的行程主要是前三个景区。浮山是以古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为特色并与河湖风光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有着奇特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火山,浮山是一座什么样的火山呢?第一,它是白垩纪(1.4亿至1亿年前左右)喷发的一座火山,经过亿年的风化和剥蚀,但仍保存了较完整的火山地貌与特点:其一,地质学上称浮山为破火山,即经过火山塌陷而形成的新的火山;其二,浮山地区出露的火山岩,是由一套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所组成的,这种粗面质火山岩,是含钾、钠等化学成份的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其三,经历了五次的火山活动而遗留下来一套岩层称浮山组。第二,浮山火山,地处中国东部中生代巨型火山岩带内侧,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活动带与郯庐断裂带之中。因此,浮山破火山的科学价值在于它是白垩纪破火山立体模型,粗面岩天然的“陈列馆”,它是形容长江中下游,郯庐断裂地壳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天然记录,它是研究深部地壳、地幔的“超深钻”。第三,这座粗面质火山岩的破火山经过大自然的亿万年塑造,形成今天种种的山水风景奇观,例如:其一,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流形成了奇峰、岩钟、怪石;其二,经剥蚀、崩塌形成了叠嶂、峭壁、岩廊、异洞、天桥;其三,由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环状或放射状断裂系统形成了天桥、幽谷、秀溪、湖荡。从整个浮山的自然景观而言,这里有三个最具个性的地方:第一,以张公岩、会圣岩、胡麻溪两侧的岩洞为代表,它是中国火山岩风景区中岩洞最发育地区之一,就原生与次洞组合出现和岩洞成廊带展布格局,是国内唯一的。第二,天生桥,号称亚洲第一桥,就其双石梁结构和规模,在国内火山岩中是名列前茅的。第三,浮山火山周围的环山湖荡,山与水这种组合方式形成“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独特景观,在其它风景区不多见。与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相伴的是令人回味的人文景观:“佛山”、“文山”、“圣山”。浮山的佛教历史源于晋梁时期,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浮山特别有代表意义的人物有这样几位,作为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岂页 有“东方小释迦之誉”,在南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在浮山创建大华严寺,浮山成为智者大师的道场。宋代著名的僧人远禄大师,借围棋的话题,几句话就让欧阳修改变其鄙视佛学观点,由于其卓越的佛学建树,被封为浮山的第一大禅师,他本人属于临济宗,同时又是佛教曹洞宗第七代祖师义青禅师的提名人与指定人和师傅;义青禅师,是浮山佛教曹洞宗的开山祖师。明代方以智(16111671)既是佛子又是浮山土生土长的名人,号浮山愚者,博学多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浮山22年他于岩洞中著书立学,物理小识(十二卷),为一部自然科学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考证奥博,明代罕与伦比”。