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考点研究 第九单元溶液 命题点1溶液的形成 6年3考 1 2016江西2题2分 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 只有固体b 只有液体c 只有气体d 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d 3 2011江西14题3分 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其气密性良好 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 喷泉 产生 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物质可能是 a 氯化钠和水b 硝酸铵和水c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 c 锌粒和稀硫酸 或氧化钙和水等 解析 b中出现 喷泉 的条件是需要a中的气体压强增大 a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或有气体生成都能使a中的压强增大 氯化钠不与水反应 无气体生成 且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则装置a中压强无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 a中气体温度下降 不仅b中不会出现 喷泉 还会出现液体倒吸入a的现象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 有氧气生成 使a中压强增大 c符合题意 可补充的答案有锌和稀硫酸 或氧化钙和水 等 命题点2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必考 考向1两条曲线 6年3考 5 2015江西15题3分 如图是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 时等质量甲 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 t2 时等质量甲 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 填 甲 或 乙 相似 乙 答案 b 6 2011江西22题5分 向装有等量水的a b 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 25g 25gnano3固体 充分溶解后 现象如图1所示 1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 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 甲 或 乙 3 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 可采用的方法是 b 甲 加水 或升高温度等 4 由图2分析 若分别将100g甲 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甲 乙都是饱和溶液b 所含溶剂质量 甲 乙c 溶液质量 甲 乙d 溶质质量分数 甲 乙 b d 解析 1 b中有固体剩余 一定是饱和溶液 2 对比烧杯b和烧杯c中相同质量的硝酸钠的溶解状况 可推知 硝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此其溶解度曲线是甲 3 使b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 可以采取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水 又因为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此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等方法促进固体继续溶解 4 降温后 乙变为不饱和溶液 a错误 在t2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因此配制此温度下的100g饱和溶液 则需要的溶剂的质量甲 乙 降温后 对两物质的溶剂质量没有影响 b正确 在降温过 程中 甲有溶质析出 则溶液质量一定减小 而乙溶液的质量不变 c错误 在降温过程中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直等于t2 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但t1 时甲的溶解度仍大于t2 时乙的溶解度 由于某温度下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因此降温后 溶质质量分数 甲 乙 考向2三条曲线 6年3考 9 2016江西8题2分 如图是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1 时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 4b p点表示甲 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升温至t2 时仍是饱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 降至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答案 a 解析 t1 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即每100g水中溶解25g甲物质形成饱和溶液 故t1 时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 4 a正确 p点表示t1 时 甲 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错误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t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c错误 虽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但没有指明t2 时三种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也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 故降温后 析出晶体最多的不一定是 甲物质 正确的说法是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 降至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d错误 10 2012江西17题6分 如图是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 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3 t2 时 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溶液 至少需要 g物质a 4 将t1 时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溶剂量不变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减小 大于t1 25 a b 解析 1 由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t1 时 a和c的溶解度相等 当温度大于t1 时 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3 t2 时a的溶解度为50g 所以该温度下用50g水配制a的饱和溶液至少需a的质量为25g 4 由于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只有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其他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所以将t1 时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a和b的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而c的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但由于有晶体析出 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命题点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6年2考 11 2015江西13题3分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失误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 装瓶时 有溶液洒出b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c 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d b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或称量错误导致所称氢氧化钠质量偏大 12 2014江西24题10分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 小丽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烧杯中配制了8g10 的naoh溶液 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8g10 的naoh溶液 需要水的质量为 g 2 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解 设10g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naoh hcl nacl h2o4036 58g 10 xx 0 73g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7 3 答 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 3 7 2 3 当滴入4g盐酸时 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为 g 0 46 解析 3 溶液中的钠元素全部来自于naoh溶液 所以钠元素的质量为8g 10 100 0 46g 考点梳理 溶液的形成 溶液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概念特征组成 吸热放热吸放热不明显 乳浊液乳化现象乳化作用 概念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的混合物特征组成 均一 稳定 均一性 溶液各部分性质 浓度完全一样稳定性 外界条件 温度 溶剂的量 不变时溶质 溶剂不分离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气体 液体或固体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举例 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和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水 吸热 一些物质溶解于水后 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如 放热 一些物质溶解于水后 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如 吸放热不明显 多数物质溶解于水后 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几乎不变 如nacl nh4no3 naoh 实验视频 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现象 洗涤剂等乳化剂能使植物油等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 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 如洗洁精能除去餐桌上的油污乳化作用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高频 概念判定转化 特别提醒 结晶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a 根据溶解现象判断 溶液温度一定 溶剂的量一定 b 根据析出的晶体判断c 归纳 只要溶液中有固体存在 那么一定是该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概念方法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 下 一定量 里 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 在一定 下 一定量 里 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温度 溶剂 能 温度 溶剂 不能 a 根据溶解现象判断 溶液温度一定 溶剂的量一定 能溶解某种溶质 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某种溶质 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 根据析出的晶体判断 析出晶体的溶液是该温度下 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 该温度下 可能恰好饱和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转化 a 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溶质 降低 升高 b 对于ca oh 2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 升高 降低 特别提醒 a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b 对于不同溶质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对于同种溶质 在相同条件时 饱和 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概念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从而形成晶体的过程方法 蒸发结晶法 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如氯化钠降温结晶法 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硝酸钾 溶解度 必考 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概念 在一定 下 某固体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概念影响因素 概念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横坐标表示温度的曲线意义应用 温度 100g 饱和 内因 溶质 溶剂本身的性质外因 温度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ca oh 2 增大 不大 减小 概念 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 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影响因素 内因 溶质 溶剂本身的性质 越高 气体的溶解度越小越大 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温度 压强 外因 意义 点面 曲线上的点 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该温度下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曲线以上的点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曲线以下的点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 