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1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2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3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4页
【立体设计】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982年1月5日,follow 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b.经济特区的建立c.对外开放的实行d.广电事业的发展2.1984年2月2日,正月初一,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见下图),通过深圳电视、广播及报纸公布了。你可以从该题词中获得的信息有( )题词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 中央对深圳特区对外开放成果的肯定 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a.b.c.d.【解析】 从题干中可提取关键信息“从该题词中获得的信息”,因此分析题词内容即可,不需作延伸推断。中“媒体的关注”,中关于对外开放开始的论述,在“题词”中都体现不出来,故选b项。【答案】 b3.“它们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充分引进了投资项目和外资;它们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它们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这一评价是针对(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经济特区c.乡镇企业d.沿海经济开发区4.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解析】 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两处关键信息:“开放整个海岸”“35年来”。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c、d三项史实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表现,分别开始于1990年、1980年和1988年,故与题意不符。【答案】 a5.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a.上海b.广州c.南京d.厦门6.21世纪初,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我国( )a.在东南沿海地区创建了一批经济特区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做出了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d.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下列有关中国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的最初签署国之一b.1995年初,在中国的推动下关贸总协定最终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于2001年底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答案】 b8.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9.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12月7日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gdp增长率“超九”,2012年预期为8.9%。这表明我国( )a.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b.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c.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强国富民之路d.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已经实现10.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 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 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政治剧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答案】 a11.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答案】 d12.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像“喜欢”叫做“稀饭”、“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甚至更是直呼新文化运动又来了。下面对此评价错误的是( )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b.网络语言极大地方便人们语言交流,必将是文学领域的重大变革c.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d.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使用需谨慎”的态度13.“人肉搜索”在中国网事中绝对是一个热词。在汶川地震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是也发生了某大学学生因被怀疑谩骂周恩来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弃学躲起来的事件。这些情况表明( )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网络自由的滥用带来了一些弊端a.b.c.d.【解析】 说法错误,排除。【答案】 c14.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答案】 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2分,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此外,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人居住,或准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便;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1)材料一表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的?据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马戛尔尼的“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8分)(2)据材料二,概括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4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 (1)扩大通商。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协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2)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3)标志:浦东的开发与开放。进一步发展上海,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4)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中去,才能实现国家富强。16.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