书中光学实验记载比牛顿分光实验早30余年,其科学理论水平,比西欧著名科学家毫不逊色。他的通雅在朝鲜、日本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影响深远。他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更是卓有建树:其一,认为事物变化有“渐化”与“顿变”之别;其二,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其三,以商人出门做生意为例,阐述由“行”到“知”,再由“知”到“行”的辩证认识过程。他的学术思想代表了中国17世纪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他的学术成果日益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浮山留下史迹的历史名人还有数百位,例如:唐代,游浮山写诗抒怀的诗人白居易,题诗刻石赞美浮山的诗人孟郊;宋代,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黄庭坚、陆游的父亲陆元钧等诸多名家;明代,何如宠、雷鲤、黄道周;清代,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以及桐城文派的鼻祖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等。近现代的人物:如当代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早年在此进行革命活动,安徽省第一位省委书记王步文曾在浮山领导桐庐舒三县家民运动,生长在浮山脚下的现代美学家朱光潜等。地以人贵,他们或登山揽胜,或隐卧山林,或居巢苦读,或下棋说法。他们的行踪游迹,丰富了浮山的文化内涵。奇特而令人回味的浮山,更有多得诱人的土特产,它们或美食天成,或巧夺天工,例如:预示高升与富裕的项铺镇松腐;去火消炎的大地牌荞麦糊;消夏佳品中的会圣百合粉、浮山芡实莲籽糊、浮山藕粉;滋补营养的白荡湖野生银鱼、中华大闸蟹、浮山绿头野鸭、浮山驯养的雉鸡等等。它们无不让你齿颊流芳,念念难忘。女士们、先生们,游客中心到了,请大家下车参观火山地质博物馆。馆内有三个展区,即展板展区、火山模型展区和演播厅。这里全面展示了:浮山的火山岩、其它地区的典型火山岩、与火山岩有关的矿石、火山奇观、火山学知识、通过火山模型重现浮山火山喷发的有关场景等等。大家可以参照地质公园内的导游咨询栏进行参观。女士们、先生们,博物馆参观完了,请大家站在博物馆门口,面朝南看,我们会发现有一座小山峰象草帽顶一样。那就是樯山火山钟,当地人叫它“草帽山”。从科学上讲,它是浮山火山喷发结束期岩浆从火山管道中挤出而成的岩钟。再请看东边,山脚旁的小村庄叫岩脚庄,村庄的后部就是我们要上山的第一站:烂柯石。请看,烂柯石是一块巨大的岩石,是浮山火山最后阶段从樯山火山管道中溢出外流岩浆冷却而成的,依其成分,称为粗面岩。怎么,岩石表面还有龟裂纹?这是由于岩浆冷却收缩而成的。烂柯石上有“烂柯亭”三个字,据史料记载,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所留下的题刻,也是浮山遗留下来的最早的一块摩崖石刻。请大家继续沿着台阶往下走。总岩到了。总岩即浮山岩洞的缩影,这里的石刻“浮山会景”“石史”,是点晴之笔。请看,总岩形如蜂房,据说内有108窍,若每窍燃放爆竹,则发出不同音响,窍之形状、大小、深浅无一类似,恰似全山岩洞的缩影,叫它“总岩”实不为过。其实,科学地说,总岩,是组成岩洞的岩石为火山爆发的火山碎屑流定位冷却而成熔结凝灰岩,因其中含有气体,当冷却后在岩石上留下蜂窝状细小孔洞,属火山原生气孔,而整体平卧状洞穴则由于所含岩块剥落、风化而成的,属次生岩洞。刻“石史”二字确实能说明浮山的岩石与岩洞的形成史。观音岩与总岩紧邻,尚在修复之中,洞顶部有巨型石刻“观音岩”,请观赏。