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1《沁园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1《沁园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1《沁园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1《沁园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1《沁园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手迹 长沙 诗词知识 1 词的概念词 兴于隋唐 盛行于宋 配乐歌唱 句式不齐 也称 长短句 曲词 或 曲子词 诗余 2 词牌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又叫词调 如 沁园春 满江红 西江月 等 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格式 不同的词牌名 其字数 句数 段数 韵律 均有不同的规定 同一词牌名词具有相同的格式 相同的停顿 字数和相韵律 3 词的分类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 中调 长调 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 中调在59至90字 长调在91字以上 按片数可以分为单调 1片 双调 2片 三叠 3片 四叠 4片 以两片居多 称作上片 上阕 下片 下阕 从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 意境雄浑 充满豪情壮志 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人物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 情调或轻松活泼 或婉约细腻 柳永 李清照 秦观为代表人物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 如 沁园春长沙 词牌名仅表示一定格式 与词的内容无关 题目表示词的内容 毛泽东 字润之 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他的作品 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 博大渊深的胸怀 厚实的文学修养 高超的表现艺术 臧克家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中国现代政治家 思想家 军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 生于1893年12月26日 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桑梓 指家乡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 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 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 1911年 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 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 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 改造中国和世界 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 运动时 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 主编 湘江评论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随后 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 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 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 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 同年秋 他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 重游岳麓山 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朋友游聚的旧地 面对绚丽的秋景 回忆往昔的岁月 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一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朗读 注意正音 注意节奏 注意停顿 读出感情 要热情奔放 慷慨激昂 2 注音舸怅携稠峥嵘遒遏 ch ng xi ch u zh ngr ng qi 沁园春长沙独立 寒秋 湘江 北去 橘子洲 头 看 万山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 碧透 百舸 争流 鹰击 长空 鱼翔 浅底 万类霜天 竞 自由 怅 寥廓 问 苍茫大地 谁主 沉浮 携来 百侣 曾游 忆 往昔 峥嵘 岁月稠 恰 同学少年 风华 正茂 书生 意气 挥斥 方遒 指点 江山 激扬 文字 粪土 当年 万户侯 曾 记否 到 中流击水 浪遏 飞舟 3 诵读 思考 上 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上片 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下片 抒情 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4 自由诵读并思考 1 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 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请把几个动词连起来 讲述词的内容 立 看 怅 问 忆 记 2 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 你能根据内容给每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这首词描述了四幅画面 独立寒秋 图 湘江秋景 图 峥嵘岁月 图 中流击水 图 二 上阕研读 探究 1 在 看 的统领下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用自己话描述词中所描写的湘江秋景 想想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 远望群山 重重叠叠的枫树林 经霜后一片火红 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 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雄鹰在长空展翅飞翔 鱼儿在水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向上 自在地生活着 景物描写 看 远眺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静 近观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静 动 仰视 鹰击长空 动 俯瞰 鱼翔浅底 动 总看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 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赏析意象 意象例析 例子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分析 意象 就是诗中包含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词中 缺月 疏桐 幽人 孤鸿 寒枝 等就是意象 缺月 等意象和 独 恨 寂寞 冷 等词的感情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 凄凉的气氛 2 诗人在湘江秋景图中不同视角选取了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 意境 感情 内容 结构等 意象 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 意境 生机勃勃壮阔绚丽 感情 乐观热烈 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内容 结构 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 烘托了氛围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语言品味 3 简要说说 独立 万 遍 漫 透 争 击 翔 等词的表达效果 独立 诗人卓然而立的形象万 群山叠嶂之态遍 万山红得彻底的壮美景象漫 江水满溢之状透 江水的碧绿清澈争 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 雄鹰矫健有力的翱翔姿态翔 鱼儿在水中自由轻快的情态 用词精当 形象 极富表现力 4 联系诗人与背景 想想 怅廖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表达此人怎样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 他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尤其是被剥削的人民 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 不由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而生 怅 词人由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 谁主沉浮 的问题 此指主宰国家命运 掌握民族前途 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 抒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问题探究 承上启下上片是旧地重游 下片自然由 游 引起 由眼前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联想到过去的 百侣曾游 的情景 于是过度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 过渡自然 衔接巧妙 三 研读下阕 1 携来百侣曾游 亿往昔睁蝶岁月稠 这两句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恰 