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9讲 免疫调节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9讲 免疫调节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9讲 免疫调节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9讲 免疫调节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4页
【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9讲 免疫调节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与练】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9讲 免疫调节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免疫过程与特点1,2(中),3,9(中),11,12(中)2.免疫应用4(中),6,7(中),8,13(中),14(中)3.免疫失调疾病5(中),10(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3海口调研)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c)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c.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抗原形成的沉淀解析: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并能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体,消灭抗原;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而吞噬细胞无此功能。2.(2014南安一中期末)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析: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15依次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a正确。图示细胞中都含有抗体合成相关的基因,但该基因只在浆细胞中表达,b错误。、过程中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c正确。记忆细胞在相应抗原的刺激下仍可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d正确。3.(2014安庆一中一检)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不正确的是(b)a.a细胞具有吞噬、传递抗原的作用b.b细胞增殖分化后产生抗体直接清除抗原c.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d.d细胞通过和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作用解析:由图可知,a、b、c、d四种细胞分别为吞噬细胞、b细胞、靶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由此可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直接消除抗原。4.(2013河南十所名校联考)当细胞癌变后,它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消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d)a.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d.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唯一原因解析:能将癌细胞“杀死”的丙细胞应为效应t细胞,故甲细胞为t细胞、乙细胞为记忆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是吞噬细胞,故该“抗原提呈细胞”很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a正确;题图中t细胞和记忆t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正确;由于“抗原提呈细胞”只能识别抗原蛋白复合物,所以要制备相关疫苗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c正确;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可能还有其他途径,d错误。5.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d.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就反应强烈、很难消退、会引起组织损伤,我们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解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所发生的反应,而免疫反应在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就能发生。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6.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dc)而分享了2011年诺贝尔奖。dc是一种免疫细胞,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c)a.dc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未成熟dc中含有较丰富的溶酶体c.dc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d.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dc可用于治疗癌症解析:dc是一种免疫细胞,应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溶酶体与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有关;“成熟dc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能识别癌细胞、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免疫细胞,激发免疫应答,作用于癌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7.(2013南充一诊)新生儿出生后保留其脐带血,是因为脐带血内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它不仅能够增殖分化成血细胞,还可以增殖分化成淋巴细胞,参与人体免疫调节。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核酸发生了改变b.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c.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作用,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解析: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的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rna发生了改变,a正确;浆细胞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b错误;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c正确;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是受机体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8.(2013广州综合测试)人食用被诺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呕吐与腹泻,而nv极易变异,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a.胃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特异性免疫b.nv极易变异,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c.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d.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促使被nv入侵的靶细胞裂解解析: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因此胃酸杀死部分nv属于非特异性免疫;nv极易变异,而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接种疫苗只能预防相应的nv,并不能预防其他的nv变种;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可导致人体产生多种抗nv的抗体;nv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9.(2014天津耀华中学月考)如图表示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时,感染和免疫发生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下列对免疫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b)a.