顾名思义,这个洞过去供奉着观音大士像。观音岩一洞两门,尤其是靠东南边的小圆门上面刻有清代黄文炳所题的对联:“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字体优美,意境幽远。请大家再往南走,渡仙亭到了。这是我们浮山唯一的也是最早的石亭,特别是在四根柱子上刻的四幅对联,文意优雅,如“钵按春江朝泛水,琴横秋月夜弹天”等等。在渡仙亭旁用长石条砌成的桥叫渡仙桥,桥下很深,每到桃花盛开的时节,缤纷的落英随溪水激流穿洞而下,形成“花洞响雪”的奇观。张公岩到了。该岩尚在修缮之中,古代叫壁立岩,俗称祖师岩。张公,是宋代的安徽和县人,因为爱慕浮山的灵秀清幽而弃官学道于此,该洞因此而得名。洞高8.5米,面积有120平方米,在洞内有龙井神泉,井深三尺,容水六担,久旱不干,汲之即满,天将雨水即溢出,是个天然的气象测报站,又是老“桐城八景”之一“浮山夕照”的产生地。我们继续往南走,海岛雪浪岩就在我们眼前了。它是由熔结凝灰岩构成的岩嶂,岩壁纹理凹凸小孔密布,经雨水淋蚀而成垂向黑褐相间的条纹,如同特殊色彩的雪浪铺天而下,其下部发育成岩洞,例如:中丞岩、洞宾岩、雪浪岩都发育在岩壁下部的含角砾的部位。这一带有两块摩崖石刻与方氏家族有关:其一,方以智的祖父方大镇世称理学家,出使四川,因卜卦“同人于野”而题的“野同岩”,方大镇从而辞官归隐浮山;其二,方以智代替他的父亲方潜夫题“行窝”,意即大地处处是行窝。海岛雪浪岩的出口处,有一条琵琶阶,我们在上面蹬蹬看,这是什么声音?原来,用脚也能弹出铮铮铮的琵琶声!?这依岩而凿的台阶下,难道还有空洞的存在吗?现在我们休息十分钟,之后我们到会圣仙桥景区。晚翠岩到了,这里下有打鼓洞,上面是金鸡洞,元代书法家赵孟兆页 对金鸡洞赞道:“金鸡天上种,何年降此山”。这上下两层岩洞为两次火山碎屑流单元的叠加而成。我们继续向前,天然桥到了。它是我国火山风景区中罕见的双石梁结构巨型天生桥,桥上有两方石刻“游龙桥”、“天然桥”。桥高2.5米,桥下面积1000多平方米,它是岩洞对穿发育而成的。现在我们原道返回约50米再沿西北方向的石阶前往会圣岩。会圣石刻长廊到了,这里相对于“仙桥幽谷”视野开阔一点,是一个罕见的天然岩洞走廊,洞洞相连,长约500米,洞壁内还遗存着200多块摩岩石刻,交相辉映。石刻上至宋代,下至民国,字体形态大小各异。这里是浮山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国火山岩洞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请大家沿途欣赏几幅有代表性的石刻:“陆子岩”,距今1000年前陆游的父亲来到这里,询问当地最年长的学者该岩为何曾叫“皇甫岩”而未果,因此题铭,名山名人相得益彰;洞上面的那一幅“九带遗踪”讲宋代远禄祖师在此著述九带;再看这一幅“因棋说法”:圆鉴大师通过围棋棋法棋理作比喻,使欧阳改变佛学观点,三言两语之间让欧阳修对大师的观点心服口服,高贵的醉翁也由鄙视佛法的“明星”,从此成为佛学大师的好友和宣扬佛学、护持佛法的重要人物。石刻上面说的“远公”即“法远”,号“远录公”,北宋年间,他接受了临济宗叶县归省禅师的衣钵,既是临济宗传人又是曹洞宗第七代祖师的指定人和师傅,住持浮山的华严寺,因其佛学造诣极深,弘扬佛法的美誉度极高,被宋仁宗赐号圆鉴大师;请看这一幅圆形的石刻:“远观不见寺,入寺不知山,屋在石之里,树在檐之间,个中真境至,即此悟禅关”。它告诉了我们,浮山寺庙的建筑风格是依山就势,因洞而建;我们再看“江南会胜”这四个大字,浮山本在江北,何来“江南”?历史上安徽和江苏合称江南道,而浮山风景名胜历来冠称两省之首,是众景荟萃之地,因而题名,是这样吗?请看,与众多岩洞和石刻相邻,依洞而居的会圣寺,有近1700年历史。寺前那株银杏树有500岁了,遮天蔽日,“子孙三代”同堂。再看,这无数的青青翠竹,凤尾写天,石壁藏洞,洞洞相连,老藤垂花,幽谷云绕,青鸟啁啾。试想,历史上曾有多少名流贤达在此留连忘返,才集中出现了这么多的石刻精品。