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物理实验 考情分析 备考定向 第14讲力学实验 5 知识脉络梳理 规律方法导引 6 知识脉络梳理 规律方法导引 1 知识规律 1 误差和有效数字 系统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精密 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误差 其特点是测量结果较真实值总是偏大或偏小 系统误差不能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消除或减小 偶然误差 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 测量仪器 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其特点是多次重复做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时大时小 减小这种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有效数字 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位不为零的数字算起 7 知识脉络梳理 规律方法导引 2 长度的测量 毫米刻度尺的读数 精确到毫米 估读一位 游标卡尺的读数 测量值 主尺上的读数 m n 其中m为游标卡尺的精确度 n为游标尺上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的格数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测量值 固定刻度 可动刻度 估读一位 0 01mm 3 光电门的使用 如果挡光片的宽度为d 挡光时间为 t 则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8 知识脉络梳理 规律方法导引 4 纸带类实验 能够利用打点计时器的力学实验 9 知识脉络梳理 规律方法导引 利用纸带求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利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解 测出与第n点相邻的前 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的距离xn和xn 1 由公式算出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 就是根据此法求得物体瞬时速度的 10 知识脉络梳理 规律方法导引 11 知识脉络梳理 规律方法导引 图象法 a 由 求出各相应时刻的速度 b 确定各计数点的坐标值 t v1 2t v2 nt vn c 画出v t图象 图线的斜率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利用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若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满足 x x2 x1 x3 x2 xn xn 1 at2 恒量 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思想方法 1 物理思想 等效替代思想 控制变量思想 2 物理方法 等效替代法 控制变量法 逐差法 平均值法 图象法 12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例1 1 某同学用自己发明的新式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的直径 新式卡尺将主尺上39mm在游标尺上均分成20等份 如图甲所示 则小钢球的直径为d cm 2 该同学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电阻丝的直径 示数如图乙所示 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mm 答案 1 1 035 2 1 195 0 002 1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解析 1 游标卡尺上精确度为mm 0 05mm 所以d 10mm 0 05mm 7 10 35mm 1 035cm 2 金属丝的直径d 1mm 0 01mm 19 5 1 195mm 14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思维导引 15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规律方法1 游标卡尺的原理游标卡尺主要分为10 20 50分度三种 其原理和读数方法基本相同 对于n分度的游标卡尺 如果游标尺的分度值为x 主尺上的分度值为y 则nx n 1 y 故游标尺与主尺两者分度值之差为k y x 其中叫游标卡尺的精度 2 螺旋测微器的基本原理螺旋测微器螺纹螺距为0 5mm 即可动转筒旋转一圈 螺杆前进或后退0 5mm 可动转筒上可动刻度分成50等份 每一等份表示0 01mm 即可动刻度每转过一等份 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 01mm 这样就能把沿轴线方向不便于测量的微小距离用圆周上的点移动较大的距离表示出来 机械放大原理 16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 10分度的游标卡尺 以mm为单位 小数点后只有1位 20分度和5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为单位 小数点后有2位 且对齐格数不估读 2 螺旋测微器以mm为单位 小数点后必须有3位 对齐格数要估读 同时还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17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拓展训练1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 示数如图甲 乙所示 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cm和mm 答案60 104 20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0 1cm 因此读数应为60 10cm 游标卡尺是50分度 精确到0 02mm 因此读数为4 20mm 18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纸带类实验的处理方法主要考查利用处理纸带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2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其中斜面倾角 可调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 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19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1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 测量完毕 关闭电源 取出纸带 b 接通电源 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 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2 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s 3 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4 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 减小误差 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2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1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思维导引 22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例3甲 乙两位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实验时他们先调整垫木的位置 使小车不挂配重时能在倾斜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 2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 此后 甲同学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若干配重片 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 多次改变配重片数量 每改变一次就释放一次小车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多条纸带 右图是其中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o a b 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 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 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 通过对纸带的测量 可知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m 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4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 根据多条纸带的数据 甲同学绘制了小车加速度与小车所受拉力 测量出配重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 的a f图象 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当小车质量一定时 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b 当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时 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c 小车的质量约等于0 3kgd 小车的质量约等于3 3kg 25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4 乙同学在实验时 因配重片数量不足改用5个质量为20g的钩码进行实验 他首先将钩码全部挂上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 并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之后每次将悬挂的钩码取下一个并固定在小车上 重复多次实验 且每次实验前均调整垫木的位置 使小车不挂配重时能在倾斜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根据测得的数据 绘制出小车加速度与悬挂的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图线 则关于这一图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可由该图线计算出小车和5个钩码质量之和b 只有当小车质量远大于悬挂钩码的质量时 该图线才是一条直线c 无论小车质量是否远大于悬挂钩码的质量 该图线都是一条直线 26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答案 1 为了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2 0 50 或0 49 3 ac 4 b 27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解析 1 这样做的目的是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2 因为oa 2 86cm ab 3 35cm bc 3 85cm t 0 1s 4 对整个系统来说 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总等于5个砝码的质量与小车质量的和 故根据小车加速度与悬挂的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图线 也就是a f图线斜率的倒数可求得小车和5个钩码质量之和 选项a正确 因对系统进行研究且保持系统的总质量不变 故砝码的重力总等于系统的牵引力 故无论小车质量是否远大于悬挂钩码的质量 该图线都是一条直线 选项c正确 b错误 28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思维导引 29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例4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探究恒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 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 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 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 实验首先保持轨道水平 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以实现平衡摩擦力 