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结合中国历年来人口增长曲线,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通过资料搜集与分析,说出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形式流动。(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_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打破生物圈中_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3)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 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为_kj。 (5)“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依据能量流动的_特点。 【双基梳理】知识点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阅读p118119)1现状:人口 和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前景:人口 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 。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知识点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阅读p119122)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的 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 继续减少。(2) 消耗量增加。(3) 短缺。(4) 加剧。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控制 。(2)加大保护 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 ,防治 ; 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 保护和 建设;推进 。【合作探究】探究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人口的发展特点(1)近几百年来的增长曲线接近“j”型。(2)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增长。(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4)城镇人口比重加大。2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干扰小。(2)人口基数过大。(3)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3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思维激活: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强化训练1: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变式训练1:我国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前期人口生育正处于高峰期的顶峰,作出这个预测的根据是 。探究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1)引发的问题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人均耕地远少于世界人均耕地,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人均淡水占有量也远少于世界水平。(2)采取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基本农田;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思维激活:3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曾经是我国引以为自豪的常识,但是近年来在发展中遇到了多种困难和问题,又将原因归于人口基数过大,合理吗?4中国政府认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什么?强化训练2:如图是梅托斯早在1970年所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2)简要说出该模型中所包含的道理。(3)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4)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变式训练2:依据上述模型,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小结】【达标检测】a级基础巩固1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高人口农村化人口老龄化a b c d2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的是()。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被破坏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急剧增长3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5.缓解我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a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b提高人口素质c发展中国科技水平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b级技能提升6.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7.如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2000年的变化曲线。在ab段世界人口的年龄组成特点是下图中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人口数)()。8.最近国务院关于我国人口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现负增长。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9.(山东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 _。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温故而知新】(1)co2和(含碳)有机物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碳循环(3)bcd(4)14(5)逐级递减思维激活:1.(1)自然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这些因素也是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2)社会因素:如我国的计划生育以及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等,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变化。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强化训练1:b 变式训练1:年龄组成思维激活:3.我国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关系:贫困人口多、人均受教育程度低、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等,都会导致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进而加剧环境的破坏和污染。4.资源多数是不可再生的,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导致人均资源的短缺,同时人口的增长也会使人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加强,进一步加剧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说人口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研究人口问题主要应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强化训练2:(1)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2)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3)未考虑到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4)控制人口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