至此,称赞这里胜景荟萃实不为过。会圣寺到了。刚才我们说的是“胜景”荟萃的“会胜”,现在我们讲的“会圣”二字是“圣贤雅会”的意思了。因为在这座寺里千百年来曾有诸多名哲在此相聚,又是宋代圆鉴大师在此生活并与欧阳修、范仲淹等等圣贤相会之处,寺名的由来,已然明了。虽然是圣哲多会于此的名寺,但里面的佛像布局很常规。在寺庙的第二进屋檐上方的石壁上刻有“会圣岩”三个大字。清代的宰相张英曾把浮山划为“十座处”,会圣岩为“十座”之首,因而会圣岩又叫主岩,成为诸岩之首。该岩洞高5米,洞底面积近400平方米。在会圣寺的后部有一米多高的石台,古称藏经阁,现供奉着宋代远禄祖师的玉雕像。那么远禄祖师的佛塔在哪里呢?请到我们右边的栖真岩去。岩上方书有“远公塔院”四个大字,苍劲传神。岩内的石塔上:上刻“远禄祖师塔”,下题对联:“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该塔为明代重建。当时,该山主持朗目祖师为此事刻诗于该洞的右边石壁上:“灭度浮山五百年,法身常住洞中天。而今面目重开现,云月溪山展笑颜。”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宋代范仲淹为远禄祖师撰写的原塔塔铭已不见真迹。范公赞颂远公为“释子之雄”“法海真龙”。所幸的是,在塔后石壁上远公的石雕像依稀可辨,可供佛子参拜。现在,请大家休息十分钟,自由活动,下一站到天池。天池面积约有100平方米,以石为岸,池内有莼菜、蝾螈等生物,池水常满,雨后生雾,一水皆香,池畔曾有“洗心亭”与“望江亭”相望,旧亭不知毁于何代,今在拟建中。池边刻有“上池”二字,意指另有下池,即西天池。西天池的面积不大,呈圆形,直径约7米,两池之至今无考。天池的周边岩石,都是熔结凝灰岩。天池,是火山碎屑流内垂直喷气孔带,在其表面的遗迹经改造而成的。天池的参观到此结束。下站到望江亭。望江亭到了,这里也是金谷妙高景区。该区在浮山风景区东边,有天台休闲、首楞岩、紫霞关、无字碑、金谷寺、滴珠岩、天珠石等景点。在地质学上该景区处于破火山主体的东南部,由下而上或由早到晚依次出露为粗面岩粗面质熔结凝灰岩集块岩,是考察浮山组地层和由火山爆发形成集块岩的典型地区。不登浮山顶,不知浮山景。因为妙高峰为浮山第一峰,海拨160.3米,该峰有三个别称,一是点将台,因为,元代末年陈友谅扎寨浮山,在此起墩指挥兵马;二是大烟墩,即明末和清末,先后有胡其芬、詹砻匠沿峰筑堡,抗拒张献忠、洪秀全起义军,在此设有了望点,遇军情则举火报警,故称;三是锅底峰,因峰形如锅反扣而得名。站在妙高峰上居高远眺,目收千里,山水交错,云天一色,众水滔滔,江湖有岸,群山叠叠,陆地无边。浮山东依白荡湖,南邻曲湖,西靠罗昌河,三面环水,湖汊深入,水库天池镶嵌其中,岸线曲折,水碧山青,水景众多,一派山水相浮的景象尽收眼底。所以桐城派作家刘大櫆在浮山记中写到:登山而望,东南西北皆水汇,而山高石危,岩石空虚,几欲乘风而去,该山因而叫浮山。我们脚下的浮山,从地质学来讲,它是浮山破火山东侧的一部分。请往西远看,不难发现,这座破火山的结构基本完整,形态也很典型,平面上近似圆形,直径约45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地面形态是边缘高、中间低的盆形凹地,这种凹地由原始锥状火山沿环状断裂塌陷而成,盆边为环形山系。其中,东为浮山,南为南山、沙帽山,西为长山、土地山、茶花山,西北为象腰山等。各山之间的谷地即为放射状断裂所限。这一种在火山构造中所特有的环状、放射状体系,在地球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上均清晰可辨。请沿着山脚往南看,就是现在的浮山中学,这里原来是大华严寺,曾是江左名刹,废于战火,但明代圣旨碑仍存。1924年,房秩伍先生将古寺改建为浮山公学,为推行新式教育的基地和现代革命活动的中心之一。请把视线收回山上来,在亭子的正南边约100米处,是象形石“天鹅孵蛋”;再往前是白居易登临唱诗的漂渺峰,沿漂渺峰南偏东下行,即是飞来石;再看我们的东边是如来峰的峰丛;西北方为张公天池和会圣景区,都一一在望。