再进行后面的操作 并在实验中获得以下测量数据 小车 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 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0 挡光板的宽度d 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s 3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1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1 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 选填 需要 或 不需要 2 实验需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板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 d mm 3 某次实验过程 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 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 t2 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 砝码盘才落地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对该小车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32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解析 1 不需要 因为有力的传感器 可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 而不必根据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约等于拉力来计算 2 挡光板的宽度d 5mm 0 05mm 10 5 50mm 3 以小车作为研究对象 小车所受的合力为f m0g 3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思维导引 34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例5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钩码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 钩码质量均为m0 在a的上面套一个比它大一点的环形金属块c 在距地面h1处有一宽度略比a大一点的狭缝 钩码a能通过狭缝 环形金属块c不能通过 开始时a距离狭缝的高度为h2 放手后 a b c从静止开始运动 35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1 利用计时仪器测得钩码a通过狭缝后到落地用时t1 则钩码a通过狭缝的速度为 用题中字母表示 2 若通过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还需测出环形金属块c的质量m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则需满足的等式为 用题中字母表示 3 为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有同学提出如下方案 实验时调节h1 h2 h 测出钩码a从释放到落地的总时间t 来计算钩码a通过狭缝的速度 你认为可行吗 若可行 写出钩码a通过狭缝时的速度表达式 若不可行 请简要说明理由 36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7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思维导引 38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规律方法纸带类问题是力学实验中出现率最高的内容 多以教材实验为蓝本进行升级变形 从整体角度看 力学中的四个打点描迹类实验都存在共性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 一个装置多种用途 的效果 从测定物理量角度看 可以以最基本的实验逐渐升华到探究测量多个物理量的效果 创新的流程主要如下 在计算中还涉及有效数字 所以审题要严谨细心 39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拓展训练2 2017 全国 卷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 用自制 滴水计时器 计量时间 实验前 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 如图甲所示 实验时 保持桌面水平 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 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 图乙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4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1 由图乙可知 小车在桌面上是 填 从右向左 或 从左向右 运动的 2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乙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 小车运动到图乙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m s 加速度大小为m s2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从右向左 2 0 190 037 41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解析 1 轻推小车 由于阻力小车做减速运动 相同时间内位移逐渐减小 故小车由右向左运动 42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橡皮条 弹簧类实验的处理方法主要考查胡克定律以及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6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4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1 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 其示数为7 73cm 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 此时弹簧的伸长量 l为cm 2 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 关于此操作 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逐一增挂钩码 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b 随意增减钩码 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3 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 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 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1 6 93 6 92 6 94 2 a 3 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44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解析 1 题图甲示数为7 73cm 题图乙示数为14 66cm 弹簧的伸长量 l 14 66 7 73 cm 6 93cm 2 逐一增挂钩码 弹簧的伸长量逐渐地增大 不会出现超过弹性限度的情况 选项a正确 3 当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时 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不再成正比 45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思维导引 46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例7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实验记录纸如图甲所示 o点为橡皮条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 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 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 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 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 3 30n f2 3 85n和f3 4 25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2 仔细分析实验 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条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 影响实验结果 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条拉伸到相同长度 发现读数不相同 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条弹性的影响 47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 橡皮条的上端固定于o点 下端n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 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 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丙所示 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 b两点 则实验中橡皮条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 fb的大小关系为 48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49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5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 根据 2 中的实验 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橡皮条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 橡皮条第2次的长度较长c 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 橡皮条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 拉力越大 橡皮条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 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 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51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答案 1 见下图 f合 4 60 4 90n都算对 2 fa fb 3 bd 4 橡皮条拉伸不宜过长 选用新橡皮条 或 拉力不宜过大 选用弹性好的橡皮条 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52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解析 1 作出力f1 f2和合力的图示如答案图所示 经测量可得合力大小为4 70n 2 橡皮条被拉伸到a 或b 时 根据平衡条件 因重物的重力一定 橡皮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一定 如图所示 则橡皮条受的拉力ft 大小一定 故fa fb 5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 由 2 可知橡皮条的长度与受的拉力不是正比关系 橡皮条第2次的长度较长 但受到的拉力与第1次相同 选项a错误 b正确 若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 第2次橡皮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 由ft 可知 第2次受的拉力较小 选项c错误 拉力越大时 橡皮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 由题图可知 橡皮条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选项d正确 54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思维导引 规律方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操作注意事项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 