确定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b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方法c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 计算一定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e 判断温度改变时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以及物质提纯的方法f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趋势 溶液的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概念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 原理 稀释前后 溶质质量不变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所有溶液 100 100 饱和溶液 100 s为溶解度 计算公式 通式 浓溶液质量 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稀溶液质量 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举例 m为质量 c为浓度 浓溶液和水混合 m浓 c浓 m水 m浓 c稀浓溶液和稀溶液混合 m浓 c浓 m稀 c稀 m浓 m稀 c混 重难点突破 一 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例1 2010江西 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 轻轻搅拌后 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食盐b 硝酸铵c 氧化钙d c 氢氧化钠 合理即可 解析 食盐溶于水时 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石蜡仍为固态 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 a错误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石蜡仍为固态 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 b错误 氧化钙加入水中时放出热量 使溶液温度升高 会使石蜡熔化 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c正确 氢氧化钠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 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考向1一条曲线命题角度1 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决方法 以任一温度作为基点 过该点作垂直于横坐标轴的直线 该直线与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如图中e点表示在t2 时 甲的溶解度为40g d点表示在t1 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命题角度2 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判断 解决方法 以溶解度曲线为界限 曲线上方的部分代表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部分代表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的各点表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如图中g点表示t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甲物质 d e点为饱和溶液且无固体剩余 f点表示t2 时甲的不饱和溶液 命题角度3 计算某温度下溶液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 解决方法 清楚溶液 溶剂 溶质的概念 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完全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进行质量计算 考向2两条曲线命题角度1 两条曲线交点的含义 解决方法 交点表示两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如图中p点的含义是t1 时甲 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都为15g 命题角度2 相同温度下 各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解决方法 同一温度下 位于上方曲线对应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下方曲线对应物质的溶解度 0 t1 乙的曲线在甲的上方 溶解度大小为甲乙 t1 时 甲 乙两曲线相交 此时溶解度大小为甲 乙 例2 2016宜春模拟 如图是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30 时1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c 10 时甲 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b 增加溶质 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等 解析 没有指明温度 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a错误 30 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 所以1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60g b正确 10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错误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 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等 针对训练1 2016茂名 如图为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 在t1 时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g 3 在t2 时 m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若要将它变为饱和溶液 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 采用的方法是 4 将含有甲 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由t1 升温到t2 时 在容器底部析出的固体物质是 减小 25 降低其温度到t1 乙 解析 1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t1 时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 所以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且都为25g 3 t2 时 m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下方 代表甲的不饱和溶液 要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且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 可降低温度到t1 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由t1 升温到t2 时 有固体析出的是乙物质 考向3三条曲线命题角度1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解决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坡度及走向 从左向右看曲线的走势是向上 向下还是平缓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分为 陡升型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如图中甲 缓升型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大 如图中乙 下降型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如图中丙 命题角度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命题角度3 判断物质提纯或结晶的方法 解决方法 曲线为陡升型 如提纯甲时利用的是降温结晶 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 曲线为缓升型 如提纯乙时利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 曲线为下降型 如提纯丙时利用的是蒸发结晶 或蒸发 的方法 命题角度4 计算溶液温度改变后析出晶体的质量 解决方法 如t3 时 150g甲的饱和溶液 蒸发10g溶剂后 再降温到t3 析出晶体质量的计算方法为 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 蒸发溶剂的质量 t3 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t3 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g 溶剂质量为100g 则蒸发10g溶剂后 再降温到t3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5g 命题角度5 溶液随温度变化析出晶体的质量比较 解决方法 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趋势进行比较 如甲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大于乙受温度的变化影响 则相同质量的甲 乙饱和溶液温度由t2 降低到t1 时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 即甲 乙 命题角度6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比较 解决方法 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若溶液为饱和溶液 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通过计算同一温度下不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再进行大小比较 命题角度7 温度变化 不同种物质的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解决方法 温度变化时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时是否有晶体析出进行判断 具体详情如下表所示 例3认真分析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 q点的含义 p点的含义 2 t1 时甲 乙 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t3 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 t2 时 甲 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乙 丙 甲 3 t3 时 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 g 溶剂质量 g 在t2 时 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饱和 或 不饱和 溶液 其质量为 g 4 t3 时 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 可采取 的方法 t3 时 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 可采取 的方法 t3 时 要使甲溶液中剩余的物质继续溶解 可采取 的方法 80 100 饱和 70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5 t3 时 甲 乙 丙的饱和溶液各wg 降温到t1 时 析出晶体最多的为 无晶体析出的为 6 从甲溶液中获取甲晶体 即提纯甲晶体 可用 的方法 从乙溶液中获取乙晶体 即提纯乙晶体 可用 的方法 若从甲和少量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 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甲 丙 降温结晶 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 7 将t3 甲 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时 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甲 丙 t2 时 甲 乙 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8 将一定量t3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 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溶质质量b 溶液质量c 溶剂质量d 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 甲 丙 c 针对训练1 2015江西样卷四 如图是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3 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a cc t3 时 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仍为饱和溶液d 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 可以采取 的方法 c 答案 恒温蒸发溶剂 或增加溶质 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 b c a错误 t3 时将a b 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时a和b析出晶体 且该温度下b物质溶解度最大 c物质不析出晶体 且变成不饱和溶液 虽然t2 时a和c溶解度相等 但c是不饱和溶液 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b a c b错误 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t3 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后有晶体析出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 溶液 c正确 在n点时a是不饱和溶液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变成饱和溶液 采用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 实验突破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2015 13 2014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