现在休息几分钟,大家自由拍照。下一站我们下山到天台休闲中心去。天台休闲中心尚在建设中,这里是火山集块岩典型的露头地带,这大块集块岩构成了整块的方石台,的确是休闲的好地方。现在我们前往首楞岩,再往下到紫霞关,沿途又陡又窄,右边悬崖万丈,请大家继续小心,并发挥团队精神,相扶而下。紫霞关到了。它既是关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是一个典型的象形石。从西北看紫霞关,它是一只伏地而拜的玉兔;若出紫霞关回头看,恰似一个大象的鼻子,像要卷住过往行人,又如天宫里掉下的一只玉环,一半插进了山中。选佛岩到了。这上面有许多气孔构造,那是炽热的岩浆在冷却时的气体释放现象所致。再看我们身边这株近400年的巨大的常绿乔木罗汉松,树根深扎岩缝之中,树干斜插在山腰上,如虬龙探海,又像一个巨大的盆景,雄奇伟丰。与这棵树枝头相接的是白玉兰,有100多年的树龄,早春先花后叶,鲜花娟洁溢香,清风徐来,片片花瓣随风而下,如天女散花。与这两棵树相对的是金谷岩,岩内建有金谷禅寺。我们从这里往上看,金谷寺像大鹏展翅如欲腾空而起。这鹏鸟的头部,就是有名的无字碑,面积约20平方米,相传仓颉所造的第一个汉字就刻在这个石碑上。这到底是什么字呢?请各位竞猜一下。这“金谷岩”的得名是因为金碧辉煌的寺庙深藏于山谷中而来。请大家进入寺内看,在石壁上,仍然保存着宋明以来的佛雕29尊。在1000年前,即宋代宣和年间,陆游的父亲携黄安时、曹无忌等相聚该岩,题名为“胜集岩”,刻文盛赞“浮山三十六岩环伟卓绝”,这块石刻和该洞内的其它几幅石刻,至今保存完好。因此,浮山的金谷禅寺又被现代人称为安徽的小“敦煌”。到了明代万历年间,金谷寺中内置了丈六金身铜像,系吴应宾集资铸造。巨佛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清代末年,太平军打破浮山山寨,佛毁寺残。民国初年,再塑了木制的丈六金身,五十年代又被毁。现在的大佛像,是浮山管理处在1987年从苏州引进的。佛像重约1.5吨,安放于莲花宝座上,宝座为9层石雕,高2.3米,是宋代的制品。宝座的东侧悬挂着明代大钟,大佛的右边是明代主持过该寺的高僧古庭禅师的衣钵塔。现在的金谷禅寺是浮山管理处于1997年修缮的。女士们、先生们,天珠石到了。这是一块巨大的崩塌岩,岩块的上部,有众多的摩崖石刻,以方以智的一幅最为著名。现在我们背对撑腰石,请往上看,依次是“天台幻境”、“一线天”等著名石刻。“一线天”相传为朱作鼎于1761年一个单飞贴壁挂画而书。他出身于绿林,后又捐资买官做了安庆府的臬台,做官行事以锄强扶弱、劫富济贫为主要标准。“法轮常转”刻于1602年。即奉钦差送藏太监壬大用所书。那时的浮山,佛教达到极盛期。请大家随着“进一步”的指引,进入滴水洞。因为洞内常年积水,请大家注意脚下打滑。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专门写了水濂洞赞曰:“淙淙万里落石巅,皎皎一派当檐前。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临蛟龙涎。浮云装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悬。朱门欲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值钱。”从地质学意义上讲,滴水洞里的一线天是一个巨大的断裂口。由于岩石坍落而形成通天洞穴,流水向源侵蚀,破壁后退因而形成悬瀑。古人石刻赞道“天河队王”,却应读“天河坠玉”,为什么呢?请听,这里空谷回音,是一个天然的回音壁。请看,洞底面积约200平方米,洞高约26米,洞顶的缝隙中夹有一块椭圆形的巨石,恰如“龙口衔珠”。从那“龙口”之中,随季节变换流量的地表潜水,飞坠而下。洞底早就毫土无存。自古及今,已是水滴石穿,形成了那一串串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