三记录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示数 两细绳方向和结点o的位置 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 二记录 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和细绳方向 及 一注意 结点o必须在同一位置 55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拓展训练3小莉和她的同学利用简易实验器材 一把刻度尺 一质量为m 300g的重物 测量自己头发丝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并与网上获取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 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变化 20岁组 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 平均约1 72n 30岁组 平均约1 50n 实验步骤如下 1 水平固定刻度尺 2 用手指尖紧握头发丝两端 用刻度尺测量出两手指尖之间的头发丝长度l 50 00cm 56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3 将重物通过细绳挂在头发丝上 两手缓慢沿刻度尺水平移动 直至头发丝恰好被拉断 从刻度尺上读出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d 30 00cm 重力加速度g取10m s2 挂钩光滑且质量不计 由以上数据可知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头发丝的拉力表达式f 用以上物理量符号表示 利用所测数据可获得最大拉力为n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正常范围 57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58 1 2 3 4 5 1 在测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出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一段圆柱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的直径如图所示 则该圆柱体的长度为mm 横截面的直径为mm 答案49 154 699解析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 该圆柱体的长度为49mm 3 0 05mm 49 15mm 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 圆柱体横截面的直径为4 5mm 0 199mm 4 699mm 59 1 2 3 4 5 2 图甲为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 钩码的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m车 300g 实验中用钩码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绳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甲 安装实验装置 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求出小车的速度 计算小车的动能增量和对应细绳拉力做的功 判断两者是否相等 60 1 2 3 4 5 1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木板平行b 为消除阻力的影响 应使木板右端适当倾斜c 在质量为10g 50g 80g的三种钩码中 挑选质量为80g的钩码挂在挂钩p上最为合理d 先释放小车 然后接通电源 打出一条纸带 2 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 测量如图乙所示 打点周期为t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用题中的有关字母写出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3 写出两条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 61 1 2 3 4 5 62 1 2 3 4 5 3 2018 全国卷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测力计相连 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 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 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 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 其中ff4的值可从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 63 1 2 3 4 5 64 1 2 3 4 5 回答下列问题 1 ff4 n 2 在图丙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ff m图线 3 ff与m 木块质量m0 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为ff ff m图线 直线 的斜率的表达式为k 4 取g 9 80m s2 由绘出的ff m图线求得 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 75 2 见解析图 3 m0 m g g 4 0 40 65 1 2 3 4 5 解析 1 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 1n 读数时应估读到0 01n 题中示数为2 75n 2 3 实验中木块处于平衡状态 有ff m0 m g m0g mg 即ff m图象的斜率k g 66 1 2 3 4 5 67 1 2 3 4 5 4 2016 全国卷 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弹簧左端固定 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 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 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 由静止释放物块 通过测量和计算 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68 1 2 3 4 5 1 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把纸带向左拉直 松手释放物块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 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 图乙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 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m s 比较两纸带可知 选填 m 或 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69 1 2 3 4 5 答案 1 2 1 29m解析 1 实验原理为把压缩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当弹簧处于原长时 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此时速度最大 2 当物块速度最大时 由于两相邻点时间间隔相等 所以时间一定时 距离越大 速度越大 动能越大 初位置弹性势能越大 所以m纸带对应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70 1 2 3 4 5 5 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完全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 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 质量不等的小球 按下述步骤做如下实验 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m1 m2 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 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先不放小球m2 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 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71 1 2 3 4 5 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 让小球m1仍从斜槽顶端a处静止开始滚下 使它们发生碰撞 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 图中d e 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 它们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 le 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没有放m2时 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 m1的落点是图中的点 2 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 只要满足关系式 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 3 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 只要再满足关系式 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72 1 2 3 4 5 解析 1 由于发生弹性正碰 且m1 m2 则碰后小球m1的速度比未碰撞时的速度小 小球m2的速度比未碰撞时小球m1的速度大 因此可判定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 未碰时的落点在图中的e点 73 1 2 3 4 5 74 力学创新实验分析技巧 典例示范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块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长木板水平固定 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滑块a 重锤b相连 将细线拉直 测出b离地面的高度h 将重锤从h高处静止释放 b落地后 测出a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x 改变b释放高度重复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75 1 若测得a的质量ma 3kg b的质量mb 1kg a和b间细线的长度l0 112 0cm 木板的长度l 98 0cm 要达到实验目的 以上四个量中没有必要测量的是 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 作出x随h变化的图象 3 由 2 中作出的图象并结合 1 中所测数值求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答案 1 l0 l 2 见解析中图 3 0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里地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题库及答案
- 软考初级信息处理技术员2025上半年上午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6届九年级下学业水平考试冲刺训练(三模)数学试题(无答案)
- 文广新局2025年上年工作总结
- 社区脱贫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山东省菏泽市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检测题(无答案)
- 结清合同范本怎么写
- 工地包电合同范本
-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案计划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讲课件
- 代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女士内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呼吸机撤离和拔管流程
- 双预防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花卉大棚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制造业生产线上岗证书证明书(6篇)
- 烹饪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2024年长沙市芙蓉区招聘社区专职人员真题
- 公司工会内控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