领起七句话 刻画了一群怎样 同学少年 形象 请简要概括 恰 斗志昂扬关心国运 蔑视权贵 生气勃勃的 少年学子图 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3 结尾三句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联系诗人与背景 这一结尾采用夸张手法 表现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 以拼搏为乐的凌云壮志 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 谁主沉浮 的问题 主宰国家命运的 是以天下为已任 蔑视反动派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 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拓展欣赏 毛泽东诗词名句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 娄山关 4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会昌 5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浪淘沙 北戴河 6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七律 冬云 7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8 可上青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同上 9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手迹 4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 叙事 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上片写景抒情 以 独立 开篇 以江 洲为背景 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 激荡的思绪 为 怅 问 忆 蓄势 接着用 看 领起湘江秋景 奠定壮怀激烈的感情基调 引出发问 怅 由自然想到人类社会 词人激情澎湃 慷慨发问 下片叙事 是上片的感情发展和延续 以 忆 字直贯 峥嵘岁月 图 追叙往昔战斗生活 描绘早期革命者群体英雄形象 表现豪情壮志 中流击水 图 展现了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 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 艺术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至此 诗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 1 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简要说其大意 点明了哪些内容 大意 在深秋时节 我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 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点明了时间 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2 独立 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独自一人远望凝思 与下文相照应 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表现出的砥柱中流的气概 独立寒秋图 看 远眺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静 近观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静 动 仰视 鹰击长空 动 俯瞰 鱼翔浅底 动 总看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引发思考为抒情作铺垫 以壮景抒豪情 意象例析 例子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分析 意象 就是诗中包含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词中 缺月 疏桐 幽人 孤鸿 寒枝 等就是意象 缺月 等意象和 独 恨 寂寞 冷 等词的感情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 凄凉的气氛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4 探究 词人为何 怅 联系背景 想想 问 浮 的含义是 表达此人怎样的情感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 他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尤其是被剥削的人民 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 不由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而生 怅 词人由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 谁主沉浮 的问题 此指主宰国家命运 掌握民族前途 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 抒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5 讨论上阕 煞尾 的作用 从内容和全词主旨看 从表达方式上看 从表现手法上说 从结构说 由写景转入抒情 议论 采用了联想 词人从眼前景联想到广漠的人类社会 联想到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劳苦大众 联想到蹂躏百姓的列强及土豪劣绅 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承上启下 上阕写景提出问题 下阕回忆往事 回答问题 通过联想发出石破天惊之问 谁主沉浮 这一问 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天下兴亡的博大精神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承上启下上片是旧地重游 下片自然由 游 引起 由眼前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联想到过去的 百侣曾游 的情景 于是过度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 过渡自然 衔接巧妙 三 研读下阕 1 携来百侣曾游 亿往昔睁蝶岁月稠 这两句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2 第四幅 中流击水 图 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一结尾采用夸张手法 表现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 以拼搏为乐的凌云壮志 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 谁主沉浮 的问题 主宰国家命运的 是以天下为已任 蔑视反动派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 抒情回答慷慨激昂 3 下阕回忆往事和上阕有什么联系 下阕的两幅画面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高度概括了词人的战斗生涯 展现了主人公昂扬的革命斗志 坚定的革命信念 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力挽狂澜的革命气魄 另一方面 塑造了革命英雄群体形象 揭示了领袖成长的社会基础 也艺术地回答了 谁主沉浮 的问题 4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 叙事 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上片写景抒情 以 独立 开篇 以江 洲为背景 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 激荡的思绪 为 怅 问 忆 蓄势 接着用 看 领起湘江秋景 奠定壮怀激烈的感情基调 引出发问 怅 由自然想到人类社会 词人激情澎湃 慷慨发问 下片叙事 是上片的感情发展和延续 以 忆 字直贯 峥嵘岁月 图 追叙往昔战斗生活 描绘早期革命者群体英雄形象 表现豪情壮志 中流击水 图 展现了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 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 艺术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至此 诗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 写景 时间 地点 特定的环境 前三句 湘江秋景图 山林江舸鹰鱼 静景 色 动景 远景近景 红染碧争击翔 仰视俯视 总结 抒情 百侣曾游 忆往昔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粪土万户侯 曾记否 中流击水 设问结尾 回答 谁主沉浮 投身革命 急流勇进 担负大任 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 黄叶地 北雁南飞 晓来谁秋林醉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 声声慢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 秋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讨论 本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 感伤的 悲秋 情调 为什么 无 原因在于词中的秋是充满生机 充满活力 是绚丽壮美的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 胸襟 性格 身份有关 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 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 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 他有经天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