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在使机体痊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初次感染病毒后,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c.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原因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初次感染病毒后,机体痊愈是体液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10.(2014贵阳检测)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hiv侵染t细胞会引发免疫缺陷综合征b.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c.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d.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解析:hiv侵入人体,侵染人体的t细胞,引发免疫缺陷综合征;红细胞内无细胞核、细胞器,不能为hiv的增殖提供合成物质的场所;红细胞凋亡使hiv也随之被免疫系统清除;t细胞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形成的,并在胸腺中成熟,而红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形成并成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1.(2013厦门双十中学模拟)(12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1)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2)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免疫。(3)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5)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研究思路是:建构hiv可识别的带有cd4受体的人体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 。解析:(1)dc细胞外出现的特定结构与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直接作用于抗原入侵的靶细胞的过程是细胞免疫过程。(3)图示中的dc细胞相当于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4)免疫系统可对自身突变的癌细胞、衰老损伤的细胞进行监控、清除。(5)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病毒入侵后不能进行核酸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了hiv的繁殖。答案:(1)信息交流(2)淋巴因子细胞(3)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4)防卫、监控、清除(5)成熟的红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等结构,hiv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蛋白质也无法合成12.(2014合肥一检)(12分)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请回答:(1)途径注射的是,途径注射的是 。(2)破伤风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当人体受到外伤时,如果伤口大而浅则不易感染、伤口小而深则容易感染,由此可以判断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e.异养兼性厌氧型当破伤风芽孢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为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破伤风病,需进行免疫治疗,其有效途径应是上述。(3)正常情况下,曲线在7天后逐渐下降,这与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有关。(4)如果半年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此人体内,则与图示相比,此人体内抗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解析:(1)途径的抗体一直减少,而途径的抗体先增多后减少,由此可判断途径注射的是相应的抗体,而途径注射的是相应的抗原。(2)伤口小而深时破伤风芽孢杆菌易生存,说明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因为途径注射的是抗原,所以该途径是对没有被抗原入侵时的预防,而一旦有破伤风杆菌入侵,则应直接注射抗体。(3)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抗体减少是浆细胞数目下降所致。(4)再次免疫的特点是抗体产生的量大且迅速。答案:(1)抗体(或抗毒血清)抗原(或抗破伤风疫苗)(2)d途径(3)能够产生该抗体的浆(4)抗体出现的峰值比途径要大,达到峰值的时间比途径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3.(2013福建普高质检)(12分)pm2.5指大气中的细颗粒物,其大量悬浮会造成雾霾天气。细颗粒物进入呼吸系统时,肺泡巨噬细胞就会吞噬颗粒,形成尘细胞,由呼吸道咳出。某科研小组采集某地区雾霾天气下的空气样本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液,用于处理细胞培养中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和细胞存活率,探究pm2.5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1)巨噬细胞的这种保护机体的方式属于免疫,巨噬细胞在此过程中还产生如白细胞介素等物质,来加强免疫功能,这类物质被称为 。(2)ldh广泛分布于动物细胞中,代谢中ldh能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说明细胞的中分布有ldh。若培养液中ldh含量增加,推测细胞有受损和死亡现象。(3)台盼蓝是一种能将受损或死亡细胞染成蓝色、不能将活细胞染色的大分子染色剂。被染成蓝色的细胞,其(填结构名称)遭受破坏。欲测算细胞总量和细胞存活率,可用台盼蓝对肺泡巨噬细胞进行染色后,滴加在上,进行显微观察计数并统计。(4)燃烧秸秆能引起pm2.5增加。若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作肥料,可实现对能量的,减少大气污染。解析:(1)巨噬细胞对细颗粒物的吞噬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巨噬细胞的这种保护机体的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在此过程中还产生如白细胞介素等物质,来加强免疫功能,这类物质被称为免疫活性物质。(2)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ldh能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说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布有ldh;ldh是一种催化呼吸作用的酶,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细胞内,若培养液中ldh含量增加,则可推测细胞受损或细胞死亡。(3)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的台盼蓝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若细胞能被染成蓝色,说明该细胞的细胞膜遭受破坏,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欲测算细胞总量和细胞存活率,可用台盼蓝对肺泡巨噬细胞进行染色后,滴加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进行显微观察计数并统计。(4)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作肥料,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率,并能减少大气污染。答案:(1)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或淋巴因子)(2)细胞质基质(3)细胞膜血细胞计数板(4)多级利用14.(2014南京模拟)(14分)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包括hsp60、hsp90等多种蛋白质),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其中hsp60的功能如图1所示,hsp90在癌变细胞中含量发生变化,还有一些热休克蛋白参与了机体对癌变细胞的识别过程,有助于加强机体的免疫,热休克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1)据图1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 。(2)图2中甲细胞和乙细胞的名称分别是,b表示t细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